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園
【摘 要】翻身是中國戲曲中非常具有民族特性的技巧,通常由武旦、武生等武戲演員在舞臺表演中展示較多。翻身動作在戲曲中較為獨特,實際運用范圍十分廣泛,種類繁多,變化多樣,如蹲翻身、點翻身、吸腿翻身、探海翻身、串翻身、蹦子翻身等,這些技巧都具有較強的表現力以及藝術性。翻身動作不僅在戲曲中應用得較為廣泛,對訓練身體的協調性和訓練腰部的靈活性和控制力方面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作為戲曲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翻身技巧,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本文就當前戲曲教學的現狀展開討論,旨在找到合適的方法,提高戲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戲曲技巧;翻身;學習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3-0027-02
戲曲表演是我國的民族特色,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但是目前戲曲的發展面臨著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精益求精。戲曲基本功是戲曲表演專業的重要基礎課之一,它包括腿功、翻身、跳躍等各種技巧的訓練,這是戲曲演員必須學習的一門功課。同樣,擁有扎實的戲曲基本功,也是一個戲曲演員所必備的基礎技能。在這個專業領域中,教師更應該掌握一些獨特的授課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一、戲曲“翻身”技巧的特點及在舞臺中的作用
翻身是我們得天獨厚的民族技巧,在歷史的綿延中越發清晰,翻身技巧種類多,變化精彩絕倫,是一種無可比擬的寶貴財富。翻身動作自始至終貫穿著擰、仰、俯和旁提等基本形態,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一)民族性強
翻身這種技巧在戲曲中是獨特的,通過翻身動作,能夠在一靜一動中充分展現出戲曲中人物的特點。同時,翻身技巧在戲曲中與身法的結合最為緊密,具有極強的民族特色。
(二)形象性強
翻身動作種類雖然多樣,但是每一個翻身動作在空間運動中形象鮮明,比如“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大幅度的慢翻身,在空間的弧線運動中像波浪起伏一樣連綿圓潤;而“點步翻身”則像閃電一樣敏捷快速;連續“串翻身”像車輪滾滾一樣連續不停,這些動作的形象特點都極為鮮明。
(三)表現力強
翻身動作不僅形象性強,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哪種動作,而且還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它能夠用各種不同的節奏和速度表現不同的動作,從而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如連綿不斷的翻身,能夠表現出戲曲人物纏綿悱惻的感情;快速的翻身表現人物的干凈利落或輕松愉悅;急速有力的翻身則表現人物的英武剛健。通過翻身動作,能夠表現出人物不同的感情或情調,從而使戲曲更具精彩性。
在戲曲舞臺上,為了更生動清晰地展現人物形象,讓觀眾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每個戲曲演員必備專業的唱、念、做、打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有一定的戲曲表演技巧,比如腿功、翻身等。其中翻身動作可以作為基本舞姿、踢腿、旋轉、緩手銜接變臉亮相結束動作。翻身技巧往往通過動作來展現戲曲情結,能夠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給人以更直觀的感受,因此翻身在戲曲表演中具有突出展現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對于一個戲曲演員來說,翻身技巧是戲曲的基本功。一個好的表演者,除了要練好腰、腿、手、臂、頸等基本功,還要細心揣摩人物的感情,將人物特征清晰地表現出來,才能把戲演好。
二、戲曲學習現狀
近年來,隨著科技和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其他形式接受多種多樣的藝術,看戲曲的人也越來越少,戲曲專業逐漸成為冷門專業,選擇這一專業的學生中真正對戲曲感興趣的并不多,這就使得戲曲專業發展起來困難重重。目前戲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興趣是一切的開始,因此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電影、電視劇成為主流,特別是近幾年隨著抖音、快手等軟件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小視頻情有獨鐘,這就導致了我國戲曲行業的冷淡。在很多年輕人眼中戲曲是件老古董,很多人接受不了戲曲表演。在戲曲專業學校,教師啟發學生對戲曲的學習興趣是一方面;除此之外,戲曲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舞臺實踐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標準之一,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方式,不與舞臺實踐相結合,很難讓學生在學習上有突破,可能還會打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面對學生興趣不高的情況下,教師就要想辦法使課堂生動有趣,加強學生舞臺實踐。
(二)表現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戲曲是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但其表演形式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在這個多媒體時代,戲曲的表演形式單一、缺乏創新,限制了戲曲在現代的發展。戲曲如果一直停留在過去的表演方式中,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是我們可以用現代化的理念和藝術為其增光添彩,賦予其新鮮的時代意義。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且有所創新,藝術需要創新。目前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比較保守的,在上課時會按照嚴格、固有的模式來教學,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戲曲藝術的發展。
(三)學習過程與實際相脫離
戲曲藝術來源于生活,并且歸根于生活。戲曲表演專業的每一個行當都有一個極具個性化的表演形式,因此也要求每個行當的學生能夠具有個性化的能力。更專業、系統的技術學習雖然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但往往忽視了戲曲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因而可能會使學生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與生活和實際相脫離,不理解表演目的與形式。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真正步入社會以后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表演靈活能力欠佳。
三、課堂教學中教授戲曲技巧“翻身”的創新策略
(一)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基本功
