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驁 蔣夢婷
摘要:作為攝影師,本文從自己拍攝《選擇》《無罪之罪》《羅斯科的救贖》等微電影的實踐啟示,來探討攝影技巧的畫面表意特征的內涵和外延。直觀的說,攝影技巧是攝影機的取景方式所制約畫面的再現景物的闡釋意義。而這個畫面的表達只是外延所具有的表意象征,與想要陳述的故事內容中體現出來的哲理,是在這個畫面的事物或者人物之間的象征表達意蘊之下,涵蓋更為豐富的深層次內涵,起到隱喻的表意作用。
關鍵詞:攝影技巧;畫面;表意特征
進入21世紀,隨著電子科學技術設備突飛猛進的發展,微電影攝影技術,已經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攝影技術從原有的單純鏡頭變化,演變為多機位、多動態、全方位運動的模式進發。
傳統的攝影技術,原于鏡頭的運用,如:推、拉、搖、移、升、降、跟等不同運動方式,俯、仰、平等不同的視角,正、反打等不同的角度,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不同的景別,來進行的攝影機的駕馭,完成蒙太奇和長鏡頭為基本特征的場面調度方法,成為攝影技巧的敘事模式。
現代攝影技術,在原有的傳統拍攝技藝基礎上,融入了電子科學技術設備的最新技藝運用手法。如:高空俯拍遠景推移到全景、圍繞上空旋轉一周,在旋轉中從俯拍移動為平拍,再推成中景、再繼續推移到近景、再到特寫,一氣呵成,在設備上可以用無人機、移動軌道搖臂,便可以輕松完成該鏡頭。
對于垂直俯拍(鳥拍)鏡頭,也不再使用人工站在高處,用繩子調著攝影機固定在上面,然后往下垂直拍攝的原始方式,而是采用osmo便攜式攝影機,便可達成目的。
本人就拍攝微電影《選擇》《無罪之罪》《羅斯科的救贖》的現場實踐,來談談現代電子科技產品,在拍攝中與藝術和技術完美的結合方式。
無論拍攝任何一部微電影,要使畫面更具有空間感、運動感和節奏感,都必須規范的使用鏡頭語言來打造,才能完成用鏡頭來講故事的影像獨特的表意功能。因此,在強調攝影的藝術性的同時,使畫面的構圖更加巧妙、合理,影調、線條、色彩和光線相一致,從而更好的達到使畫面的人物主體明確、情節清晰、故事完整,攝影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而在攝影機的取景器中,線條、色彩和光線的呈現,都會使畫面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強烈動感。實現這一切,就必須嚴格的把握好鏡頭嫻熟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攝影機,駕馭各種機位技巧的能力。諸如景別的規范性、運動鏡頭的勻速性、起幅與落幅鏡頭的準確性、搖和甩等高難鏡頭的穩定性,推、拉鏡頭的平整性等,才能更好的彰顯微電影攝影技巧的畫面表意特征。
在拍攝《選擇》《無罪之罪》《羅斯科的救贖》時,為了表現人物與環境自然與美的結合,使人們對影片有一個美的視覺享受,片中采用了大量的實景拍攝。其中,有一場大場景外景戲,在拍攝時,我用了一個景深鏡頭,將自然環境展現出來,再以傳統的取景方式將主角與后景中出現的眾多群眾演員全部拍攝下來,并從高處的全景俯拍方式,逐漸搖下來,形成立體縱深感。為了不虛焦距,在傳統的攝影技法上,再與搖臂相結合,便呈現出了后來的影片中的具有現代電影特征的寫實主義電影美學景觀。
對此,筆者結合《選擇》《無罪之罪》《羅斯科的救贖》攝影實踐,針對影視攝影技巧的根本性問題,做了一些粗略的思考,認為作為一名職業攝影師,正確認識不同角度攝影工作的圖像特點,以及取景與構圖的方法,也是突破對單純攝影技術和攝影手法束縛的拍攝技巧,更是探索在技巧上得到進一步升華與提高的思維與實踐相結合的腦力勞動。也為該劇在影視攝影基本技巧的基礎上,尋求了藝術和技術上的突破和探索。
一、直觀畫面:表現內容主題
畫面形象來源于自然世界和現實生活。這是需要微電影攝影師根據所反映的故事情節和主題,采取相應的藝術手法加以創造性地發現和攝錄。那么,怎樣才能從鏡頭中,記錄下原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動、新穎、感人的影視畫面 怎樣運用影視攝影的技術優勢和表現特長,去獲取既有獨特形式,又能表現主題的影視畫面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攝影師,必須具備畫面思維和造型意識,在熟練地掌握影視攝影的造型元素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求得符合影視造型特點和藝術要求的影視畫面。我認為,在拍攝靜止畫面時,一定要盡可能地使用三腳架固定攝影機。機器固定后,要運用推、拉、搖、移、跟、甩等技巧;在靜止畫面中更應尋找運動的契機,讓畫面動起來,或有動的感覺,才能更好的實現畫面直觀的表達內容和主題。這就只能是靠攝影師純熟的技能達到。而在運動畫面中,盡可能地求得靜的相對平衡。比如:移動軌道、升降機的使用和鏡頭內部的變焦等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技術和藝術上的雙贏。當然,今天的現代化電子科技設備,運用搖臂或者無人機,便可實現這一目標。故事情節在表達事物、社會實踐、個體或集體行為時,鏡頭畫面的表意就不能不重視鏡頭間銜接處的邏輯關系了。對于這一點,長鏡頭與景深鏡頭的寫實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果此時只使用傳統的機器設備和攝影技術是無法清晰的表現出來的,他只能依托攝影師高超的鏡頭把控能力,與科技設備完美的融合,才能實現。
