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倩
摘 要:為了提高生物化學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對于該學科的興趣,應該引入案例教學的方法。本文針對案例教學法在基礎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進行了分析與研究,闡述了案例教學法的概念與特色,并針對實際應用設計了相關案例,以供參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基礎生物化學;教學應用
前 言
生物化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學生日后學習與生命科學相關的課程有著重要的影響。而這門課程本身知識點多,內容復雜,單憑課堂中枯燥無味的口述傳授知識是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而引入案例教學法則完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念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
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都基于案例的演示,而教師則在教學任務中扮演著設計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在教學中不斷激勵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
在現代的眾多教學方法中,案例教學法依然有著一席之地,是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的重要方法。在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過程當中,教師要通過對學生不斷的積極引導來讓學生去主動研究案例。使用案例教學法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1]。
二、在基礎身無化學課中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一)增強獨立思考能力
傳統教學方法過于老舊,還停留在單純的知識講述上,只告訴學生書本上生硬的知識,卻沒有考慮學生是否真的能理解這些問題。而案例教學法則不然,案例教學法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要求學生去思考、解答,在獨立思考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從而獲取知識,并從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獲得成就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二)注重實踐技能統一
案例教學法能夠縮短基礎生物化學課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幫助學生先一步深入理解生命科學的意義。基礎生物化學的涉及面廣,基礎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公式復雜繁多,若不親身實踐則對自身的發展有著巨大的障礙,而案例教學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三)加強師生互動教學
生物化學是試驗性學科,傳統的教師演示,學生重復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精神,而案例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在進行討論思考的時候開拓思路,加強師生互動關系,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案例教學法在基礎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師完成的工作
在實際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應該轉化自己觀念,將自己從教師的角色淡化,從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例如,教師可以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而教師則退居輔助位置,從旁進行鼓勵與引導,讓學生通過積極的討論進行學習,若此時學生遇到難點與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再進行詳細的講解,但要點到為止,務必讓學生自己思考,而當學生提出不同想法時,教師應該經過完善的思考,及時的進行反饋,如果是正面的便給予肯定,反之則進行更正,并重新進行正確的引導。
教師所制定的學習大綱與案例難度應該由淺及深,從易到難,慢慢地提升難度,并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的做出調整,決不能一成不變,畢竟學生與教師間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一切應以學生為主。在案例教學的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則充當著引導者與組織者的角色,教師本身需要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這樣才能正確地幫助學生完成案例教學,對教師的水平要求很高。
(二)學生完成的工作
案例教學法不僅需要高水平的教師,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已經習慣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自身的綜合水平較弱,尤其是自學能力與表達能力,而這兩點對于案例教學法則極為重要。學生在使用案例教學法時需要進行討論與思考,將自己的想法講述給其他組員聽,并進行討論,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所以學生在進行案例教學法時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來進行。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互相監督,相互學習,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三)案例選擇與設計
在案例教學法中,最重要的便是優秀的案例。案例的選擇與設計關乎著整個教學任務的成敗。
1.案例的選擇
因為生物化學所涉及到的知識面廣,大多已經滲入到日常生活當中,所以制作相關的生物化學案例并非難事,但想要做到知識點密集,內容深刻,論點有趣的案例也變得更加困難,既要考慮教師的水平,也要考量學生的能力。所以在進行案例的選擇時,需要結合實際條件來進行制作與選擇,從日常生活中的單一案例到平日里接觸不到的復雜案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漸增強學生的能力。
2.案例的設計與
在確定好案例的選擇后便需要開始進行案例的設計。案例的設計十分重要,應循序漸進,切勿心急,例如。
(1)糖尿病
當學生學到蛋白質結構時,此時便可以進行糖尿病的教學案例設計。學生會通過掌握的蛋白質知識來思考胰島素的結構是什么樣子的?在早期治療人類糖尿病時為何可以使用豬胰島素,可以治療人類糖尿病的豬胰島素與人胰島素在結構上又有什么不同?有關與蛋白質結構方面的問題接踵而來,都可以作為學生思考討論的對象。而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學生掌握了代謝方面的知識時,就可以提出關于糖尿病并發癥的問題。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時是怎樣起到效果的[2]。
(2)超級細菌
當學生掌握了抗生素的知識后,便可以結合近年來流行的超級細菌話題而提出思考。為什么如此頑強的細菌卻能被抗生素輕易消滅?抗生素又為何無法殺死耐藥菌絲等一切圍繞著抗生素的問題。而學到DNA與基因時,則可以讓學生通過遺傳學的角度去進行思考,為什么會通過遺傳而產生超級細菌?超級細菌的產生和生物進化之間的關系。
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學生逐漸掌握了更多的知識,而教學案例法則能將諸多知識點進行連接,讓學生在學到新知識時還能復習到舊知識。遵循設計原則,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學習。日積月累下,學生就會產生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環。最后只需教師稍微引導,學生便會出于習慣進行自主學習,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結 語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教學的需求,使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興趣,才能讓學生在積極的討論中學到知識,增強其獨立思考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經過不斷改良與創新后,案例教學法必將成為主流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岳巖磊,劉薇,李濤.案例教學法在基礎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20(42):246-248.
[2] 肖方祥,李志紅,肖莉,等.案例教學法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問題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5):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