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湛強 王曉偉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社會和社會組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公民、成員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各類教育及實踐活動,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愛國主義伴隨國家、民族產生發展而存在。習近平指出:“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愛國主義教育在任何時期都至關重要。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是思政教育的核心,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思政教育活動必須緊緊圍繞愛國主義思想,因此我們必須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涵,清晰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要求,找準著力點,才能抓好思政教育。
【關鍵詞】思政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內涵? ?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11-02
一、思政教育中要清晰愛國主義的新內涵
新時代賦予愛國主義教育新的內涵,思政教育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培養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要在情感上厚植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情懷
愛國主義孕育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生存發展歷程中,愛國情懷已根植于中華民族的靈魂之中。首先,愛國就是要愛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歷經艱苦奮斗、戰勝強敵、浴血奮戰建立的;是結合我國社會實際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改革創新富強起來的。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中華兒女的驕傲和自豪所在,表達和流露出愛國情懷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懷,也成為情感發展的需要。其次,要將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統一起來。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了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是高度統一的,國家人民的利益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利益追求。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愛國主義教育要讓人民認識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優勢,認識到愛黨也就是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直接和深刻的體現。
(二)要在認知上強化責任擔當、砥礪強國之志
愛國主義的基本價值要求,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中,要強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高度統一,個人理想與民族理想、國家理想的高度契合。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要在思政教育過程中讓人們形成把集體主義作為基本道德原則,以國家、民族發展為己任,以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為重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又是愛國主義的內在要求?!耙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開放兼容,才能富強興盛?!敝腥A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相統一,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相結合,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理念格局和崇高境界。因此,愛國主義教育要在認知上拓寬強國的開放視野,使大家都清晰認識到肩負強國衛民、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只有少年強才能國強,才能做到代代薪火相傳,砥礪強國之志。
(三)要在認識上明確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性。
愛國主義教育是在教育活動中以愛國情感為先導和紐帶的對社會實踐過程中各種情況的客觀認識和理性教育。毛澤東在《實踐論》中也指出:“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為我們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化提供了思想依據和導向。成熟的愛國主義不僅要有情感上的認知,更要有理性上的思考和實踐。同時愛國主義教育依據大中小學教育對象的不同而確定不同的內容和方法,因中小學生感性思維特點明確,把鮮活的骨肉愛、故土愛、民族愛的感性素材搜集整理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在不斷積累的愛國情感中,讓愛國主義情感逐漸沉淀為中小學生心中的烙印,在成長過程中,他們逐漸具備了理性思維能力,就會把愛國主義教育變成一種理性認知,將愛國主義變成一種道德責任和國家意識,從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情感由感性教育升華為理性認知,使整個愛國主義教育理論化,成為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主體。
(四)要在活動中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科學性
愛國主義教育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把中國歷史和文化傳統放在人類發展史的坐標上,作出客觀的評價,正確判別其特殊價值和優勢所在,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愛國主義傳統的同時,要站在時代的高度,依據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的本質要求,對中國傳統文化汲取精華繼承發揚,創新發展熔古鑄今。要將民族發展和世界眼光統一起來,把握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借鑒和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因此,要著眼于在深層次上對中華民族延續發展的思想基礎、內在動力、文化本質、優良傳統認同的同時,更要放眼世界,要實事求是地分析估計自己,實事求是地估計他人,既為中華民族的成就與進步自豪, 也要有眼界客觀全面認識差距,勿忘國恥;既要將本民族的優良品質貢獻給世界,也要善于取長補短,吸納合適的優秀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在熱愛祖國、復興民族、建設家鄉的過程中,為世界文明發展做貢獻。
(五)要牢牢把握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基本時代待征
愛國主義教育要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和愛人民統一起來。這是當前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內容。我們所要培養和造就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國者、同路人,而是成就社會主義事業的棟梁之材。要從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所具有的共同追求目標與理想,共同的歷史命運、共同的集體主義價值基礎等方面去拓展內容,尋找載體,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使廣大青年學生樹立起與社會主義祖國共命運的信念。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總是與時代主題緊緊相聯的,而當代中國的最大主題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必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內容。
二、思政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策略思考
(一)思政理論課教學要引入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革命先烈和優秀歷史人物事例,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合格人才的重要理論課程。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時,應在教學中將國家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融合、貫穿教學的過程,充分運用案例教學、合作研討、研學實踐等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理論學習熱情;在思政課教學中加入我黨眾多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和中華歷史人物故事講解,用精選革命先烈及優秀歷史人物發揮榜樣的影響和示范作用,也用身邊涌現的愛國主義英雄人物如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國家榮譽勛章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的事跡教育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感悟奉獻精神、為人民服務這些平時感覺是口號,但其實是融入在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中,讓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教育鮮活而有溫度,從而熏陶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教學中也要引入精選國學經典事例,利用國學經典中蘊含的傳統美德、價值觀念和愛國主義,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學生對高尚情操和人格產生向往,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內化愛國主義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思政教育要與多學科結合,發揮課程思政的疊加效應。
學校教學部門在教學規劃中要將思政理論引入其他學科的教學中作為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實施規劃,要明確課程思政的教材內容,找好切入點,適當投入經費,建立評價機制,并于教師績效評價體系結合,確保課程思政的實施在不增加教學負擔的情況下做到有章可循,保障教學效果,適當樹立一些學科的課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形成示范效應,最大限度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應,發揮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的疊加效應。
(三)思政教育與學校宣傳結合,建設思政理論宣傳陣地。
堅持以科學理論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指導,才能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學校。學校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依托和理論宣傳的主要陣地,要結合學校工作實際,把思想政治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精髓,融合時政熱點利用學校公眾號、微信等傳播媒介以師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加以宣傳,激發師生的理論學習興趣;同時提升理論宣傳人員的理論水準和綜合素質,構建宣傳審核體系,保障學校理論宣傳的準確性和效果。
(四)構建思政教育工作機制,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思政教育構建良好的工作機制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保障。各學校從自身發展實際入手,結合學校的辦學規模等實際構建學校思政教育工作機制,明確把提高愛國主義為核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思政教育主要的主要工作目標。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和教育學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學生的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理論修養和政治素質,培養學生掌握用樸素的哲學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要將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德育工作全過程。
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學校德育工作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松。而愛國主義是我國教育事業育人工作的第一要素,是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的價值基礎,是凝心聚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保障,是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的根本所在。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學校必須把培養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具有愛國情懷、集體主義精神和責任擔當精神的合格建設者是目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學校應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建立德育課程教育體系,以班會課、團隊課和校本課程等課程為抓手,開發愛國主義教育專門課程,讓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同時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針對學生群體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活動,貫徹活動育人理念,在活動中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核心支撐,深入領會愛國主義的深刻要義,對于積極探索思政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途徑和方法,對培養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義,才能真正做到人民有力量、國家有希望!
(廣州教育政策研究課題“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實施路徑研究”ZCYJ20096 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9-05-01
[2]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N]. 人民日報, 2019-11-13
[3]《毛澤東選集》[Z] 第1卷第2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