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有英 張歡
摘 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國深化課程改革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改進教學方式的基本理念,揭示了思政課教師應聚焦探尋教學規律、學習規律,明晰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概念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構建有效教學支架、精準設計問題,拓展學生思維張力、凸顯師生深度體驗,推動師生深度互動、建立評價指標,檢測課堂教學有效性等策略,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在政治課堂“落地”。
關鍵詞 高中思想政治課 有效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75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deepening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The basic idea of respecting the law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reveals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explor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rules, and clarify the effective teaching concep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such as changing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 constructing effective teaching support, accurately designing problems, expanding students' thinking tension, highlight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depth experience, promoting in-depth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landing" of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in the political classroom.
Key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教學有效性在于教師有效教學和學生有效學習,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著力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如何改進教學方式、改變教學策略,進行有效教學、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在政治課堂“落地”,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著重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1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概念及存在的問題
1.1 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
教學是指教師教和學生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什么樣的教學才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教學,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其有效教學是指以學科課程性質和基本理解為指導,針對高中生思想政治活動和行為方式的可創造性,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和信念的有效教學活動。
1.2 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
有效的教學最終達成的目標是學生有效學習,思政課教師要結合教學規律、學習規律尋求新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在政治課堂“落地”。現階段高中思政課教師教學存在共同問題:“新課標理論學習不夠全面、導致教學設計缺乏理論依據、教學活動仍忽視對學生學科思維的培養、教學過程師生學習共同體意識不足忽視核心素養培育等問題導致學科核心素養在政治課堂落第成為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導致學生無法調動原有知識融合真實情境,培育批判性思維、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導致教師教與學生的學未能構建一堂有效的課堂教學。
2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策略
2.1 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構建有效教學支架
有效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喚醒和激發學生的有效學習,需要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構建支架。首先樹立師生、教學與思想政治課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樹立在有效政治課教學中實現三者的有機整合的轉變教學方式觀念;學科核心素養培育與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正確理念。其次,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關注人。教師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觀念要與學生為主體,關注高中生理論思維和素養提升,關注學生認知基礎、思維困惑點和情感升華點,以學生基本學情為教學的出發點、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根本落腳點。人教版統編必修3《政治與法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八下講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的基礎,更加關注高中生認知發展及政治思維的培養,進行思維進階式的教學內容的更新,側重講“為什么”和“怎么做”。構建辯證哲理的課堂,激發學生思維活力,引導認識我國政治制度的優勢。再次,樹立師生共同學習是推動思維交融的助力的觀念。根據學生發展水平,尋找引起學生認知產生沖突的關鍵點、問題談論的切入點,關注教學過程師生共同生成的資源,給予學生不斷進步的發展性評價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再不斷深入的教學中錘煉高階學科思維。最后,樹立持續性的教學評價和反思理念,為教師教學改進提供助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2.2 精準設計問題,拓展學生思維張力
精準的問題設計總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具有活力,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價值選擇。精準的問題設置。首先,精心選取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復雜性和典型性的情境素材;其次,整合教材三者有機統一的內容,設計思維進階且能造成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誘發學生思維;再次,基于問題情境和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探究三者有機統一關系,讓學生在整合知識與問題情境中,建構解決問題的高階思維能力,提高理論學習和素養提升,使學生顯現對堅持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認同感;最后,追問學生問題質疑,使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拓展思維張力。如何巧設問題鏈,進行有效的教學提問。以統編必修4《哲學與文化》中第四課第二框(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為例。探討新冠肺炎病毒是否具有傳染性,進行問題鏈設計及問題的追問“為什么存在新冠肺炎病毒有無傳染性的觀點、如何判斷新冠病毒有沒有傳染性、對同一確定的新冠病毒,為什么會存在有沒有傳染性問題的兩種認識。”對同一事物的某一特性,進行問題鏈設計,搭建學生思維活力的平臺,促進學生批判性的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培養政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的培育,使學生能夠能真理的含義及其基本特征。
2.3 凸顯師生深度體驗,推動師生深度互動
有效的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挑戰性任務、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深度互動的教學過程。隨著我國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教師角色從過去“滿堂灌”的“一線”退到“二線”,使學生不再是教學的容器。思想政治課教師應捉住學生在教學過程的深度體驗,推動學生有效學習,達成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一是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是這個專業的教師,選取“根本政治制度”這一知識作為教學目標,結合真實情境,嘗試傳授給同學,遇到問題進行回顧,再進行簡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描述和解釋,進而使課堂真正回歸學生,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二是教師與學生深度互動。深度互動關鍵因素是師生互相信任,構建“對話課堂”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三是激發推動學生與挑戰性任務的內源力。例如教師結合遞進的復雜情境辨析根本政治制度。學生首先必須深度對話文本,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對文本有深度的解讀,獲得新的意義“斬獲”;其次,生生、師生對話。學生在經教師引導下進行成果交流,超越個人思維的偏見,進行高階思維的投入學習,拓展思維深度;最后,自我對話,提升思維深度和素養提升,對我國的政治制度產生認同感。
2.4 建立評價指標,檢測課堂教學有效性
評價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必要環節。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評價指標要看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否有提高、依據。以人教版統編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五課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例,評價標準的證據主要包括:一是指向素養評價,理解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原因,明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關注現實生活、時政熱點,說明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進而認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的好制度;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通過社會實踐,感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制的區別。二是學習過程中教師、學生、學習任務深度互動。思想政治課教學更加關注多個主體情感交融、認同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具有的不可比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現育人目標為指向的教學。三是制定多重維度評價表,既反映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又能反映教師教學引導的活動過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學生與教師更應該全身心積極參與、深刻體驗、感受根本政治制度的優越性、產生政治認同。四是學習結果對標學業質量、學科核心素養水平、檢驗教學設計與學生培育的成效,對標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理論上、實踐上的全方位、多層次深刻解讀,深刻反思,制定理論與實踐的指標,逐步建立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把握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門真真正正的德育課程,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要兜住其教學性與育人性的統一,最終落腳點要是立德樹人。面對教學方式的變革,思想政治課教師必然要經歷行為跟進、行為改進、行為品質的提升,樹立真信、真懂、真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構建培育時代新人的使命和擔當的理想信念。
本論文為海南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sjg2020-25);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項課題研究成果(16)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鐘啟泉,崔允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1:222-223.
[3] 黨峰.互動對話:深度學習的實踐樣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3):38-41.
[4] 楊靈.《政治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特點及使用建議[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20(3):3-7
[5] 姚瓔銘.新課改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困境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77-78.
[6] 周愛華.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有效性之實踐探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4):125-128.
[7] 張彩云.基于素養教育的有效教學反思[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02):27-30.
[8] 鄭旭先.“最近發展區”:有效教學的起點[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10):83-84.
[9] 明慶華,谷木榮.有效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J].中國教育學刊,2015(05):32-36.
[10] 楊勇.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的方法和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