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春
摘 要:統編語文教材在推進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同時重視表達,努力加強閱讀與表達的聯系,課后小練筆的安排、寫作單元的增加,旨在通過讀寫結合、讀寫貫通,有效引導學生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提升讀寫能力。因此,筆者依托部編版教材,探討小學語文讀寫互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互動;教學策略
一、借助閱讀文本語言情境培養學生的寫作想象力
統編版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質兼優的文章,其文本內容的語言魅力,既有利于學生體會文本內容的語言特點,又可使其感知文本內容的語言內涵,有利于提升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語言理解與表達方面的語文素養。此類課文,教師要加強讀寫之間的有效互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語言情景,受到熏陶感染,同時抓住閱讀中的語言感知與情感認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想象,進行表達訓練。
例如在《觸摸春天》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文本中的優美語言,并根據文本語言的具體內容和語言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將自己所想、所感說出來、寫下來。比如課文中的語句:“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花香”和“流連”這兩個關鍵詞展開聯想:“是什么花兒散發的花香?什么樣的花香能夠讓人流連忘返?身處在濃郁的花香之中,那是怎樣的一種美好體驗?”學生把聯想、想象情景表達出來,既訓練了學生想象與表達的能力,也為閱讀理解下文做好了鋪墊。
二、巧妙圍繞文本的表達方法展開讀寫互動教學
在語文閱讀課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需要引導學生有效掌握文本內容涉及到的表達方法。運用表達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提高寫作能力。因此,閱讀課上有不少生成性的寫作教學資源,教師應將其充分開發出來,并利用有效的寫作教學資源展開讀寫互動教學,有利于提高讀寫結合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祖父的園子》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文品讀最感興趣的語句,再體悟其中蘊含的寫作手法。比如在閱讀第一段的時候,有學生找到了作者采用的比喻手法,將蜜蜂比喻為胖乎乎和圓滾滾的小毛球;有的學生則在進行深入的文本閱讀時,從“來了風,榆樹先呼叫”、“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等語句中找到了作者采用的擬人、比喻等手法。學生在“找寫作手法”的教學活動中興致高漲,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引導讀寫遷移,鼓勵學生運用寫作手法隨堂練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抓住文章中提到的多種意象,自主選擇某種意象展開表達練習。
三、根據閱讀單元主題展開讀寫互動教學
統編語文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教師可以抓住單元主題來展開讀寫互動的學習。因為在明確的單元閱讀主題下,學生可在幾篇文章的寫作內容、寫作主題等方面的對比過程中,提高自己對文本的閱讀知識梳理與理解能力。圍繞單元主題可以指導學生展開有效的讀寫互動。
例如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作家筆下的動物”,教師可根據單元閱讀主題,引導學生展開閱讀與寫作學習。圍繞“作家筆下的動物是怎樣的”這一主線展開閱讀,把握課文的內容,了解動物的特點,明確寫什么“寫什么”,再從表達方法的角度引導探究“作家是如何描寫動物的”,學習“怎么寫”,讓學生可自主選擇寫小動物。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在寫作中進一步領悟了課文中作家的表達特點,真正體現讀寫互動,讀寫相互促進。
四、依據寫作單元編排展開讀寫互動教學
統編教材在推進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同時重視表達。為了加強寫作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習作能力為核心來專門編排了習作單元。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觀察”為主線,通過閱讀和寫作活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細致觀察能力,為寫作能力發展奠定基礎。本單元精讀課文《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定位直接指向表達——觀察,課后題突出了觀察,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事物的相關語句,體會作者如何細致觀察的,如何注意事物變化,然后在“交流平臺”梳理總結要點:留心觀察、細致觀察,引導學生交流、體會之后在“初試身手”嘗試運用觀察方法對小蝸牛、水果等進行觀察表達,再運用習作例文典型處旁批引導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進一步感悟、領會細致觀察是準確表達,生動表達的重要前提。最后進行的單元習作呈現習作單元的學習成果。
從寫作單元整體出發,突出習作能力培養,通過讀寫有機貫通,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不再是單打獨奏,而是整個單元各板塊的有機結合,長期訓練學生寫作能力提升是整體單元教學聯動下的水到渠成。
五、結束語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努力加強閱讀與表達的聯系,促進讀寫結合,為讀寫有機融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充分恰當使用教材,通過讀寫互動的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進行閱讀與表達的實踐,促進學生的讀寫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陶彥婷. 大語文教育觀下的語文讀寫互動教學探賾[J]. 成才之路,2019(24):18.
[2]葛桂紅. 對"語用"視野下小學語文讀寫互動教學的探究[J]. 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12):10-10.
[3]王軍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 學周刊,2019(1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