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生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固村中心小學
學生學習教材中的知識是重要的,同時在這之外學習課外的知識也是重要的。針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學一方面可以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的書籍或者文章作為課內閱讀的背景介紹。另一方面,課外閱讀的真正意義如同課改所要求的那樣,讓學生學會如何搜集信息、積累信息,繼而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量認識世界,鍛煉思維,培養審美。
根據教師的課程安排,閱讀課應該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其中,課內閱讀是指教師以教材中的文章為材料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為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打好基礎,又可以為學生增加漢字的積累量。不同于課內閱讀,課外閱讀在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理念中并不是主流教學。另外,再加上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的問題,在很多教學工作中就忽略了課外閱讀的教學。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學時間。但是,由于教師不重視課外教學質量的緣故,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首先,在學生選擇書籍時,教師未起到引導作用的問題。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較為廣泛,其中有傳統神話故事有《女媧補天》,經典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傳統文化教育《孔融讓梨》等。課本中閱讀的安排,都是基于小學生發展來編排的。因此,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時,也要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發展階段來選擇。其次,教師和家長未進行有效溝通,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未進行詳細落實的問題。有些課外讀物是家長為孩子進行課外拓展已經教過的。例如一些簡單傳統的《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現如今的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提前啟蒙,都會從孩子很小的階段就教導。如果教師未進行了解,再進行重復的課外閱讀教學,其實相當于在浪費學習的時間。最終,導致課外閱讀課也未激發學生的興趣,反而當作一種無用的課在進行。
1.增加課外閱讀的課程時間。
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提升教學質量最直接的辦法。因此,增加學生課外閱讀課程的時間,中間過程達到一個由量飛躍到質的效果之后,學生自然也會在課外閱讀方面受益頗多。不過,增加課外閱讀課的時間并不是將時間全權交付給學生,而是在教師有計劃的指導下進行。其中,教師可以采取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教師以教材中出現的文章為背景進行選材。將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結合到課內閱讀中,增加學生上課的趣味性。
例如,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中《大禹治水》一文一樣,教師就可以從《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書中,為學生截取堯舜禹時期的故事。另外,這樣還可以間接培養學生對于中國五千年歷史的興趣。第二種方案,教師可以收集學生平時的興趣點來選材。例如,某個學生喜歡旅游,教師就可以將《環游世界八十天》這本書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的方案要注意的點是,每次課程都要選擇不同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選材,這樣可以提高整個班級學生在課外閱讀課的積極性。
2.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配合。
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個人主動的關系,在這中間家長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一方面,學生學習課外閱讀課的收獲,家長要及時傾聽,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提出建議。另一方面,家長也要注重與教師的配合。課外閱讀課的形式不應該只有教師推薦書目,學生自主觀看的環節,還可以有其他豐富多彩的形式,例如,課內閱讀中會出現許多寓言故事,諸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等。這些故事富有童趣,且意義深遠。
教師在課外閱讀課為學生增加寓言故事板塊時,就可以采取與上課方式教學迥然不同的一種方式—帶領家長和學生排練小話劇的形式。課外閱讀課不同于課內閱讀課,家長也可以抽出時間和學生共同閱讀。以《掩耳盜鈴》為例,一個家庭為一個小組,家長和孩子做好配合進行分配角色后,再自行制作表演工具,形成最后的表演。語文教師聯合其他科目的同一年級教師擔任裁判,為表現優秀的家庭頒發獎勵。所謂“寓教于樂”,教師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興趣點相結合。
為了提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的教學質量,教師首先應該做到的是提高其重視程度。小學生的自主性還較差的階段,會根據教師對于教學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提高對于課程的用心程度。其次,教師和家長兩方面應該做好配合,全力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在小學階段,重視學生課外閱讀教學質量,會培養良好閱讀的習慣,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對其日后地發展也是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