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平
摘 要: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引入我國,之后在世界范圍廣為流行,成為當代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根源性理論基礎。輔導員作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提升輔導員科研能力既是輔導員隊伍走向專業化、職業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養的需要。如何以行動研究理論為指導來提升高職輔導員科研能力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行動研究理論;高職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
一、 行動研究理論概述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最早于1929年由美國教育學家John Dewey提出,主張研究者應當直接參與到實際教學中去研究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其后John Collier于1945年首次提出了“行動研究”的概念,但是具體過程還不是很明晰。1946年,Kurt Lewin在Collier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將行動研究系統應用于解決少數民族問題,形成《行動研究與少數民族》理論成果。到了20世紀50年代,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Stephen Corey第一次將行動研究的理論系統地引入到教育領域,用于改進他們學校的教育和管理。但當時因為有很多人質疑行動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使得行動研究一度處于低谷。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英國教育改革專家Lawrence Stenhouse和John Elliiot的影響下,行動研究再次得到關注。此后,行動研究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教育研究方法。
我國最早引入行動研究是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期間主要是對國外行動研究的翻譯和介紹。90年代陸續開始有了一些相關論著和實踐探索。綜合已有的行動研究成果,主要有:
1.“行動研究是指教師以自己教學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直接參與和開展調查等反思性的探究活動,實現改進教學,使教學效果最優化的一種系統性活動。”
2.“教師行動研究是這樣一種研究方法:它以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為研究目標;以教師實施的課堂內外教與學的行動為研究對象;以教學行動的實施者(教師)為研究者主體;以研究行動與教學行動的互動為研究方法的基礎。”
3.關于行動研究的特點,學界普遍公認,行動研究具有實踐性、反思性、系統性、參與性、公開性等特點。
總而言之,行動研究最基本的要點就是“行動”和“研究”相結合,通過研究調整行動,并在研究的基礎上開展新的行動。應用到高職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方面,需要輔導員對日常工作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理論來指導新的工作實踐。其研究過程定為: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制定解決方案——實施計劃并收集數據——反思和總結。
二、高職輔導員科研能力現狀分析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提出高校輔導員要善于研究當前的新問題、新情況,遵循學生工作的規律,積極探索新時期學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富有成效地做好學生工作,實現由 “經驗型”向 “科研型”輔導員的轉變。為了解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輔導員的科研工作現狀,筆者走訪了長沙市的幾所高職院校,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等措施,發現高職院校絕大多數青年輔導員對輔導員工作缺乏認同感,只是將輔導員工作作為畢業后的過渡期,并沒有打算長期從事這一工作。因此,調查過程中的科研能力測試結果顯示,許多輔導員都表現出對科研工作存在誤區并且科研能力有限,距離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崗位的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有:
1. 科研意識不足
科研意識是指科學研究者探究、認識未知的覺察和主動性。調查中我們發現,高職院校絕大多數青年輔導員科研意愿一般,普遍認為科研與自身工作關聯甚少,可有可無;還有一部分青年輔導員則表示沒有科研興趣,也暫無科研打算。由此可見,科研意識不足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輔導員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高職院校輔導員科研意識不足與人們一直以來對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及輔導員工作性質的認識偏見密切相關。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高職院校教師重在專業技能不需要搞什么科學研究;而輔導員工作關鍵是管理好學生,確保學生不出事,也與科研無關。這些偏見是導致高職院校輔導員不能對自身角色進行準確定位的直接原因。實際狀況也表明,目前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青年輔導員能及時地解決好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但因為他們并沒有將輔導員工作作為自身畢生事業的打算,故他們的工作僅處于經驗管理階段,缺乏運用科學方法和專業知識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的意識。
2.科研能力不夠
科學研究是運用嚴密的科學方法,從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認識客觀世界,探索客觀真理的活動過程。可見,科學研究是一項專業活動,對研究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要求都非常高。調查發現,高職院校輔導員的科研能力不夠與輔導員的學歷和專業背景密不可分。總體來說,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學歷基礎還是比較薄弱,一些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學歷起點還只是本科。而且,盡管一些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學歷層次有了顯著提高,但專業背景分散,理論基礎不夠扎實,不善于結合理論深入分析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等也是制約輔導員科研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師生比例低,導致專職輔導員工作任務繁重,時間和精力有限,對科研政策、改革動態缺乏了解,所以也無暇兼顧對學生工作的科學研究。這也是制約輔導員科研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3.缺少良好的科研環境
