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天龍
摘? 要: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也日益旺盛,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國也愈加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書香社會”是一直以來所積極倡導的,作為文化熏陶的主力軍——公共圖書館,在新時代也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公共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是不可分割的結合體,找到三者的平衡點,改變合作機制,完善合作模式,創新合作方法,既能獲得經濟效益,又能獲得社會效益。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出版社? 館配商? 合作
中圖分類號: G25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9(b)-0189-03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Public Libraries and Publishers and Library Distributors
CAO Tianlong
(Qian'an library, Qian'an, Hebei Province, 0644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material demand is also increasingly stro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our country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learning is what has always been actively advocating, as the mainstay of culture, the pubic library, and in the new era is facing many opportunities and distributors are an inseparable combination. To find the balance point change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mode and innovate the cooperation methods can achieve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Publishing house; Library distribution; Cooperation
伴隨著國家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全社會都在積極響應號召全民閱讀,因此公共圖書館也在逐年加大館藏采購量,與館配商等的合作更加緊密。有機遇就會有挑戰,館配市場的壯大也帶來了大量競爭,甚至存在惡性競爭,公共圖書館的館配工作也受到了影響,因此筆者對館配市場的起源、現狀以及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建立互利共贏、高效持續的合作機制和服務機制。
1? 館配市場的起源和發展
圖書館配商一詞其實最早來源于臺灣,含義就是連接上下游的出版社和圖書館的中間商,是圖書的一種分銷模式。隨著公共圖書館對圖書采購需求的加大,館配市場一下子充滿了活力。根據統計,目前我國的圖書館大約有8.2萬個,龐大的采購量使圖書館配市場穩定增長,競爭激烈。但同時也為館配商的專業性打了一劑猛藥,尤其是隨著科技的創新帶來的圖書館數字化產品服務的衍生,已經促使館配商的服務不僅需要專業化,更要多元化。
2? 館配市場的代表
隨著館配市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新華書店、民營書商和出版社三大館配商體系。
2.1 新華書店
作為老牌的書店,新華書店憑借較大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迅速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占領了大部分館配市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新華書店的優勢逐漸衰弱。固有的理念和國有性質,使其缺少了市場競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圖書館的招投標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價格、數據加工等因素與中標失之交臂。
2.2 民營書商
在民營書商里,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三新圖書有限公司等公司都是民營書商的代表。為了更好地迎合圖書館的需求,制定了獨特的管理和配送機制。無論是售前采訪和書目編制,還是售后深加工,民營書商都可以提供高效專業的服務。憑借其靈活性和專業性,民營書商也占據了館藏市場的一席之地。當然,民營書商也有規模小資金少的不足之處,許多出版社會拒絕合作。專業性和學術性的科技圖書民營書商也很難拿到,因此民營書商很難滿足公共圖書館館藏多樣化的需求。
2.3 出版社
一直以來圖書館館藏市場采取分銷模式較多,但是出版社作為上游與下游的圖書館進行直銷,也是新興發展起來的一種模式。機械工業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等出版社都是這種模式的代表。出版社作為圖書的生產者,是產業鏈的上游,為下游圖書館提供書目,圖書館就是出版社的最終消費者。不同于新華書店和民營書商,出版社有其獨特的優勢,上游與下游直接溝通,交流更加順暢,專業性也更強,書目信息則更加全面,圖書的權威和級別都達到一定層次,同時沒有中間商,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成本,保證圖書館的館藏質量,達到互利共贏的需求。但是出版社的書目品種有限,根據有關研究顯示,圖書館75%需求的書目是由20%的出版社提供的,圖書館需要的書目需要多個出版社才能滿足。因為圖書館的較低預算采購成本,因此與出版社的圖書價格也會不匹配,出版社出版的書目有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以及館藏價值的比較少,因為市場需求少,因此銷售率低。出版社要充分考慮這個經濟因素,更加重視的是大眾喜愛的書目和快銷教輔等,而且出版社很難提供一條龍服務,對圖書的采購、分揀、編目、運輸等服務,對圖書的蓋館藏章、夾磁條、貼財產號、打印書標、上架等加工,都缺乏專業化,很難符合圖書館的要求,因此出版社是否應該成為館配商也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3? 存在的問題
