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昊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中職機電教學中運用行為引導教學法,是符合當前教育改革要求的一種創新教育方式。中職教師在機電教學中充分運用行為引導教學法,既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又能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和應用能力。本文通過實際教學案例,探析教師如何將行為引導教學法應用到中職機電教學中。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all walks of life is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behavior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an innovative education method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make full use of behavior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 in electromechanical teaching, which can not only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level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actual teaching case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apply the behavior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 to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關鍵詞:中職機電;行為引導;教學應用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behavior guidance; teaching application
隨著我國教育的變革,現今中職學校已經逐漸將課程教學重心轉向技能方面的培養,將傳統應試教育掌握理論知識的目的轉向理論與實踐結合全面發展的目的。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下中職教師的重要課題。機電是一門著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專業,教師在機電教學中應該充分運用行為引導教學法,著重開發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同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的教學目的。
一、什么是行為引導教學法
行為引導式教學法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由匈牙利學者András Peto不斷研究、探索后所創建。其理論基礎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起到輔助作用,將職業能力的掌握為培訓目標,從而培養出學生實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行為引導式教學法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的角色由教學領導者轉變為教學引導者。
2、以目標導向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著客觀的評價,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良性評價。
4、以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為基礎思想的教學模式。
二、機電專業教學課堂中采用行為引導教學法的意義
機電專業的課程內容廣泛,理論專業知識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在學習中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數理化基礎和較強的理解能力。教材中對專業知識的表述雖然能夠盡量做到條理清晰,力求讓學生容易理解,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一旦進行實踐操作時,就會發生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現象。隨著機電專業課程難度逐漸加大,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會讓學生更加難以理解和掌握。部分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師授生學”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無法充分掌握理論專業知識,喪失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了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結果。教師想要提高整體機電專業教學的教學質量,必須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變革和創新。行為引導教學法就是能夠有效提高機電專業教學質量的一種創新教育方式。行為引導教學法提倡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注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機電專業課堂中充分運用行為引導教學法進行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的操作當中去,最終達到提升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中職機電教學中行為引導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機電專業主要是集機械、電子、光學、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多學科交叉的一門學科,具有系統化、模塊化的發展特點,在學習中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教師運用行為引導教學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細化學習目標,并積極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電工技術》模塊一《直流電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學習任務分解為三個學習目標。
1、對理論知識的學習
要求學生需要了解電路基礎知識,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識別基本電子元器件,掌握元件的性能和應用;了解電阻不同連接方式的特點;掌握基本電路的定律等等。
2、對技能的掌握
讓學生掌握基礎性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能夠使用電子儀器對基本元器件進行判別和測量;能夠識讀電路圖并根據電路圖進行電路連接,通電測試、測量電路中的電流、電壓數值,并對電路進行檢查和故障排除。
3、整體素質的提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合作學習,積極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來,可以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從而可以客觀、合理地分析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最后解決問題。對于小組交流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提供啟發性的引導思路,以確保課堂密度。教師可以在《安全用電》的教學中,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舉例說出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并讓學生判斷用電行為的正確性,最后為學生歸納總結正確的用電方法和安全電壓的范圍。同時,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學習觸電急救的方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理論學習的知識進行急救模擬操作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教師通過應用行為引導教學法,不僅提升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還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素質能力。
結束語:大力實施行為引導教學法是中職學校創新教學方式的一次大膽嘗試,中職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育觀念,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因材施教、以服務學生的教育思想,充分運用行為引導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尚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中職機電教學策略[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06):122.
[2]趙健.中職機電專業實踐性教學現狀與改革研究[J].職業,2020(16):34-35.
[3]付水英.“行為引導型教學法”運用問題研究[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6(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