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汝芳
摘 ?要:數學在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工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并非僅僅是積累生活常識與文化知識的過程,更是提升學生理性邏輯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必須肩負起教好數學與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的重任。但在現實情況中,教師卻會發現,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夠濃厚,導致教學工作收效甚微。那么,教師應當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改變這一現狀呢?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并根據個人教學經驗以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教學策略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基礎動力來源,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卻并未重視學生學習興趣,也沒有認識到學生學習興趣能夠為教學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而一味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積極性。鑒于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趣味教學活動、創設情境、引用教學游戲三種方式,去幫助學生提升學習體驗、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數學教學增添色彩。
一、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學習體驗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并在各個科學領域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信息時代已經全面來臨,信息技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使得教學領域也能夠享受到信息技術帶來的時代紅利。與此同時,已經有諸多優秀教師的理論研究成果與實踐結果,證明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趣味教學活動的可行性。鑒于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聲、光、形、色”四位一體的特點,為學生帶來更加精彩紛呈的教學活動,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習體驗,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執教《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使用“flash”、“幾何畫板”等軟件制作課件。在課堂上,教師操作課件,把組合圖形拆解成學生熟知的基本幾何圖形,或者將簡單的幾何圖形組合成課文中提供的組合圖形,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組合圖形的形成過程及其組成部分,進而使學生能夠非常輕易地聯想到此前學過的知識,計算出每一部分的面積,再將這些面積相加,得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體驗更佳,學生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習興趣。
二、開展情境教學,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且經常運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想要讓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更濃,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逐步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便需要合理的利用數學學科的這一特性,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與現實生活互相貼近,或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身臨其境的思考問題,為學生在現實生活與數學課堂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以現實生活為切入點與出發點的思考與探究習慣,助力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過程。
例如,教師在執教《混合運算》一課的相關內容時,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新學期伊始,學生在商店之中購置新學期所需的學習用品。為了使這個情境更加真實,更有代入感,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讓情境更加飽滿。學生分別扮演顧客與售貨員,計算所購買商品的總價以及付款與找零款項,學生便能夠非常清晰的認識“先乘除后加減”的混合運算法則,并能夠熟練的運用“商品總價=商品數量×商品單價”等一系列與價格相關的數量關系,從而更好的反饋于現實生活之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引用教學游戲,提升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各種形式的游戲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有著非常強烈的心理需求。因此,為了使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一點,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教學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產生寓教于樂的效果。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游戲的引用始終服務于教學,切忌形式化,讓游戲教學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另外,教師也要及時的更新游戲形式與游戲內容,確保學生不對教師設計的游戲失去興趣,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積極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仍以教師執教《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的相關內容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使用硬紙板、美工刀、剪刀等工具制作我國傳統益智玩具“七巧板”,在學生動手制作完成后,教師要求學生把七巧板中每一塊的邊長數據標記出來。此后,教師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把七巧板拼成一個奔跑的小人、一座小房子等生動的圖樣,再結合此前學過的內容去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如此一來,學生的腦海中便會回顧有關面積計算的知識,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且通過動腦動手設計組合圖形,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并將想法付諸實踐,讓學生在興趣濃厚的氛圍中學習,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雷少飛.趣味與探究同行,打造小學數學魅力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1):68.
[2]李紹紅.芻議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學數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14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