行業的發展,總會伴隨著機遇和挑戰,公共圖書館需要豐富館藏質量,而館配商則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在圖書館的招投標過程中,就暴露出許多問題。
3.1 實際到貨少
在招標文書中往往要求到貨率保證在90%以上,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只達到70%~80%。
3.2 編目數據編制不科學
因為許多圖書館將加工這一程序進行外包,由館配商進行深加工后,圖書館直接上架,但是會出現數據編制不科學、數據質量不規范等問題。
3.3 送貨不及時
館配商未在合同中承諾的時間內將圖書送貨上門,現貨一般要求是15天內,而期貨一般是30%天內,但是很少有及時配送到貨的,這樣就會延誤圖書的加工和上架。
3.4 售后服務問題多
在招標過程中,館配商往往為了中標,會保證許多增值服務,但是在實際履行合同過程中,因為圖書館館藏的數量龐雜,裝幀、分類、貼磁條、條形碼等都會出現問題。
3.5 圖書館延期付款
因為圖書館的拖欠,會大大影響館配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 館配市場中三方的關系
想要館配市場可持續發展,需要公共圖書館、館配商和出版社三方相互合作,互利共贏。
4.1 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要對館配過程的每個環節都嚴加掌控和規范,防微杜漸,不能像過去那樣被動地進行圖書采集,而是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在選擇館配商上,要慎重考慮,因為對圖書專業性和規模性的要求,一定要基于館配商的綜合能力進行選擇,從館配商與出版社的關系、館配商自身的技術能力、館配商的配貨能力和查漏補缺的能力、館配商的售后、館配商的主動性等因素考慮,不能僅僅為了追求成本低,而只選擇最低價格,因為不同于零售市場,圖書館對售前售后都有專業的要求,需要售前編制采訪數據,售后編目數據,因此對圖書館配市場的專業性也要求越來越高。圖書館一定要認真檢查館配商的圖書采購,防止濫竽充數的行為;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要根據訂單的要求,對圖書進行不定期的查驗與檢查,核對圖書,確保圖書的深加工質量,保證圖書及時上架。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招投標,才能確保選擇最適合最有信譽資質的館配商,才能提高圖書質量,維護館配市場,促進互利共贏,加強文化建設。
4.2 館配商
作為上下游公共圖書館和出版社的中間商,館配商要承擔起自己的作用,不能一味地為了中標而將價格壓到最低,要在中標的同時保證自身的利潤,避免不遵守合同的欺騙行為;對于圖書館的館藏圖書要求一定要及時滿足,如果出現裝幀問題要及時解決,對于重復的書目也要分門別類地整理,要關注磁條貼的深度,按照要求貼條形碼,規范貼書標,避免重復打財產號,館藏章貼在規定位置等。圖書館的館藏采購量大,只有保證每一次合作愉快,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館配商與圖書館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的供貨關系,也演變成了合作關系,正是基于館配商的專業服務,減少了圖書館的很多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技術負擔。
4.3 出版社
出版社不能過于依賴館配商,也要自己重視市場的開拓。目前大多數的館配商規模小、資金少,因此和出版社合作過程中會存在拖欠問題,但是因為出版社自身的局限,不能滿足圖書館的多樣化要求,只能與專業的館配商合作,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圖書館的館藏服務。隨著技術的發展,館配商和出版社進行出版物流信息的對接也越來越流暢,經過雙方的信息交換,有效地更新了書目單,加速了信息流通,促進了館藏市場的發展。出版社要根據圖書館的個性要求和采購習慣制訂相應的營銷方案,分析圖書館的館藏需求,加大直銷的力度,完善自身的售后服務,加強科學技術等系統學習,對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規范館藏的采訪、編目、加工、送貨、上架等一系列流程,與圖書館及時溝通交流,提升服務能力,靈活滿足圖書館館藏的要求。
5? 結語
良好的館配市場離不開公開圖書館、館配商和出版社的三者努力,只有三方密切合作,致力于圖書館藏事業的發展,加速圖書信息交換,保證圖書的質量,滿足公眾對圖書的需求,創造和諧的交流環境,才能互利共贏,共同維護館藏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運顯.館配會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9(11):86-89.
[2] 王婿.山東省市級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調查與研究[D].安徽大學,2020.
[3] 吳素舫,郭小光.館配商戰略轉型及發展策略研究[J].出版廣角,2019(9):46-48.
[4] 彭珍.我國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D].湘潭大學,2019.
[5] 劉相金,劉學燕.“互聯網+”時代圖書館、出版社、書店合作的新模式[J].蘭臺世界,2018(12):110-113.
[6] 石長地.互惠共贏,打造健康的館配環境[N].新華數目報,2019-06-28(14).
[7] 蘇景乃.圖書直供高校圖書館的可行性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