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摘?要:隨著我們國家當前階段教育改革的不斷創新以及課程標準的不斷完善,對于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并且強調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教學的方式,將多元化模式合理應用到教學過程中。鑒于此,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思考,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材料,創建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并且不斷將多元化教學方式合理應用與教學活動當中,全面促進小學階段學生的音樂素養與綜合水平提升,本文就多元化方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多元化方式;有效應用
音樂能夠有效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藝術鑒賞能力,同時也能夠有效升華一個人的情感與綜合素養。但是傳統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相對來說比較死板單調,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內在的興趣與鑒賞能力,導致了整體的教學有效性與質量難以獲得有效提升。隨著新的教育改革日益深入,提倡教師在教學的同時需要不斷探索出多元化的方式,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與興趣。所以,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進行深入思考,創建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并合理進行應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方式
隨著我們國家當前階段各方面的高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為教育事業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創新途徑,許多教師將信息技術教學方式靈活應用于教學活動當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因此,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方式應用進來,為學生們構建出良好的音樂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我們的田野》教學的過程中,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筆者首先搜集到了與我們國家美麗田野圖片,以及影視視頻等相關的圖片,將這些資料進行了整理,并且制作成了課件的形式。然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將課件中的資料直觀呈現了出來,引導學生們進行觀看與欣賞,為學生們構建出了良好的學習情境,同時為學生的視聽覺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也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投入自己的情感。最后,筆者再讓學生們欣賞整首音樂作品,并且結合課本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深入講解與分析。如此一來,筆者在這一教學的過程中有效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引入了現代化教學方式,強化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并調動了其個人情感,不斷促進了整體教學有效性與質量的提升。
二、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
許多教師在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通常只注重自己一味的講解,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培養,進而影響到了整體教學效果與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活動,在提升整體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同時,有效促進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與音樂素養得以有效提升,強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與記憶程度。
例如,在進行《美麗的黃昏》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程度與自主學習能力,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們在課前自主查詢有關于這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背景等資料,并且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整合與歸納,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之中能夠自主完成學習活動。然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們欣賞了整首音樂作品,并且隨機抽選了幾名學生將自己所歸納的知識進行了講解與分析,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還有效拓展了學生的音樂知識視野。最后,再由筆者結合學生們的回答,進行知識補充與講解,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與記憶程度。如此一來,筆者運用這種教學方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在強化了整體音樂課程教學效果與質量的同時,不斷提升了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與綜合能力。
三、合理融入舞蹈教學元素
舞蹈與音樂教學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重要模塊,兩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重要作用,但這也是廣大知識傳授者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容易忽略的關鍵點。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引入舞蹈元素,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與學習效果,同時有效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藝術表達素養。
例如,在進行《豐收之歌》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在課堂中結合不同學生的音樂素養與綜合愛好引導其進行了比較合理化的分組,并且讓學生們賞析了整首音樂作品。然后,筆者讓各小組結合音樂展開想象,共同探究、合作編創舞蹈,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們大膽發揮與表現,筆者也會及時走下講臺,對各小組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最后,筆者再讓各小組站在講臺上伴隨著音樂進行舞蹈表演,并且給予他們及時的表揚與鼓勵。
總而言之,音樂是有效提升學生鑒賞能力、情感素養的重要方式,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打破傳統理念的束縛,可以從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合理融入舞蹈教學元素等多方面出發,全面實施多元化教學方式,推動教學有效性與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淑華.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藝術評鑒,2016(02):143-144.
[2]姚伶俐.多元化的小學音樂教學探析[J].當代音樂,2015(23):5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