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
摘 ?要: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作為開展德育的重要渠道,提高其教學質量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著重就在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怎樣改進和優化,以促進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作詳細闡述。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改;多樣化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特殊的年齡階段,大多數學生都會經歷叛逆期,怎樣幫助學生平穩地度過叛逆期就成了廣大家長和教師迫切關心的話題。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法治意識培養的重要學科,其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德育教育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積極研究更為合理的教學策略,讓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從而逐漸提升初中生的道德品行,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
一、以多樣化的內容提升教學的豐富性
長期以來,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始終圍繞著課程教材進行,對道德與法律內容的講解也只是停留在淺顯層面,而沒有就教學主題開展深入得講解,使得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道德與法治教學一味說教,學習過程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導致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越來越低。然而,時代在飛速地發展,教學手段也日益先進,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更加便利的教學設備。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促使課堂教學始終保持新穎、高效的勢頭,真正實現教學模式與時代發展的同步。
例如,在學習《認識自己》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學習本節知識。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呈現幾位大哲學家對自我認識的看法。如,蒙田認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自我;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但丁又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在眾說紛紜中,我讓學生發表自己對“自我”的認識和看法,并結合當前人們對“自我”的看法:“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學會包裝自己、推銷自己”等,說一說“怎樣包裝自己”,使得教學內容既豐富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二、以適宜的課堂提問凸顯教學的藝術性
提問是課堂教學常用的手段之一,是激發學生主動研究問題的有效動力。當然,提問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它需要教師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才能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功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深入教學內容中尋找切入點,并認真研究學生真實的思維和認知水平,力爭使問題更加具體。為了讓學生對問題產生探究興趣,教師還可以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感知問題,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思維火花。
例如,在學習《我與集體共成長》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適宜的課堂提問以凸顯教學的藝術性。課上,我首先以一個常見的生活情境導入:新學期開學后,面對滿是塵土的教室,小明默默地拿起笤帚打掃了起來。然后提出問題:“你覺得小明為集體貢獻了什么?”“你為集體做過什么貢獻嗎?”“你覺得自己做的怎么樣?”“你從中收獲了什么?”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與集體共成長”,促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去發表對問題的看法,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迪。
三、以生活化的議題彰顯教學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鮮明特點,這一點在新教材的編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教材不僅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而且還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道德議題上,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習的起點,引導學生更加客觀公正地去看待和分析社會問題,以不斷增強學生對事件的辨析能力。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凸顯教學的人文性特點,將課本與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緊密結合,選取一些具有鮮活價值的生活案例來為教學服務,并與學生展開平等的對話和激烈的討論,促使初中生的思辨力得到培養。
例如,在學習《青春時光》這部分內容時,我就以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和敏感話題來開展討論,引導學生在對話與研討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在發生著急速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有可能遭到他人的嘲笑,引起學生內心的自卑和敏感。于是,課上,我就引導學生就“怎樣正確看待青春期的身心變化”進行討論。同時,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叛逆、敏感,我引導學生開展“怎樣對待父母的干涉”“怎樣處理與父母之間的分歧”“怎樣與他人分享自己內心的小秘密”等敏感話題的討論,使得學生在平等的對話中學會了怎樣把握和處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深化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更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此,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注重教學的豐富性、藝術性和人文性,多措并舉,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以更好地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促使學生以更高的素質接受社會的檢閱。
參考文獻:
[1] 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4).
[2] 梁思敬.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