楊華
摘 要:在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斷地研究,努力尋找有效的預習學法以及教師進行預習學法指導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水平和課堂教學的效益和質量,實現學生與教師的雙向發展。
關鍵詞:指導;預習;發展
一、研究背景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數學學習該不該進行課前預習?又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這是一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探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在課堂教學中由淺入深的推進速度也較快,這對于數學基礎好的同學,靠聽課還是可以勉強跟上理解進度,但對于相當的一部分學生來說,由于受到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對問題的理解困難,導致影響整體聽課效果、進而影響后續課程的進一步學習,也就是表現為單靠課堂教學不能很好地完成知識學習。為了解決這個的問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效果,高中很多教師都會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前預習。在正確的指導策略下,學生獲得有效預習學法,就能避免出現以上那些不良效果的產生,更體現預習的意義所在。
二、指導思想
教育教學中的任何實踐性研究,都需要正確理論的指導和支持:
1. 《高中課程標準》中有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改變過去的傳授式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么,課前預習就是發展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預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獲得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了學生張揚個性、表現自我。
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支撐: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學習應該是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上進行有效的構建。讓學生嘗試課前預習,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原有認知水平,從而提整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進行課堂有效教學。
3. 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達到不要教。課前的預習就是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學習知識,結合課堂教學,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實現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實踐中我們采取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學習有關預習的相關理論和當前有關預習的研究情況。使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爭取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 調查研究法:調查教師對學生課前預習的認識情況以及學生課前預習中會存在的問題,包括對課前預習的態度、興趣和預習方式的收集,以便全面了解,從而更好進行研究。
3. 案例分析法:選擇幾個典型的個例進行研究,分析預習指導中有有效和無效的現象,探討有效預習策略,調整指導方法。
4. 經驗總結法:任何教學經驗都來自于教學實踐,把不同的指導策略在具體教學中去嘗試,不斷分析、發現,結合具體的案例,再實踐、再反思,找出最有效的執行策略。
四、課前預習學法的歸納
課前預習方法根據實踐階段的特點可分為兩類:
(一)一類是在教師計劃指導下進行的預習方法
1. 問題式預習法;在學生學習預習方法的開始階段,需要教師給學生準備一些預習問題。學生在預習中試圖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實現對知識點的脈路了解。學生在完成預習之后,通過問題的解決情況還可以了解自己預習的效果,老師也可以通過課前及時的問題反饋,了解學生預習情況,對后續的課堂教學以及下一次預習過程的指導也有調節、提升和促進的功效。
2. 習題試解預習法;教師利用課后練習、練習冊練習等,把知識通過一定形式編成練習題,提供給學生在預習后使用。由學生自主完成預習內容,形成對新知的理解,然后通過完成練習題,了解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留下無法解決的問題,等待課堂上解決,這對早期培養預習習慣很有效。
3. 表格預習法;先由教師把預習要求制成表格,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填寫,表格中的內容可以是段落提綱、主要內容、疑難問題等,學生完成表格內容填寫,就順利完成預習任務,而且從表格中總結出知識要點和難點。
(二)二類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預習方法:
1. 提綱式預習法;就是自主閱讀教材,把所預習的內容列成提綱,提煉概括為綱要結構。
2. 符號圈點式預習法;預習中,要去發現理解難度大的地方,并進行符號圈點,善于提出不同觀點,找準主要的難點和重點,可以通過個人專研或資料查詢以及討論的方法去嘗試解決問題,當然也可以保留下來,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突破。
3. 新舊對比式預習法;這個學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去及時復習舊知識,尋找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連結點,承上啟下,為新知學習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在與新知識對比學習中,形成對新知識的系統化的了解,即在對比學習中理解新知。回顧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畫出相關知識的“思維導圖”,進一步加深學習對新知識內在聯系的研究,也就是溫故而知新。
4. 障礙排除式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邊預習一邊去理解知識點,如果遇到理解困難和障礙,先通過查閱工具書、相關資料等方式排除學習障礙,或通過自主思考排除問題,也要學會通過請教他人,即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保證預習順利完成,留下理解困難的問題等待老師上課講解。
