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歡
摘?要: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重點學科之一,其教學質量如何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和熱議。近年來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氣氛、教學形式發生了巨變,語文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如何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是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中,筆者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以及拓展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文學積累等方面,談談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有效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課堂氣氛在煥然一新的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也得到了更新。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語文教師仍然走應試教育的老路,采用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單調,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語文課程改革的實施,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本文中,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不斷探索新知,學習語文知識的動力。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想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興趣比較廣泛,思維活躍,尤其喜歡圖片和童話故事。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有趣的情境,以此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這篇課文時,教師利用圖片創設激趣,導入新課:“同學們,認識這兩張圖片中的動物嗎?不錯,正是老虎。老虎有哪些本領呢?”學生自由回答:極具捕獵能力,大腦十分發達,等等。教師板書: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同學們一定會覺得很奇怪,窩囊一詞怎么會和老虎扯上關系呢?窩囊的老虎又是長什么樣子的?通過今天這堂課,我們來揭開這個謎團。”教師利用生活中老虎的樣子與課本中的標題形成反差,以此調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跟隨教師的引導進入新課的學習中去。
二、開展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傳統課堂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采用說教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把課文中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無法運用自己的思維來進行獨立思考,自主閱讀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新課程改革強調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方法,通過開展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團結互助,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經過對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分析,筆者以為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堂上,教師導入新課后,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討論以下問題: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在萬國殯儀館里作者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從哪里可以看出很多人呢?對于魯迅先生的逝世,人們都悲痛萬分,作者也不例外。你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悲痛呢?2.讀第二自然段,回答以下問題:作者“我”是怎樣讀《水滸傳》的,結果如何?伯父聽了“我”的回答,怎么說?“我”聽了伯父的話后,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還難受” ?3.讀第三自然段,回答問題:魯迅先生是怎樣談“碰壁”的?從談“碰壁”這件事中,你體會到什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體會到魯迅先生說話的深刻含義。
三、拓展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文學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也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課本中的知識,而是通過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認識世界的方式,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深度。這就離不開平時大量的閱讀,這是增強學生理解能力的首要前提。因此,教師一方面要給學生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創造條件,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時,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拿到課堂上討論。“經過將近五年的語文學習后,相信同學們一定從課本上認識了很多人物。同學們還記得他們是誰嗎?”(教師多媒體展示牛郎、織女、武松、孫悟空、諸葛亮等人物的圖片)“同學們記性真好。除了這幾個人物外,你還喜歡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中的哪些人物形象?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來聊的話題。”然后,教師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搜集到的人物形象與同組學生進行分享交流。通過分享交流,學生從同伴那里知道了很多沒有接觸過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豐富了自己的認知,提升了自己的文學修養。
總之,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重點學科之一,其教學質量如何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和熱議。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氣氛、教學形式發生了巨變,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踐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更新教學思路和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蔣永鵬.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103.
[2]李海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晏子使楚》教學例談[J].現代教育科學,2018(S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