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梅



[摘要] 目的 以護理實習生為例,觀察分析案例教學方法和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康復科接收的護理實習生64名為對象,以整群隨機化方式分設組別。對照組實習生采取傳統教學法,研究組實習生采取案例教學法和循證護理。觀察兩者的考試成績,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結果 對照組實習生考試成績評分明顯低于研究組;對照組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分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 在康復護理臨床帶教中聯合應用案例教學方法和循證護理,能取得較好的帶教效果,提升實習生考試成績,而且還能使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循證護理;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8(b)-01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ake nursing interns as an exampl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as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Methods Select 64 nursing interns accepted by the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August 2019 as objects, and divide them into groups by randomization. The interns i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interns in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s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Observe the test scores of the two,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interns. Results The test scores of the inter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scores of the inter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s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linical teaching can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improve the test scores of interns, and improve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intern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Evidence-based nurs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傳統教學方法的開展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其是以實操教學和理論講解作為主要模式,無法有效推動學生對批判性思維你能力與知識獲取的發展。加之此教學模式的開展未對實習生受教育層次差異、個體化差異進行考慮,導致帶教效果不佳。伴隨現代教育事業的調整及革新,以醫學為例,在現代醫學發展中臨床實踐屬于必不可少的內容,但因學生受教育層次、個體情況不同,對帶教方法的合理選擇非常重要。如何將“學”與“教”雙方面積極性調動起來,達到教學最佳效果,目前已成為護理帶教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循證護理是用以“循證”指導護理實踐的工作與理念方法,在開展護理活動計劃時,護理人員應合理科學地結合患者愿望、臨床經驗與科研理論,對臨床護理決策依據進行獲取。案例教學法與循證護理共同開展屬于一種新型帶教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其是把學生看作主體,將問題提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能力與綜合能力[1]。
以該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康復科接收的護理實習生64名為對象,探究案例教學方法和循證護理共同開展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康復科接收的護理實習生64名為對象,其中把2018年2—10月接收的32名護理實習生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名,女27名;年齡21~25歲,平均年齡(23.2±0.5)歲。把2018年11月—2019年8月接收的32名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組,其中男6名,女26名;年齡21~26歲,平均年齡(23.7±0.6)歲。比較所選對象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習生采取傳統教學法,根據醫院實際情況與科室特點授課,以實習生聽講教師授課形式進行。把接診患者特點與科室常見疾病簡單告知實習生,并簡單介紹疾病預防、發展及發生等相關知識,并進行護理程序宣教,教學實習生查找病例問題方法,讓其知曉如何保證護理程序的計劃性與連續性,并告知實習生護理期間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以及應對措施,對實習生面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組實習生采取案例教學法和循證護理:①案例教學法:待護理實習生進入病房后,授課老師可選擇一些典型案例授課,課前將案例選擇好后對問題進行設置,結合教學目標以案例導入方式授課。將問題提出后要求實習生對案例詳細閱讀,并對相應資料進行收集。引導實習生討論,從而能將實習生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能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做到共同受益。待討論結束后,由授課老師進行最后點評總結,將討論所應用的知識點與存在的問題提出,對重點內容重點說明,同時做到正確分析問題。課后,要求實習生總結體會并以書面的形式呈現出來。②循證護理:根據循證護理將相應問題提出,告知其進行好相關文獻資料篩選、證據查找,同時證據評價,依照康復科患者特點,指導實習生對護理方案予以制定,鼓勵其利用可靠的循證支持開展護理措施,比如,對患者健康宣教時,簡單介紹治療相關知識與病癥基礎知識等,除了需要將病情觀察工作做好外,同時還要做好并發癥防治工作;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詳細解答,盡量滿足患者需求,并將用藥指導工作做好,在開展期間受教老師應予以必要指導,對護理存在的問題詳細記錄,培養實習生自覺解決問題能力,對其思維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3 ?觀察指標