另外,就整體預習形式而言,也可以將預習學法分為快速閱讀預習法和循序漸進預習法。
快速預習法:這種預習方法一般適用于難度較低的章節內容。
第一步瀏覽目錄,了解預習內容以及前后知識關聯;第二步,翻閱預習資料,注意標題、插圖、圖表,并對重點內容進行摘錄;第三步,依據材料給自己提出問題,第四步,通讀材料,解決問題。
循序漸進預習法:
這種預習方法適用于難度較大,而且較重要的章節內容。
第一步,閱讀材料,邊讀邊標出理解之處;第二步,努力掌握材料中的新概念,對于不能理解的問題或說明進行標注;第三步,結合需要解決的問題查找資料或復習舊知,不斷解決問題;第四步,結合課后練習進一步澄清概念,解決問題;第五步,歸納知識重點,并對為解決問題進行整理,等待老師課堂引導下解決。
課前預習的方法很多,教師要深入研究指導策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五、課前預習學法的指導策略
為了開展課前預習法,教師要抓好課前預習的指導。
(一)區分預習中的各類差異,靈活調整預習方法
1. 因課程要求而異。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要求,去選擇適當的預習方法。例如,在學習《正弦函數圖像和性質》這節課時,預習的主要目的是去通過回顧和復習之前所學過的其他函數圖像和性質,再與新函數即三角函數進行比較,得出對新知識的了解,即建議采取新舊對比式預習法。
2. 因教學內容而異。教學內容不同,預習的方法也需要調整。例如,在必修一對冪函數的學習中,建議選取表格預習法,過表格的方法進行適當總結,去尋找整體冪函數的特征。
3. 因學生情況而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差異,對預習的要求應各有不同,采取的預習方法也有微調。在對學生預習布置中,要注意分層要求,對稍弱一些的學生適當降低要求,減少預習內容;對較好的學生提高要求增加分量,即安排要有彈性,盡量照顧到每個學生。
(二)在循序漸進中落實預習的各項措施
要想讓學生學會預習學法,教師要循序漸進地落實每步措施。
1. 確定適宜的預習內容。有些課程需要舊知識的鋪墊,預習的主要內容放在對舊知識的回顧和復習;有些課程需要進行預先的探索,那么需要學生自主預習新課程內容,解決部分問題;當然,還有一些課程有對舊知的關聯,也有新知探索,所以預習的內容需要在教師指導下進一步調整。
2. 布置有效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掌握預習的基本方法。教師根據具體的課程,精心計劃安排,設計精確恰當的預習作業,給學生設計創造預習的平臺。
3. 注重檢查和講評。課前的相應檢查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及時檢查,檢查預習效果和提出預習中的問題,也是教師繼續下一步教學的依據。
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預習情況的反饋,以及學生在預習中提出問題的收集,在新課講解時首先要處理好這些問題。解決問題后,教師就要抓緊時間進行難點突破,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預習形式多樣化,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預習實踐中教師對預習方法的指導十分重要,當然一定要得到學生的積極參與。而預習形式多樣化,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不斷實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掌握了適合自己的預習學法的的學生,也就會擁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他就能獨立而自信地向知識領域進軍了。
六、指導課前預習的實踐意義
在不斷的實踐中,教師指導課前預習,使我們獲得了真正的實踐意義。教師在真正體驗到指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的實踐意義后,更有效地進行再實踐。
首先,課前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基礎。課前的有效預習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聽課水平。
再次,自主預習可以實現對新知識的了解和認知,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后,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課前預習是需要學生獨立閱讀課本內容,必要時要自主查閱參考書,以便更好地理解問題。這種學習方法如能長期堅持,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為核心的自學能力,讓他受益終身。
總之,從形式上來說,課前預習提供了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發展,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從功能上看,預習是學生鍛煉自學能力的舞臺,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程序上看,預習是生動課堂教學的前奏,預習是對課堂教學的積極準備,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知識背景的提前學習、從而得出自己獨特的學習體驗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時的課堂上的學習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
七、指導進行課前預習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指出的是,預習不是要弄懂所有內容,而是抓住主要內容進行預習,排除問題,但也會留有部分內容等待課堂聽課解決,尤其要注意防止過粗或過細,甚至用預習代替聽課。
預習方法要根據不同課程內容和學生個人的特點選擇適當的預習的方法。預習是學生獨立接受新知識、需要自己獨立閱讀和分析,這就需要學生要有適當的預習方法,才能保證預習的有效性。
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進行課前預習,對之后的課堂學習提供了很好的知識臺階,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成績較有明顯提高。
最后,要說明的是,通過此項實踐性的研究,我們不僅獲得了進行課前預習的各種學法,還在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指導能力,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研能力。重要的是,我們將經驗可以推廣到今后的教學中去,促進高中教學“輕負高質”教學體系的形成,為中學數學教學貢獻一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