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 ?要:最近這幾年我國的建設重點逐漸向教育行業偏移,這就在政治方面提高了我國小學數學課堂的質量,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應該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情景。在教學的時候要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增強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落到實處,讓學生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更加熟練,讓他們能夠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數學
建立高效的數學課堂實際上就是讓教師在一節課堂上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增強同學們的積極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并積極的相應教師的號召。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學習氛圍的建立,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使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構建正確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全方位進行發展,筆者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低下問題進行分析,并在實踐中完善了幾點改進意見,望能夠幫到各位教師。
一、現在我國小學數學課堂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小學課堂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老師的課堂教學比較枯燥,學生在課堂上提不起興趣,教師的心思還在學生成績的提升上,不在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知識之后沒有在生活中運用就會讓學生逐漸對知識生疏,學習效率難以提高,這就成為了師生之間交流溝通的絆腳石,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建立高效數學課堂的難度。
除此之外,現在很多的教師還是沒有意識到應該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在上課的時候不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都是像電腦一樣生搬硬套的給學生講,讓學生沒有參與的機會,只能被迫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學生因為缺乏思考,思想得不到提升。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改善自己的教學觀念,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讓數學課堂更加高效。
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1.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的學生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個特性,開展情景教學模式,用這樣的方法去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有了積極性才能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跟上老師的思維,在上課的時候再通過情景教學把學生引入設置的情境中,讓同學們能夠切實感受到這種意境,提高學生們的好奇心,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建立。
比如,在對圓形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就能夠使用網絡技術,在多媒體上面播放學生們喜愛的動畫,然后通過對動畫中的一些圓形的東西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中對圓形有所了解,讓學生對圓形的學習產生興趣,進而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學習。
教師在之后的教學中,也可以使用圖片來進行情景教學,比如,拿一張汽車的圖片,問學生汽車的哪兒些地方是圓形,如果改成方形的可以不可以。從而引申出不同圖形的定義,之后再告訴學生哪兒些地方是圓形的,換成方的會有什么問題.這樣老師在對學生講解圓形事物的特點的時候,就已經把圓形的特點給講解完了.這樣學生在之后的復習中就會想到課堂上老師的圖片和老師講的話,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促進高校課堂的建立。
2.重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
在實際教課的時候,老師需要重視自己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學的質量。所以,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課堂進行科學的設計,用相同的時間跟大的增強學生學習的思維,并且讓學生能夠完成相應的算術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完成教學目標。
比如,在學習算數方法的時候,老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先讓學生寫幾道比較簡單的數學題,考察一下學生的數學功底,然后再這個基礎上引申出后面的教學知識,對學生的錯題進行講解然后再告訴學生運算應該先乘除再加減。之后再讓學生做幾道,并對比前后兩次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增強學生對老師傳授的知識的認同感。
3.師生交流互動
教師是學生在學校里面唯一能接觸到的成年人,是他們最信賴的人,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會發現自己對課堂的設計已經很好了,為什么就是活躍不了班級的氛圍,只有草草幾個學生能夠跟著自己的節奏走,這是因為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加強和學生的交流,營造好的教學氛圍跟學生友好相處,讓學生喜歡自己,進而影響學生對學科的偏見,讓他們愛上數學,這樣在之后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熱情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結束語
在教育事業不斷完善的今天,小學教學還存在很多的不足,老一輩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觀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導,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在師生關系上面應該與學生友好相處,做學生的朋友,開展有趣的情景課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高效課堂的建立。
參考文獻:
[1]胡學潔.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2):89-90.
[2]邵漢民,陳芳.自主預學引領探究:“數與形”例1的課堂教學研究[J].小學數學教師,2017(1).
[3]朱良才.我們的學生本姓“童”:小學數學童話課堂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2).
[4]朱小梅.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