良好的科研環境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管理者都不太重視輔導員的科研工作,對輔導員開展科研工作缺少激勵機制,輔導員的考核機制中也并未將科研能力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大多只做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少數還在教學方面兼點選修課,因此對其科研能力的要求并不高。輔導員的科研意識直接與高職院校的整體科研環境相關。很多高職院校既沒有針對輔導員隊伍的科研培訓和提升計劃,也沒有政策、資金、場地等配套支持。輔導員開展科研工作多處于單兵作戰、各自為戰的狀態,學校沒有設置輔導員科學研究專項經費,更沒有科研管理制度。缺少政策支持與激勵制度,導致輔導員的科研熱情和積極性大大降低。
三、行動研究理論對提升高職輔導員科研能力的啟示
在高職院校中,輔導員是與學生直接交往最多的群體,在實現培育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偉大目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職責讓輔導員在學校實現德育育人功能的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管理與服務為宗旨的高等教育中發揮著紐帶和橋梁的作用,同時對高校的校園穩定和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長期的育人工作過程中,輔導員積累了大量生動、豐富、鮮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案例,這些工作案例為輔導員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藏。輔導員可以運用行動研究理論和方法對自身積累的實際工作案例進行認真研究,透過現象總結經驗,進而發現工作中的規律性,并綜合運用總結、歸納、提煉等方法將工作經驗上升為理論,最后運用理論來指導工作實踐。
針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輔導員在科研工作上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出發來提升高職院校輔導員的科研能力。
1. 增強輔導員科研意識
科研意識是輔導員主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的動力源泉。從輔導員工作的角度出發,科研意識表現為輔導員對學生工作環境的主動適應、積極影響和積極改造,能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分析、探索學生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科研信念與熱情、科研知識與經驗、科研眼光與智慧[2]。增強輔導員的科研意識是提升輔導員科研能力的關鍵。首先,高職院校要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輔導員的選聘、培養機制,增強輔導員的職業認同。其次,輔導員要有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態度,真心熱愛本職工作,不斷關注和研究工作中的新問題、真問題,養成“在工作中加強研究,在研究中促進工作”的良好習慣。最后,輔導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自主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不斷地處理學生問題的過程中,尋找新的科研課題,更好地投入到輔導員工作當中。
2. 搭建輔導員科研培訓平臺
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以及思想上的導師,輔導員必須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然而,大多數高職院校輔導員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也不夠系統。因此,如果僅靠輔導員日常的工作積累是難以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這就需要學校有關部門對輔導員進行集中培訓與指導。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紛紛成立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并以此為平臺組織輔導員定期開展相關的科研講座和科研培訓,讓輔導員在學習中加強對科研的了解,提升科研能力;同時定期舉辦各層次輔導員素質能力比賽和年度人物評選,通過選樹輔導員先進、優秀和模范人物,發揮優模人物的示范引領和帶動輻射作用,增強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和業務素養。
3.出臺相應的輔導員科研政策
高職院校若要從根本上改變輔導員科研意識不足的現狀,就需要增強對輔導員的人文關懷,通過出臺相應的輔導員科研政策,改善輔導員的科研環境和條件,支持輔導員開展科研工作,讓輔導員充分感受科研魅力,學習科研方法、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進而逐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識,提升科研能力。那么,在實際生活中,到底哪些政策能夠起到提升輔導員科研能力的作用呢? 首先,可以設立輔導員科研基金,增加面向輔導員隊伍的科研經費投入,資助輔導員開展理論研究、課題申報,并對優秀成果予以獎勵等。其次,增加輔導員專項課題數量。可以參照省部級科研單位單獨設立輔導員專項的做法,在本校科研項目中也設立輔導員專項課題,實行項目單列、單獨評審。再次,學校學工部門、科研部門和人事部門可以聯合制訂本校輔導員學術發展支持計劃,對輔導員在職攻讀高級學位、研修訪學、學術培訓、科研獎勵等做出明確規定,從而調動輔導員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增強其開展科研的能力和信心。最后,可以將科研成果與輔導員職稱評審相掛鉤,這將充分調動輔導員的科研積極性,極大地激發他們開展科學研究的熱情,也能讓輔導員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并將科學研究作為其事業來對待。
[參考文獻]
[1]史仁民. 高校輔導員專業發展研究[D]. 大連: 遼寧師范大學,2014.
[2]韓秀引.影響輔導員科研能力的四類因素分析[J].高校輔導員,2012(6).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基于行動研究理論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路徑與方法研究》(編號:14C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