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凌/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因此,我們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打造優質的心理健康課堂,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主動學”,是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因思維固化、教學模塊統一化嚴重導致缺乏個性和亮點,長期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感、人際交流應該是緊密相連的,本應該受到大家的喜愛,而現實則是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教師強調概念,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不考慮學生的興趣,未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在上課過程中除了傳統的師生問答外,沒有其他任何互動或團隊活動環節,導致心理健康的課堂死板、枯燥,學生學習興趣難以提高。
據調查發現,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教師的專業身份和崗位職務多種多樣,主要崗位集中在輔導員/班主任、思政專業教師、行政教師、外聘兼職教師,主要專業從文科到理工科都有,真正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或有心理學相關專業背景、有心理咨詢師從業資格證的教師很少。而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所涉及的的專業性較強。課堂的照本宣科很簡單,但要想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興趣,難度卻較大。
心理健康課程需要師生的互動和實踐,而現實則是,大部分高校既沒有實踐互動的場地,也沒有對互動體驗課程的內容作出相應的規定和要求,幾乎都處于無管理的狀態。部分教師苦于無物質條件的支持,只能在教室進行簡單的互動游戲,其效果可想而知。
雖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各高校的必備工作,但實際情況則是高校之間心理健康工作的推進和建設差距非常大,有的高校成為全國樣板,有人脈,有政策,有充足的資金和良好的科研條件。而更多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僅僅停留在滿足相關文件的基本建設需求上就把相關工作放任自流,從而導致心理咨詢室的場地、設備老化落伍,心理健康教師團隊人員良莠不齊,心理健康課程的教材和輔導用書選擇單一,專職心理咨詢老師職稱評審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根據筆者統計,思政專業的教師在同一學年內,培訓可以做到全年不斷,交流會議每年超過4場,相關競賽除國賽和省賽外,其他高水平賽事每年超過4次。反之,心理健康類的比賽除了之前的省級PPT競賽(目前處于停賽階段)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上規模的、影響力較大的、參與程度高的賽事。培訓及會議則基本集中在年會或集中于某個要點的專場培訓,其水平、影響力、參與度與思政專業相比,差距還有很多。另外,具有較好社會影響力、學生反響好、課堂氛圍優秀的教師缺少與同行交流、溝通的手段,無法做到有效的課程資源共享,這也導致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很容易處于閉門造車的尷尬境地。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相互交流、增強授課教師的核心競爭力、發揮資源共享的優勢;而一方面,培訓、交流、競賽的缺少進一步導致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水平難以大幅度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期末考試方法過于單一。目前任課教師的考試方式主要集中在出試卷、寫小論文或課程總結,沒有更好地體現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互動優勢。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含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其共通點,在“課程思政”教育背景下,“育心”與“育德”相結合,結合社會的熱點話題、重大新聞、突發事件,將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樹人教育巧妙交融,方為打造優質課堂的最佳路徑。
在目前大部分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教師專業不統一、水平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具有心理學或相關專業背景、具有心理咨詢師從業資格的教師組建團隊,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教研室,并以此為核心成員的基礎上,對其他專業、其他崗位的兼職教師進行以點帶面的培訓和經驗交流總結。結合思政教育團隊,研習相關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提高個人的思想教育水平。同時,加強與其他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團隊的溝通學習,增進友好合作,以此達到打造精品教學團隊、提升整體教學水平的目的。
傳統的心理健康課堂師生互動少,學生參與度不高,大部分依然處于“老師講,學生聽”的學習階段。為增進師生了解,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習興趣,可在結合實際情況的條件下,開展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線上線下心理測試、團體培訓、角色扮演、互通體驗、趣味運動會等形式的教學。比如,以今年的湖北武漢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事件為例,每個人既是疫情的受害者,也是也是抗擊疫情的戰斗者;既是疫情事件的體驗者,也是課堂的旁觀者。站在以上的角度,結合心理健康課程的相關理論章節(比如情緒、人際關系、心理危機等)和“課程思政”教育背景下的“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宣傳教育,讓學生深切認識到“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全國人民共同奮戰的情境,讓學生深入了解到黨和國家以及一線工作人員為此付出的努力。這樣的課堂體驗,遠比空洞的理論教學來得更加深刻。
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的基礎工作之一,應當要把這門基礎工作重視起來。作為我黨的教育機關單位,應通過制定相應獎懲制度,激勵全體教師將每種課程的知識體系都體現出思政德育元素,學校的每項教學活動都應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功能,每位教職員工都要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真正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要充分利用“課程思政”的教育背景,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培養學生踐行的能力。各高校應摒棄“思政心理兩張皮”、“心理學價值中立”的錯誤思想,以學校為外部基本環境,以全課程的日常教學為主要載體,以師生集體活動、官方APP、校園公眾號、各主要QQ群微信群、網站、選修課、報刊、雜志、板報、展板、橫幅、宣傳海報等為鏈接媒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實際,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性的優勢,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訓、交流、競賽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權威機構起頭,結合社會力量,組織高規模、高水平、高參與度的競賽,讓競賽形成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讓競賽真正成為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石,形成良好“以賽促課、以賽促改、以賽促學”的風潮。
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會議和培訓除上級機關組織開辦的以外,可以各高校為承辦單位,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優秀、課堂參與度高、學生反響強烈的單位及一線教師組織起來進行經驗分享、專業交流,同時也可以借助社會力量,綜合統籌資源,借助網絡云平臺(如大學城、藍墨云等),共享優化資源,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課堂考核的方式除了傳統的試卷、小論文形式外,可以利用學生參與的考核形式進行。如筆者所帶的2019級班級的期末考試就以“為2020級的學弟學妹出一套心理健康課程考試試卷”為考核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答題興趣,最終的題目也表現出學生妙趣橫生的思維和開闊的視野。除此以外,也可以組織學生以情景劇、心理劇、舞臺劇等形式學以致用,把課堂的理論知識以舞臺的形式展示出來。
綜上所述,在“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我們應利用目前的優良大環境,打造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建立具有影響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深入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以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式促進新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