實施CCTDI(加利福利亞評判性思維傾向問卷)[2]對開展帶教后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情況,量表項目包括分析能力和尋找真相、系統化能力和開放思維及求知欲等,每項評分40分,評分越高說明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越強。
比較觀察對照組、研究組實習生的操作技能成績、理論成績等考試成績(滿分均為100分)。
1.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對照組、研究組實習生考試成績、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分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考試成績
對照組實習生考試成績評分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對照組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分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3 ?討論
在各種教學模式中,雖然傳統教學方法是一種必不可少且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但其也存在缺陷與局限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將學習主體顛倒,注重教師講授,將實習生的積極參與性忽視,對實習生創造力與個性發展束縛。②傳遞-接受型教學方法,對教學信息的反饋與適時檢測欠缺,在教學期間無法實現對其最佳控制與及時調節過程。此外,傳統教學模式開展后,實習生都會把實習結束后的考核作為關注重點,忽略培養實習生的獨立判斷思維及能力,實習生缺乏護理措施鍛煉。
有研究指出[3],通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開展循證護理與案例教學方法共同進行,有助于實習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的提升。該研究以該院康復科接收的護理實習生64名為對象,經對上述闡述的總結歸納發現,對照組實習生考試成績評分明顯低于研究組;對照組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分明顯低于研究組,由此說明,案例教學方法和循證護理的聯合應用,能有效提高實習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實習生處理分析能力、信息獲取和鉆研能力提高。其原因是,循證護理與案例教學都是把“將學生看作主體”作為重點強調內容,實習生對案例的解決及分析做到主動參與,需要對證據尋找、翻閱資料,以及咨詢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護理方案個性化選擇。通過解決案例、循證的過程,使實習生對學習的效率提升,對理論理解加深,對完整的知識體系予以構建[4]。此外,上述兩種方法共同開展還有助于提高實習生對知識的實操能力。該研究通過分析對照組與研究組的考試成績證實,研究組實習生有較強參與意識,克服自身膽怯心理,能激發實習生的學習興趣,護患關系良好;將學習看作一種需求,并非任務。而且,在實踐中對于存在的問題也能主動尋求幫助,或者翻閱資料查找,對上級護理人員經驗與理論知識進行總結,對實踐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5]。除此之外,還有助于實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提升[6]。批判性思維是臨床解決與決策問題的思維基礎,循證護理與案例教學的開展能有效提高實習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同時對授課老師教學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7]。
在陳侃侃等[8]研究中,以60名護理專科生為對象,隨機分設組別,對照組(傳統教學法)、實驗組(案例教學法聯合循證護理)。其結果顯示,對照組操作成績、理論成績均低于實驗組(P<0.05)。由此說明,將案例教學法與循證護理用于臨床康復科護生護理帶教中,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在張德琳等[9]研究中,以在康復科實習的120人護理實習學生為例,隨機分設組別,對照組(傳統教學法)、實驗組(案例教學法與循證護理共同開展),以10周為周期。其結果顯示,對照組理論成績、操作技能成績分別為(67.98±0.98)分、(67.10±1.08)分,均低于實驗組的(71.57±1.02)分、(72.20±0.95)分(P<0.05)。由此說明,在臨床護生實習帶教中,聯合開展案例教學和循證護理,有助于護生操作成績、理論成績的提升,同時還有助于護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上述研究內容與該次報道相符[10]。
綜上所述,在康復護理臨床帶教中聯合應用案例教學方法和循證護理,能取得較好的帶教效果,提升實習生考試成績,而且還能使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 ?康金鳳.探討循證護理與案例教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康復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2018,3(5):126-127.
[2] ?吳遠縣.循證護理與案例教學結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康復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作用分析[J].心理月刊,2018,13(8):66.
[3] ?馬睿.探討循證護理與案例教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外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8,6(31):116.
[4] ?王鑫,段薇,王飛.案例教學法在內科臨床見習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5):25-28.
[5] ?李雪玲.隱性護理知識在腦癱康復護理臨床教學中的運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11):173-174.
[6] ?潘火英,易院珍,陳果.PBL教學在康復護理臨床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8):11-12.
[7] ?錢桂蘭,厲坤鵬.康復專科護士在臨床帶教的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3):78-79.
[8] ?陳侃侃,施惠芳,周佳.循證護理結合案例教學法在康復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效果分析[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18,1(5):258-260.
[9] ?張德琳,梁梅娟,欒玉民,等.循證護理與案例教學方法在康復護理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 36(2):256-257.
[10] ?盧琴,劉蕾,楊沙.臨床教學路徑在康復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34):192,197.
(收稿日期: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