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新文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利于引導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為學生初步建立良好的語文觀打下堅實基礎。近年來,在教育領域新課程標準改革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古詩比例增加,這表明教師應當大力弘揚傳統文化,重視古詩教學,積極通過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采取體驗式朗讀法、背誦名句名篇等古詩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使古詩“常讀常新”,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底氣。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現代技術;體驗式朗讀;精選背誦
在古詩中,由于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離我們的現實生活相隔甚久,而作品的意蘊穿越千年呈現在書本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此時十分有限,并不能想象出詩中所描述的事物,深刻理解詩中所傳達的情感。因此,面對這一現實情況,教師也要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探索古詩教學的新路徑,建造好小學生古詩學習的第一站,推動中國古典詩詞浸潤學生心靈,推動祖國文化接力傳承。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古詩教學的方法進行一番探討,希望能對廣大師生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應用現代教育技術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互聯網+教育”在教育事業的應用中已經走向常態化。此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歷史認知的考古更新,古詩的解讀方式和內涵在不同時代也存在著一定變化。古詩中存在的生活物品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早已不復存在,古詩中涉及的景物地點學生難以接觸到,古詩中的聲韻調的變化學生覺得陌生復雜等。當這些難題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碰撞,基本上可以迎刃而解。現代教育技術就是用現代教育思想,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數字音像、通訊等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例如,在教授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該課時,學生并沒有去過江西廬山,也無法感受到瀑布飛瀉的壯觀美。我在多媒體課件上播放網絡視頻(市民所錄的遠觀視頻),讓學生真切地體會“遙看瀑布掛前川”之中的李白視角—“遙看”是如何觀看的,“銀河落九天”又是怎樣一幅無限壯觀、氣勢磅礴的宏偉之景。如此一來,畫面的直觀性讓學生理解該詩就容易起來。同時,教師所耗費的心力也能夠減少,課堂教學的效率明顯提高。
二、貫徹體驗式朗讀法
古詩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篇幅短小而內容精悍,語言簡練而內涵豐富,意境優美,情致悠長。朗讀是語文學習中基礎性卻又關鍵性的學習方法,在古詩教學中,朗讀更是十分重要。古人讀書是在吟詠,今人學習古詩也要注重詩歌的停頓、緩急、輕重等,以促進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之美,體會古詩的魅力。體驗式朗讀即創設情景和渲染氛圍,讓學生走進詩歌現場,聆聽古人的聲音,感受詩歌韻律,達到閱讀與情感的融合。
例如,在教授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該課文時,我先播放音頻朗讀,渲染環境的廣闊,同時讓學生體會閱讀的節奏快慢、聲音的大小、音節的停頓和情感的處理。通常有了專業的朗讀視頻,學生就像找到了可以“模仿”的對象。再由教師教授學生朗讀技巧,引導學生把模仿逐步改變為自己的領悟。“白日、依山盡”根據解讀含義能夠斷字,而第二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朗讀時除了斷字,還應當聲音高昂,情緒迸發。在古詩教學中,體驗式朗讀在于改變“機器式”朗讀這一現象,讓學生愛上朗讀,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體悟朗讀之美。
三、精選名句名篇背誦
背誦貫穿語文古詩教學的全過程。小學階段是開發智力、打牢基礎的時期,也是學生記憶力十分活躍、保持長久的時期。背誦古詩文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力,提升學生的記憶力。一般情況下,我們小學階段背誦的古詩文都記憶深刻,不易忘記,甚至這種記憶能夠伴隨一生。特別是中學以后學生學習的內容大量增多,背誦記憶的文章也眾多,經歷的事情也大幅增加,反而能夠持久留存在腦海中事物在減少。因此,教師要牢牢把握小學關鍵期,讓學生在背誦中增強語言文字理解能力和經典品味能力。
例如,要求學生背誦賀知章的七言《詠柳》,該詩不僅貼切學生的兒童生活容易引起共鳴,而且詩中涉及新奇的比喻:春風—剪刀、碧玉—柳葉。我們把知識講解之后,讓學生體悟韻味并背誦,該詩中別出心裁的比喻將留在學生記憶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背誦杜甫的《絕句》,能夠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美感。“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兩個”和“一行”數字對比,“鳴”和“上”聲音和動作相互映襯。當然,背誦也并非一味地大量背誦,而是有選擇的、適量的背誦。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古詩的難易程度,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古詩。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古詩教學,要充分結合現有的社會資源和先進技術,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要堅持貫徹體驗式朗讀法,為學生插上品味美、享受美、創造美的翅膀;要注重背誦質量,讓中國古典詩詞在學生心底深深扎根。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寶藏,教師要將兩者充分結合,促進學生在古詩學習中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引導學生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砥礪傳承者,成為文化自信的閃亮代言人。
參考文獻:
[1]肖愛群.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7(07)
[2]司雪麗.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亞太教育,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