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要:在創新創業育人體系上,專業課程內容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也是培育學生能力的必要載體,受到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就當前來看,機械工程課程教學還存在一系列問題。本文基于此,針對機械工程課程教學現狀進行闡述與分析,探討雙創背景下機械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策略。
關鍵詞:雙創背景;機械工程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基金項目: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融合雙創教育的機械工程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湘外經院教字〔2019〕31號)。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肯定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意義。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就是要培育綜合素質過硬的創新型人才,盡管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教育改革,但是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卻較為乏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理念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經濟發展的全新增長點,高職院校作為機械工程類人才的培育搖籃,在雙創人才的培育上,起著重要作用。面對新的歷史形式,對于機械工程專業人才的培育,要做到“出成果、出人才、創特色”,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讓學生可以解決企業中的實際問題。對此,需要以雙創背景作為切入點,對傳統的育人理念、育人模式進行改革。
1 機械工程課程教學現狀
機械工程專業承擔為社會培育高素質機械專才的重任,要求學生掌握工程科學、自然科學、機械學科等相關知識,在高等教育的發展下,高校育人模式也在不斷變化,招收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隨著學生人數規模的增長,關于機械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各類對口企業,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雙創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就當前的機械工程課程教學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①課程結構與創新能力分離:在機械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上,倡導各類課程內容的結合,在傳統機械工程課程內容中,綜合性、交叉性課程較少,結構彈性不足;②理論課程比例較高:在傳統的機械工程課程中,專業理論課的比例較少,多數高校在實踐內容上,占比較少,一般不到30%,實踐內容與理論內容的聯系不強,實踐效果不甚理想;③課程與學生中心遠離:在機械工程課程教學中,常用的方式有傳統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啟示教學法,在教學中,應用的教學方法大多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遠離學生中心,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較少。機械工程內容本身內容較多,枯燥乏味,如果教學方式應用不理想,很難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致使學生與專業學習之間出現了較遠的距離。
2 雙創背景下機械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重構課程體系平臺。為了培育復合型人才,需要以機械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目的著手,考慮到雙創背景的要求,與機械工程、交通建設結合,研究當前人才培養方案的不足,以“雙創”為切入點,構建課程體系平臺。平臺內容包括公共基礎培育、專業知識鍛煉、素質教育、雙創教育,根據學生認知特點來推行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逐步提升學生的基礎能力、專項能力和雙創能力,實現各類內容之間的高度融會貫通。同時,增加實踐內容比例,強化實踐環節,重視學生雙創能力和工程技術能力的鍛煉,注重理論、實踐的前后銜接。
優化理論課程體系。雙創背景下機械工程理論課程內容既要有科學性特征,也要關注學生認知、學習規律。理論是實踐基礎,也是培育學生雙創能力的基礎。在機械工程理論課程的設置上,要以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為主線,著力培育學生的現代工程觀,將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專業理論知識之間相互滲透,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的同時,具備相關技能。根據雙創的引導,要分模塊來開展理論教育,重點關注學生工程技能、創新能力鍛煉,鍛煉學生的工程技能、創新能力。在理論授課上,要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挖掘他們的智慧潛能,針對不同模塊,開設針對性的課程內容。基礎內容、專業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都要具備針對性,如根據信息化、人工智能的發展,可在專業課程內容中增加智能制造系統、人工智能技術、機械裝備故障、綠色制造技術等內容。為了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可開設素質拓展、應用文寫作等選修課程,發揮出課程合力。
創新實踐課程體系。雙創背景下,要增加實踐內容,實踐課程涵蓋課程實驗、校內綜合實踐、校外實踐、創新創業實踐,各個模塊都有對應子項目。在課程實驗上,構建機械工程實踐中心,以實踐能力作為主線,設置一系列綜合設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構建多元銜接的實驗體系。根據機電設備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在學校有關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專業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如《機電設備安全操作規范》《易燃易爆危險品管理規章制度》《機械加工操作流程》等,以保證實踐教學的安全、嚴謹、規范。在校內綜合實踐上,涵蓋認知實習、課程設計、工程訓練、畢業設計,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校內實踐模塊上,以工程訓練為例,其內容應涵蓋數控技術、鑄造、熱處理、焊接、車工、鉗工等。畢業設計則是人才培育的關鍵,要求學生綜合應用理論和實踐完成獨立設計。在校外實踐上,包括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能力,是鍛煉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舉措,其內容包括機械產品加工過程的參觀、畢業實習觀摩等。
創新創業實踐是實踐課程體系的重點,包括學科競賽、科學研究訓練、第二課堂、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創新平臺,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主動報名科技競賽,開展創新創業。通過創新創業實踐,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人文素質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另外,鼓勵學生參與文體活動、主題教育、素質拓展訓練、講座報告等,豐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部分院校沒有專業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師,多數情況下由專業課教師兼任,然而這部分教師多數沒有系統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和專業背景,難以實現創新創業理念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導致具有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專業教師嚴重不足。為了促進理論、實踐與創新創業內容的融合,需要構建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提高其指導能力。一方面,要加強機械工程專業教師的培訓、教育,提高其學習能力,為教師提供到企業中參與實訓的機會,提高其指導能力,鼓勵教師在職攻讀學歷,選派年輕教師到企業中深入合作,開展技術研究,舉辦教師講課競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另一方面,在學校計算機、電信、材化等院系中聘請教師,與企業之間建立深度合作關系,邀請企業管理者、技術專家進入其中,組成兼職教師。與專職教師相比,兼職教師具有扎實的實踐能力,能夠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引導。總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做到職稱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業務素養高、知識結構合理,為創新創業引導提供保障。
雙創背景下機械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要以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為基礎,改革理論、實踐教學內容,應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在其中融入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出能力強、知識面寬、基礎扎實、素質高的復合型機械工程類人才。同時,充分依托中央、地方共建項目,發揮出科技競賽、創新創業競賽的載體作用,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指導,予以必備的幫助、鼓勵,滿足雙創人才的培育要求。
參考文獻
[1]方貴盛,項春,劉武.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機械創新拔尖人才培養[J].裝備制造技術. 2019(11)
[2]張甲,王振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基于工程教育認證“持續改進”理念[J]. 高教學刊. 2020(10)
[3]孫遠韜,劉廣軍,張氫,陸志強.面向工程教育認證的機械類專業實習畢業要求的達成實踐研究[J].教育現代化. 2020(33)
[4]羅忠.新工科背景下機械工程專業培養體系改革探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9(19)
[5]李榮麗,劉小勇,李奇涵,盧明明,郝兆朋,范依航,關英俊. “一帶一路”倡議下地方高校機械工程專業“三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機械設計. 201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