當然,影視畫面的造型手段和表現元素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影視畫面的基本造型要素和手段,主要包括畫面景別、拍攝方向、拍攝角度,光線手段、光學手段、色彩手段、運動方式和構圖等視聽語言來共同實現的。只有它們的協調運用、相互滲透的時空影像語言,共同組成影視符號特定的表意語匯,才能體現影像藝術的規律性和藝術性。換句話說,微電影中畫面的藝術感和表意功能是依托攝影師的攝影技巧運用,來實現其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劇拍攝了大量的中景和特寫鏡頭和大量的留白空鏡頭,使后期制作有了更加豐富的素材,提升了該微電影的場景和內容。從攝影技巧出發,也提升了畫面語言外的延伸,將景別的表意和畫面的間接陳述,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獲得畫面的內涵擴張,形成視聽語言多意表現的象征符號,直接表現主題內容。
二、精巧構圖:攝影技巧的畫面表意特征
構圖是攝影師拍攝微電影畫面的一個主要環節,是將諸多造型元素綜合運用以獲取畫面結構形式的過程。它將決定觀眾能夠看到怎樣的影視畫面。在實際工作中,攝影師的構圖優劣直接影響畫面精美與優劣。可以說,構圖能力是攝影師畫面造型能力和鏡頭表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攝影師業務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那么形成畫面構圖的攝影技巧究竟是什么呢 它包含簡單的景別拍攝,攝影機機位的調度,攝影機運動模式的運用等方式、方法和手段,更是取決于鏡頭空間組織中的物體(或人物)所賦予的取景框中的位置,與時間節點上的綿延,得以構建畫面中精巧的圖像,完成其表意特征。這不僅需要攝影師夯實的基本功,還需要嫻熟的攝影機的技巧運用,以及藝術思維的美學體現等,來呈現合理的畫面鏡頭語言,詮釋故事情節與人物的情感糾葛。因此,精巧的構圖,是攝影師最高的職業素養。
要使影視畫面有較高的技術指標和美的視覺效果,拍攝過程中攝影機的正確操作和使用很重要。可以說,精巧的攝影構圖是攝影師對攝影技巧呈現的畫面表意特征的高級階段。
微電影的拍攝是藝術創作與拍攝技巧融于一體的職業,在—部微電影中,它既要表現人的情感,又要表現人的思想和畫面的視覺沖擊力。因此,除了攝影師本身嫻熟的技術與技巧以外,還要融入攝影師的思想、理念和現代科技設備,才能更好的打造精美的畫面。
另外,攝影師在拍攝微電影時,取景方式所制約畫面的直觀性,而這個畫面的表達只是外延所具有的表意象征,與想要陳述的哲理,卻是在這個事物或者人物之間的象征表達之下,涵蓋更為豐富的深層次內涵,起到隱喻的表意作用。因此,想要打造精巧的畫面構圖,又要體現創作者的思想與寓意,本身就超越了純攝影技術范疇,攝影技巧也就滲透于畫面表意特性的內涵和外延的視覺元素。
三、結語
人的情感總是以一定的思想為基礎的,而理性的思考必然會深化攝影師的情感體驗。在攝影師拍攝創作過程中既要做到藝術、技術和技巧的結合,又要有攝影師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思辨的理念載入其中,當然還要有創造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在各種題材的片子中呈現出具有意義的視覺符號,從而在創作實踐中積累經驗,邁向技術與藝術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 [法]讓﹒米特里.電影符號學質疑[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
[2] 陳小云.電影學導論[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
[3] 楊建飛編.攝影的藝術[M].九州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李驁(1990—),男,四川成都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電視與電影制作;蔣夢婷(1996—),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視攝影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