藝術是形象的藝術,非常講究外部的形象表現,教師示范規范,學生才能學習到位,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在授課時注重教授重點要領。翻身動作可分為三個部分,即上身部分、中段部分和下身部分。學生在學習這些基本功時,應該采取分段練習和整體動作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掌握翻身技巧需掌握的各項要點。教師分階段、有規劃地進行教學,可將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初期訓練階段,要輔助學生訓練身體的柔韌度,以防在做翻身動作時動作太過僵硬,除此之外,訓練他們腰部的力量和控制能力,能夠將動作所需的力量不多也不少地釋放出來;中期訓練階段,將分解動作整合起來,能夠完整表現翻身技巧,在此基礎上可以加大訓練難度,由單一的翻身技法練習向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翻身技法方面轉化,加強學生對各種技法的熟練程度;后期訓練階段,表演所需的不僅僅是動作,更多的是感情,在充分掌握技法的基礎上,要教會學生領會戲曲中人物的感情與動作之間的聯系,能夠通過感悟將人物的感情和動作緊密結合起來。
(二)充分吸引學生興趣
在現代社會,戲曲很難吸引年輕人。面對這種現狀,要用興趣來開啟學生的學習之門。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上去了,才能在戲曲方面有所創新。因此教師在專注教學結果的同時,更需要注意的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戲曲教學中,教師要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在每講完一節理論知識后,教師要將翻身動作的要領完整地示范給學生,并且給學生機會自己表演;教師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中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比如舉辦有關戲曲介紹的知識講座、組織學生自己編排并表演戲曲,或者是進行班級之間的表演賽等,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對戲曲表演的興趣,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在寓教于樂中提升學生對戲曲表演的理解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自我。
(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展望事物的未來,主要看其是否后繼有人。時代在不斷進步,戲曲是傳統,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戲曲事業的發展,必須依靠一批批優秀的戲曲表演者。目前戲曲教育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出專業素質過硬、極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教師在課堂授課中要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課堂教學,并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賦予戲曲人物新的時代意義。我們首先要尊重戲曲表演形式,同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要有創新意識。在現在這個各種藝術形式競爭激烈的社會,戲曲藝術的發展產生了一些危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進行大膽創新。教師要指導學生從青年觀眾的審美心理和愛好出發,在戲曲中積極融入現代化成分,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想象,比如可以將一些戲曲進行改編,讓學生自己表演出來;還可以將戲曲表演與網絡充分結合起來,通過小視頻的方式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戲曲表演。只有這樣,才能使戲曲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
(四)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
中國戲曲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也是藝術瑰寶,要想讓其傳承和發展下去,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和實踐的充分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用理論推動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發展理論。戲曲在當今社會要不斷變化發展,那么理論研究要為戲曲改革服務。通過實踐發現,戲曲的改革和發展不僅是看幾部戲、開幾個會就可以解決的。要進一步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推動作用和實踐對理論的反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理論授課讓學生理解戲曲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背景,并鼓勵學生從規律上總結戲曲創作、戲曲表演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回到實踐中去。比如在學習京劇《扈家莊》《穆桂英掛帥》《竹林記》《打焦贊》等曲目時,教師應給學生充分講解理論知識,指導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自己完成戲曲表演,從而使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及時鞏固,還可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語
戲曲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需要傳承下去的,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戲曲表演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對于新媒體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舞臺表演技巧是戲曲舞臺表演的核心,對于戲曲舞臺表演角色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學好舞臺翻身技巧是非常重要的。針對當前戲曲表演的現狀,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創新策略來提高戲曲的學習效率,從而使得戲曲學習更富有時代特性,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劉立濱.對當下中國戲劇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J].2006國際高等戲劇藝術院校校長論壇論文選,2007,(1):11.
[2]張文英.從激發興趣入手培養學生熱愛戲曲藝術[J].四川戲劇,2005,(03).
[3]鄭勁榮.后戲劇時代視域下的高校戲曲教學改革——以大學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為例[J].中國大學教育,2018,(0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