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七里河區火星街小學
在數學課上,總有那么幾個學習、表現跟不上的學生,我們習慣稱他們為學困生。這部分學生對自己信心不足,有強烈的自卑心理、情緒低落、學習習慣差學習沒有信心。作為教師,必須正確對待他們,不能因為他們的成績暫時落后就放棄他們。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研究自己所帶班級的學困生,了解他們的特點,掌握他們之所以“學困”的原因,并針對性地選擇策略,使他們逐漸“脫困”,向優等生的行列邁進。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說:“贊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表揚是人們的一種健康的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渴求得到別人的贊揚,學困生更是如此。作為數學教師,要善于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滿足學困生自尊心的需要,創造轉化契機。筆者是這樣做的,有的學困生成績很不好,但是聽課很認真,課后作業也書寫得很工整,于是筆者總會在合適的時候,拿這個學生的作業當范本,刻意大張旗鼓地表揚,讓那些不認真學習的學生受到啟發的同時,還使這個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有些學困生特別活潑,也樂于幫助別人,筆者總會在這個學生幫助完別人后,不僅在全班進行表揚,讓其承擔筆者“小助手”的任務,并且還摸摸他的頭,讓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喜愛和關注。這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有效措施。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真誠的關愛會使學生處于溫暖的陽光雨露之中,他們自然會不忘“初心”,茁壯成長。實施關愛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作為數學教師,要關心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尤其要關愛學困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做學生人生路上的“導師”。這樣,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學生就會“愛屋及烏”,因為喜歡數學教師,而喜歡教師所教授的數學課。除此之外,還要相信學困生。不要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差,就否定學生。學生能自己做的,就要鼓勵學生自己去做。同時告訴學生,只要努力去做,總會成功的,愛因斯坦也是做了三個小板凳的人。這樣,學生會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信任,從而將之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差,他們最缺乏的是自信心,總覺得自己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因而無論做什么事都很被動,生怕被人嘲笑、看不起。教師要掌握學困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難度較低的作業和問題,刻意傾向學困生,讓他們通過思考就能獲得正確的答案。當他們回答完全正確時,教師可以親切地摸摸他們的頭、拍拍他們的肩膀,告訴他們做得很棒。這是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小學生大都對當班干部很感興趣,并以此為榮。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適時安排學困生當生活委員、學習小助理等角色。一來給這些學生接觸教師的機會,教師可以趁機了解一些他們的學習情況,也可以抽空給他們課外加加“餐”;二來可以讓他們更多參與到集體生活中,增強自信。這樣,為轉化學困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意外的驚喜。
弗蘭克戈布爾指出:“學校教育促進學生發展,最終應讓他們獲得三種知識:一是實際體驗;二是理論知識;三是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的理解。”前兩種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得到,第三種必須通過心理輔導才能實現。尤其是學困生,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正確評價,更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輔導。教師要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志向、特長、興趣,確立自己的發展目標,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除此之外,還要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現”,逐步引導他們和全班同學融洽相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成功感、榮譽感,于是他們能努力學習、積極思考,學習成績就會不斷提高。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任重道遠,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師不斷、反復地教育,教師一定要有“馬拉松式”的堅持,要有長期針對性的計劃,耐心地與學生交談,使學生在長期堅持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斷克服學習障礙,逐漸向優等生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