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華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城關小學,甘肅武威 733299)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可以通過延伸學生的學習生活、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加強學生的合作溝通、設置實踐訓練、課堂客觀評價來實現。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離不開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延伸。知識源于生活,最終又作用于生活,二者相輔相成[1]。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要看到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能夠結合生活案例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懂得數學知識存在的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將課堂教學拓展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豐富學生的生活認知。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為了使學生了解立體圖形的特點,建立立體圖形與抽象圖形之間的聯系,盡快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識別長方體的結構及其與正方體的聯系,筆者為學生準備了不同的學習材料,如魔方、水杯盒、軍旗等物品,引導學生依據這些材料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進行學習和理解,從而讓學生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知道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廣泛應用。接著,筆者向學生展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以此幫助學生識別長方體的長、寬、高,讓學生能夠理清長方體和正方體間的區別。學生在觀察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后,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構成有了清晰的認識,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這一事實[2]。如此,筆者將教學延伸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教學,有效加深了學生的生活認知。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離不開課堂教學情境。情境,是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為學生創設的學習場景。學生在學習情境中,更容易理解知識,把握知識的應用[3]。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時,應讓情境與知識融合在一起,共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動力,加深學生的印象。
例如,在教學“折線統計圖”時,為了使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現實應用,能夠依照折線統計圖的特征解決統計圖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筆者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使用折線統計圖的現實案例,讓學生依照案例進行折線統計圖的學習。學生在觀察完案例后,
對折線統計圖有了直觀的認識,知道了折線統計圖在數據統計中的應用,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實際使用情況。為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筆者還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對比向學生講解了折線統計圖使用的優勢,讓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預測功能,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數字信息的分析[4]。在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對比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夠依據折線統計圖完成對信息的判斷和預測,并嘗試對折線統計圖進行繪制和應用,加深了課堂學習的印象。這樣一來,筆者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擁有更直觀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離不開教學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探索的習慣,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5]。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小數乘法的具體細節,能夠利用小數乘法的計算規則進行計算,掌握小數乘法存在的意義,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了有關小數乘法的問題,指導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促進學生進行邏輯思考,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筆者還營造了良性競爭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多答多得分,答錯不扣分,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學生向前發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小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進行了思考和總結,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一般方法,經歷了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完成了對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探索[6]。這樣一來,筆者通過設計課堂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了思考和探索,使學生親身體驗了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推理性,為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支撐。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離不開學生的合作溝通。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合作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合作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還能夠使學生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為了讓學生掌握不同圖形的面積公式,知道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及組合圖形的面積,在短時間內完成知識的遷移,形成科學的空間觀念,筆者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了不同人數的小組,鼓勵學生合作進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學習,理解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及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在教學中,筆者為學生準備了不同的方格紙,讓學生對這些方格紙進行剪切和拼接,以對多邊形的面積進行計算,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生在拿到方格紙后,與同學合作,通過分一分、畫一畫等操作,對方格紙進行了剪切,找出了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訣竅,即將組合圖形轉化成了學過的圖形,諸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再利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算出了組合圖形的面積[7]。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積極溝通,營造了溫馨的學習氛圍,拉近了與教師的距離。這樣一來,筆者通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學生進行交流探討,使學生自主學習了數學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離不開課堂實踐訓練。教師要想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離不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學生只有學會對知識進行應用,才算是理解、掌握了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設置課堂實踐訓練,可以開動學生的腦筋,讓學生解鎖更多的數學技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分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熱愛,讓學生能夠掌握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運算法則,知道如何比較分數的大小,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學習任務,開展了課堂訓練,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了不同難度的練習題,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發展。在學生進行訓練前,筆者先對學生進行了分層,分別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學習要求,如要求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思維上的提升;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獲得技能上的提升;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能夠掌握課堂教學知識,理解知識的應用。接著,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實戰演練。在練習中,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對練習題進行了思考和解答,掌握了分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規則,學會了比較分數的大小。這樣一來,筆者通過設置課堂實踐訓練,為學生提供實戰演練的機會,讓學生嘗試應用所學知識,促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獲得了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離不開課堂評價。教師的評價往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面對數學時的態度。好的教學評價可以激勵、鞭策學生,讓學生不斷前進。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應避免出現單一評價、暴力評價的問題,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
例如,在教學“小數除法”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小數除法的計算過程,掌握整數除法和小數除法之間的關聯,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把握小數除法的算理,筆者向學生講解了小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并在學生學習完后,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了綜合評價,以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修正學生的學習道路。對于在課堂上聽課較為認真、完成任務較為及時的學生,筆者進行了表揚,并號召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對于在課堂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學生,筆者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了指導,指出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讓學生加強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對于在課堂上表現不佳的學生,筆者提出了適當的批評,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小數除法的知識,利用小數除法來解決現實問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這樣一來,筆者通過課堂客觀評價,幫助學生找準了學習的方向,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應創新教學理念,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