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潔 王寧 岑星逸 李國超
摘要:大學生科學素養水平折射國家高等教育的成效,影響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成敗。本文以四個維度的研究,對新疆高校應屆畢業生科學素養進行調查,反映出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針對科學素養水平發展特點,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提升科學教育質量。
關鍵詞:科學素養;大學生;現狀
一、研究背景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滯后,教育基礎薄弱,西部地區相關情況調查較少?;诖?,本課題組在西部地區三所高?!陆髮W、石河子大學、塔里木大學開展了本次調查,借此以點帶面來了解西部大學生的素養現狀,以便加強對大學生科學素養培育的思路和途徑提供參考依據。
二、研究設計
此次調查,選擇了坐落在新疆的三所高校,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和塔里木大學三所大學中樣本抽樣比和樣本性別比例中最大可能做到1:1:1及1:1的平均抽樣,為的即是保證問卷面向范圍的均衡性,確保問卷的真實性與可信度。
本次問卷共取樣2512份,涉及三所高校的理工、文史、藝術等專業,盡量采取專業全覆蓋式抽樣,其中我們重點選取理工農醫類專業學生,因為這一人群科學素養的狀況,代表了新疆高等教育對各學科大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成效,更能反映大學教育的群體特征,增加問卷的代表性。
三、新疆高校大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
(一)大學生科學知識和基本觀點的認識程度
從統計結果中,我們發現:在社交網站上轉載一條科普信息時,49.52%的大學生選擇依靠常識或經驗判斷它的真實程度再進行轉載,這說明近一半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及經驗去支撐其判斷科學信息的真偽性,但同時也反映出大多數學生是依靠常識或經驗作為判斷科學的方法,而具有科學思維能力的個體面對網絡中遇到的科學知識時正確的解決思路是:面對科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分析問題中又包括分析問題、預設方案、實施方案、效果評判、修改方案等一系列具有嚴密邏輯性的步驟,而現在調查顯示調查對象面對網絡中遇到的科學知識的思維路線是:面對科學知識→根據已有常識或經驗→得出結論,說明其缺乏嚴謹的科學依據,不具備完善的分析思維能力,未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體系。30.45%的大學生會利用科學的知識或方法驗證它的真實程度后轉載,反映三成的學生已具備對科學信息的分析能力,愿意主動去驗證其真偽性。20.03%的大學生不判斷真實性就轉載或基本不轉載,分析原因可能是此次調查對象有藝術類學生,其科學知識量儲備較低,對科學信息敏感度不高。
(二)大學生對科學知識和技術的興趣程度
76.95%學生對科學知識和技術是較為感興趣的,其中26.27%對科學知識和技術具有濃厚的興趣特征??紤]到調查對象理工科學生的專業情況會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科學知識的感興趣程度外,被試所處于高新技術的卓越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必然會使學生提高對科學的重視程度,進而提高對學習科學知識的感興趣程度。然而,仍有23.05%的學生對科學方面的內容不敏感,甚至毫無興趣可言。
(三)大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態度
問卷調查顯示,84.87%的大學生認為科學素養“很重要”或“重要”,選擇“不重要”的占12.14%,只有極少數的學生(2.99%)表示“無所謂”。反映出高校大學生對科學素養的重視程度較高,選擇不重要或無所謂的學生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調查對象中文史藝術類學生對科學素養的認可性不高。在判定自己是否具有科學素養的問題中,認為自己具備科學素養的學生有70.66%,占絕大多數。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可以很好的認識到并能把握科學素養內涵的重要性,且對是否具備科學素養做出明確的自評。當然教育不應顧此失彼,對非理工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問題也應給予一定的重視。
四、調查結構分析與討論
(一)傳統社會背景影響大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從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發現,當面對一個科學信息時,49.52%的學生多數被試主觀和客觀不分,僅依靠常識、經驗去判斷真偽。說明高校大學生盡管已學習大量的科學知識,但大多僅形成于常識、經驗層面,并不具備分析思維方式,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索體系,普遍把“經驗”當“實驗”。這受我國傳統社會背景的影響,眾所周知的是中華文化以農業經濟和儒家文化為基礎,強調倫理道德、社會秩序教育而輕視自然科學的探索和教育;強調所學知識結果的實用性而忽略學習中研究和創新的過程;這種社會文化背景對他們長期耳濡目染,使得他們的科學觀念積重難返,對其科學素養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
(二)科學的功利性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39.85%的學生認為自身缺少人文知識,但在希望學校加大對知識的教育力度時,信息知識占比最大,這反映出學生所學并非是自己缺什么知識,而是社會缺什么,這使得科學在學生心中帶有嚴重的功利色彩,而這種“色彩”造成學生的價值偏差。
(三)高校科學教育傳授片面化
數據結果分析得出,學生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途徑仍是專業課堂,因此高校在進行科學教育時應加強課堂建設。而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質量水平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科學素養的重要性不斷加強,盡管一些大學也相繼修訂了專業培養方案,將科學素養的培養納入了計劃之中,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卻本末倒置。在課堂講授中仍強調科學原理、概念的掌握,偏離最重要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方面的建設。對提高科學素養來說,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訓練、科學思維構建、科學精神熏陶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秀芝,劉颯.農村籍大學生科學素養現狀、成因及措施[J].高等農業教育,2014(05).
[2] 萬東升.理科大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及培養策略:基于實證研究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6(06).
[3] 鄢秀娟.理工科大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及提升對策[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