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蘭
摘 ?要:閱讀是搜索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以教材內容作為學生閱讀水平的主要范圍,以朗讀、技巧傳遞作為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雖有一定的成效,但是閱讀視野比較狹窄,閱讀能力相對匱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研究更為新穎、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構建高效閱讀課堂,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閱讀興趣
文章閱讀就像一個虛擬世界,學生能夠透過虛擬世界體驗真實世界的情感,看到真實世界的各種景象。但是小學生的生活體驗較少,閱讀共情能力相對薄弱,因此在閱讀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明所以”的情況。再加上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方式單一,以語言為主的知識傳遞,很容易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低下,并在此消極影響下,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下降。為此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探尋的主要內容。也是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水平教學的重要方向。
一、興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作為學生專心做事的內在驅動力,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立足小學生的興趣點,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帶來趣味化的閱讀導入,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讓小學生帶著興趣逐步地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如情境創設閱讀氛圍、故事導入閱讀內容、問題引導閱讀等,都能夠讓小學生的閱讀好奇心得到強化,從而開展閱讀活動。
例如,教師在教學《落花生》時,為了讓學生對閱讀充滿激情,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花生生長的過程,并搭配語言講解,幫助學生充分地了解花生,既為學生創設了情境,也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目光。緊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問:“大家喜歡花生嗎?”此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回答,烘托課堂的熱烈氣氛,然后再問:“大家為什么喜歡花生?為什么不喜歡花生呢?”學生積極地說出自己的答案。當教師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高漲之后,便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我們一起看看,花生為什么值得人喜歡。”總之,學生帶著興趣閱讀,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并在問題的引導下,有側重的進行閱讀,切實掌握閱讀內容。
二、技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小學高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能夠憑借自己的經驗順利地完成自主閱讀,因此教師可以在此階段,向學生傳遞正確、科學的閱讀技能,讓學生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根據閱讀任務,對文章內容進行篩選,有側重地閱讀。摘抄文章中的優秀語句進行模仿,切實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實力;細細品味文章中的情感表達,掌握文章所傳達的精神等。
例如,教師在教學《窮人》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從人物的行動、語言、心理活動中體會窮人的心靈。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首先向學生明確閱讀目標,理解文中描寫人物心理和對話的語句,那么此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便會精讀的內容,并從文章整體上分析和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然后教師在學生出閱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重點分析,比如,在描寫桑娜的心理活動時,經常會出現省略號。這是為什么呢?其實表明了桑拿心理想象斷斷續續,充分的體現了桑娜這個“窮人”的思想矛盾。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既能夠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考驗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言構建能力。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并在長時間的堅持下形成閱讀習慣,為以后的閱讀奠定基礎。
三、活動:豐富學生閱讀視野
高年段的學生相對獨立與成熟,在閱讀活動中能夠發揮自己的各項能力,幫助教師一同組織與實施,同時也能夠配合教師完成閱讀活動。所謂“量變能夠引起質變”,教師可以開展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推薦自己最喜歡的閱讀書目,既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能夠讓大家的閱讀視野得到拓展。例如,教師開展“魯迅閱讀專場”時,首先找出魯迅所創作的文章,并將其打印,貼在教師的墻壁上,學生可以在活動中任意閱讀,并將自己手中的“星星”貼在自己最喜歡的文章上。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視野得到拓展,教師也能夠從學生的選擇中找出他們的興趣所在,并在下一次的閱讀活動中精心準備。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水平的教學路徑主要分為興趣、技能、實踐活動三個部分,它們依次對應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與閱讀視野,是提高學生閱讀整體實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讓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希望未來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小學生從文章閱讀中獲取更多有效知識。以上是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工作所總結的教學經驗,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殷義.淺談小學高段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0(07):30.
[2]咸德華.小學語文閱讀策略探究——以小學語文中高段課程為例[J].新智慧,2020(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