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
【摘要】創設好的情境能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學生的興趣從何而來呢?創設恰當、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失為一種良方。如今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更應該摒棄枯燥的說教,通過各種特設情景將學生由課本引向自然、由文本引向生活、引向社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感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知識,適應社會生活。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教學情境? ?創設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49-01
眾所周知,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是最重要的德育方式。作為中學德育重地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善于利用并且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運用情境探究教學法,可以改變傳統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一些偏差,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視頻展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進一步增強思想品德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那么,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簡要談這樣幾點認識:
一、情境創設的要求
1.教師要有高素質
情境教學已成為當前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但是創設恰當有效的教學情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實際的要求,要求教師的教學要更有心,更有智慧。
1.1積極夯實專業知識。“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效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學科素養,從知識到能力,都是駕馭課堂的基礎。一堂生動精彩的課絕非出自一位庸師之手,課堂的創造性往往會閃耀出教師的智慧之光。教師只有具備廣博的專業知識,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才能更準、更遠,才能更有深度,這也是學生所崇敬的地方。
1.2善于聆聽窗外聲音。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倡導師生要善于聆聽窗外聲音,切不可搞關門教育。如果教師缺乏人生閱歷,就難以點燃孩子的人生激情,難以成為孩子心中的榜樣。“聆聽窗外聲音”可以引導師生關心社會,形成多元的價值觀;開展“與大師對話”,與大師面對面交流的大型思想碰撞交流會,則可以培養他們創造的激情和欲望。
1.3學會關注教育對象。初中階段是人的心理發展成熟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自身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但是這種理解和感知又往往不夠清晰和深刻。因此,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時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選取學生關注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素材,能夠對他們的生活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2.學生要有好習慣
情境探究式課堂要高效就得將所選創設的情境、情境問題用到實處、分析透徹,而不是僅僅停留于形式表面、走馬觀花,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心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分析、辯證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我校實施的高效課堂實驗給予我很好的學習實踐的機會,通過獨立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形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了他們的探究能力。
3.材料要有精品質
用于創設課堂情境的材料要精、不要濫。在備課時,要對教材內容認真領會、深度把握,克服那種認為教材中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創設情境的誤區。結合教學重難點,創設恰當精妙的教學情境。這一點同時也再次考驗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廣闊眼界,教師選取的情境材料要既具有時代性、新穎性,同時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起他們的思維火花,這是課堂情境創設成功的一個關鍵。
二、情境創設的策略
1.創設故事情境。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實生活的典型化。所以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說教的誤區,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著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將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2.創設視聽情境。思想品德教師應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視聽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對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營造情境,活躍課堂氣氛,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驚訝感、新穎感,從而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創設問題情境。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應在問題上下功夫,培養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勇氣和毅力,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活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并適時創設問題情境,做到精心設計,巧于提問,盡量讓學生多思考,加強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自主探究、認知,同時讓學生在情感、思想、價值觀上有所收獲。
三、情境創設要注意的問題
1.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情境教學的前提,怎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進入探究情境,激發探究“高潮”,和諧的師生關系很重要,親其師,方能信其道。
2.變“節外生枝”為“錦上添花”。情境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一堂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課可能往往會有很多意料之外,課堂中學生的“出軌”行為或許會打亂教師的教學計劃,影響課堂的教學秩序,但是,教師不可有意去回避,而是應該靈活地調整教學轉向,不斷地捕捉、重組課堂上新生成的這些教學信息,創設新的教學情境。
情因境生,境為情設,達到情與境的統一方為情境。一堂成功的情境探究課絕對不能流于形式,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做到這一點,教師既需要智慧,更要走心。
【參考文獻】
[1]趙志卿.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J]. 新課程:教育學術版, 2009(2):146-146.
[2]馬小林. 芻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J]. 考試周刊, 2019, 000(03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