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揚 項穎
【摘要】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當前新媒體的普及和發展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面對當前形勢,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輔導員要積極適應新媒體環境,創新工作路徑,一是提高大學生思想認知水平,二是創新意識形態教育形式,三是落實意識形態監管職責。
【關鍵詞】新媒體;輔導員;意識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意識形態載體變得多樣化,這給網絡陣地的建設、監管都帶來了挑戰。高校大學生是新媒體使用的主要群體之一,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力量,不斷提升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對于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穩定與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新媒體環境下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意義
(一)是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的必然要求
2017年10月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指出了輔導員的九大主要工作職責,其中第一項就是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從輔導員的工作性質、內容和職責來講,輔導員應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工作素質和能力,在新形勢下不斷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是新時代網絡媒體發展的現實需求
當前,互聯網高速發展,新媒體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普及,媒體平臺與輿論格局在發生改變的同時,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新媒體具有多元性、虛擬性、開放性、便捷性、隱蔽性等特征,使得高校大學生可以廣泛接收不同文化價值觀內容,并且可隨意在新媒體平臺中發表觀點。與傳統意識形態傳播方式相比,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受到了沖擊,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也呈現上升趨勢,因此,高校輔導員創新工作思路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高校安全穩定的思想保障
高校是傳播、維護、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但是,目前某些高校出現各種網絡輿論安全事件,這也說明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任務艱巨、刻不容緩。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必須提高站位、強化落實,不斷提升意識形態工作能力,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保證高校校園的安全穩定。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新媒體信息內容的多元化
在全球化、市場化的背景下,新媒體平臺上涌現出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各種不端社會思潮,嚴重沖擊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和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造成部分大學生無法在新媒體平臺正確篩選信息內容,最終導致主流意識形態淡薄、思想產生偏移。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而新媒體空間的信息多元性對高校輔導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
(二)新媒體空間監管難度大
傳統意識形態傳播方式以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海報橫幅這樣的線下傳播為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全球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媒體的格局與輿論的傳播發生了深刻變化。高校大學生作為網民主要群體之一,活躍在各種網絡媒體平臺上,如何更加有效監管學生使用新媒體平臺的情況,同時引導他們正確使用網絡與新媒體,成為輔導員意識形態工作的挑戰。
(三)輔導員意識形態教育模式滯后
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習慣采用灌輸式、說教式的教育模式來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形態,但是,進入網絡信息化時代,學生對教育載體的需求變得復雜多樣,更喜歡在新媒體平臺上搜集資料,學習形式也從傳統的單一文字轉變為語音、視頻、圖片等多形式立體化。目前,部分高校輔導員較少關注或不善于使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思想上未能與時俱進,并且主動轉變工作思路的意識、對于使用新媒體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理論與實踐還有所欠缺。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如何創新意識形態工作模式,不斷擴大紅色地帶、壓縮黑色地帶、轉化灰色地帶,讓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成為工作中的挑戰。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途徑
(一)提高大學生思想認知水平
面對越來越復雜的新媒體環境,要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維護高校甚至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穩定,就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高校輔導員必須主動學習相關理論內容,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自身真學、真信基礎上,積極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四個自信”,從而把大學生培養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
(二)創新意識形態教育形式
新媒體的普及給高校師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高校輔導員要主動適應新形勢,占領新媒體陣地,探索創新教育模式,通過學生常用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將意識形態教育以生動活潑、短小精煉、貼近生活的內容形式呈現給學生。同時,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微黨課、微團課和云班會等,借助于新媒體影響力大、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將主流意識形態浸透式地傳播到學生群體中。
(三)落實意識形態監管職責
高校要完善輔導員意識形態工作職責劃分、考核機制,督促輔導員強化責任意識。輔導員與大學生的聯系最為密切,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這就要求輔導員將意識形態工作作為一項極端重要的任務。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應樹牢風險意識,密切關注學生網絡空間動態,特別是在輿論高發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提早做好安全風險預警。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新華社,2019-03-18.
[3]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報,2013-08-21(1).
[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1).
[5]張志丹.意識形態功能提升新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6]張社強.新媒體環境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挑戰及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2).
【本文系成都理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專項資助課題“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問題及對策研究”(YJ2020-SX00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