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



【摘要】深入探索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體育生的體育訓練策略,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圍繞其人文積淀、國家認同、批判質疑、健全人格等18個基本要點,對高中體育生進行體育訓練,以提高高中體育生高考體育術科成績的同時發展體育生的核心素養。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調查法、數據統計法等方法,對該訓練策略引起學生核心素養的變化和體育術科成績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研究顯示:該訓練策略對實驗組學生的核心素養有積極的影響,實驗組學生的術科成績與對照組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體育生? ?訓練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45-03
1.研究目的
2014年教學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的通知,強調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體育生面對的顯性任務是應對高考體育術科考試,在以前應試教育的思維導向下,高中體育生的體育訓練只為提高高考體育術科考試成績的訓練而訓練,只在乎學生的術科成績是否提高,而忽略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忽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文章探索在體育訓練過程滲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以其提高體育生高考體育術科成績的同時發展體育生的核心素養,進而促進學校體育的健康發展,為全方位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促進作用。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實驗組為廣州市增城區中新中學2017級高一第二學期開始訓練的體育生37人(男生31人,女生6人);對照組為廣州市增城區其它學校2017級高中體育生241人(男生210人,女生31)。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研究的需要,查閱我國與“核心素養”有關的政策性文件,理清核心素養的內涵、框架和實施路徑。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學術期刊網和國內各類相關的官網,廣泛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并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和理論基礎。
2.2.2實驗法
實驗組37人從高一第二學期選修體育成為體育生開始,體育訓練時滲透培育核心素養的訓練方法,為期兩年,即到其高考體育術科考試結束;對照組采取常規訓練法。
實驗時間: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
2.2.3數據統計法
運用Excel和spss17.0對實驗組前后成績,以及實驗組與對照組高考體育術科成績進行整理統計。
2.2.4訪談調查法
根據核心素養18個基本要點羅列訪談提綱,對從高一分班開始一直教實驗組體育生或一直對實驗組體育生有關注了解的10位老師進行訪談調查。
3.結果與分析
3.1實驗組實驗前后成績比較
實驗前成績為實驗組正常進行體育訓練一個月,掌握高考體育術科三項素質考試的技術后進行測試的成績,實驗后成績為全國體育統一高考體育術科考試成績。成績數值是根據《廣東省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體育術科考試說明》的評分標準折算為分值。
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組三項基本素質,100米實驗前與實驗后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T=-8.485? P=0.000<0.01),立定三級跳遠實驗前與實驗后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T=-12.259? P=0.000<0.01),原地推鉛球實驗前與實驗后成績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T=-16.594? P=0.000<0.01)。說明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體育生訓練策略有效。
3.2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實驗后成績比較
為保證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實驗后成績的真實性與權威性,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都采用廣東省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體育術科考試成績。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三項基本素質比較,100米成績沒有顯著的差異(T=-0.881? P=0.379>0.05),立定三級跳遠成績沒有顯著的差異(T=1.081? P=0.281>0.05),原地推鉛球成績沒有顯著的差異(T=0.838? P=0.403>0.05)。說明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體育生訓練與常規訓練的效果相當。
表3是實驗組所在同區10間學校2020年高考體育術科考試中高分段的排位情況,表中單位列每個序號代表一間學校。
由表3可以看出,全區考生成績呈正態分布,而實驗組在215分至240分以上區間比率排位比較靠前,說明實驗組在中高分段有一定的優勢。
3.3實驗后訪談調查實驗組學生核心素養的結果
3.3.1訪談調查學生核心素養提綱的制定
2016年9月,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的課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京發布。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18個基本要點,如表4。訪談調查學生核心素養提綱則圍繞核心素養的這框架展開,調查實驗組每個實驗后核心素養18個基本要點的變化,即設置18個問題,每個問題分為三個選項:1為有明顯改進、2為有改進、3為沒變化。
3.3.2訪談調查結果。
對實驗組37個學生18個基本要點進行訪談調查,訪談10位老師。訪談結果通過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進行頻率統計,認為有明顯改進的頻率為5656占84.9%,有改進的頻率為800占12%,沒改進的頻率為204占3.1%。如圖1,說明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在高中體育生體育訓練中滲入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3.4核心素養導向下體育訓練與常規體育訓練比較
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體育生體育訓練更注重以核心素養來引領體育訓練,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又可反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常規下的高中體育生體育訓練則注重體育訓練的本身,專注于體育術科成績的提高。如表5:
3.5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體育生體育訓練思路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執行委員張華認為:“核心素養的習得與養成必須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和系統性。”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體育生訓練整合核心素養的六大素養,18個基本要點滲透到訓練的各個環節。首先,在培養人文底蘊、科學精神方面。引導學生去關注有體育成就的名人,了解其成功之處,甚至學習他們的技術為己用。比如觀看蘇炳添的跑步技術,查找其訓練方法,觀賞技術動作的流暢性,學會欣賞運動美,聯系自己和同伴的動作,進行對比分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其次,在培養學會學習、健康生活方面。在每次訓練前集中高喊“我堅信,我能行!”口號,樹立學生堅定信念,展現陽光青春的精氣神,養成健康行為,為愛學打下基礎。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每月一次體育測試,測試后要進行自我總結,對自己的學習訓練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在測試時享受成功與失敗的體驗,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再次,在培養責任擔當、實踐創新方面。在訓練結束或放松期間,通過共同探討近期熱門我國的成就,比女排精神,背面探測月球成功等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從而引導學生的責任意識,熱心公益和志愿服務,敬業奉獻,積極履行公民義務。在談論或觀看國際賽事,如世界杯、奧運會等引導學生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體育訓練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器材,整理訓練場地,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完成,方便了別人也方便了自己,形成尊重勞動,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在遇到技術動作問題,除向老師請教外,自己更要運用已有的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與老師探討,以獲取更優的解決方案,從而促進學生善于發問題、解決問題、運用技術的能力。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體育生訓練策略有效的提高體育生高考體育術科成績的同時,能有效的發展高中體育生的核心素養。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成績比較,高考體育術科成績不具顯著性差異。
4.2建議
核心素養的獲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體育生訓練策略對高中體育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其核心素養的發展打下基礎,但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日后的教育教學、家庭和社會中應繼續滲透核心素養的培育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系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2019年度課題《農村中學校園足球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影響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YJJXH201912018】
【參考文獻】
[1]林崇德.《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EB].搜狐,2016(9.14)
[2]施久銘.核心素養: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J].人民教育,2014(10):13-15
[3]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 [J].中國學校體育,2016(07):29-33.
[4]王銀飛 張軍鳳. 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育的深度教學探討[J].課程教學研究,2020(02):37-42
[5]葉冬連 胡國慶 葉鵬飛. 面向核心素養發展的課堂深度學習設計與實踐——基于知識深度模型的視角[J].現代教育技術,2019(12):35-40
[6]薛成博 董翠香. 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運動+”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C].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議論文集,2019:6354-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