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韶軍 李莉
摘 ?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的一項重要而突出的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校企合作難而又難。校企合作的方向本身沒有問題,存在一些問題也在所難免。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通過職教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將心比心,想企業之所想,主動走向企業,堅持并把握合作的六個原則,校企合作將不會僅僅是一句口號。
關鍵詞:中職 校企合作 六項注意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的一項重要而突出的工作,早已成為了職教工作者的普遍共識,也是教育部下大力推進和完善的一項重點任務。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筆者經常能夠聽到一些中職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有關校企合作方面的異議,主要是針對企業合作意愿方面的。很多中職學校領導說:“我本將心向企業,奈何企業不理我”,甚至有的說:“學校的熱臉貼不上企業的冷屁股。”話雖然比較粗糙,但是也代表了很多中職學校同行的困惑,反映出中職學校與企業合作方面存在的問題。相比較高職院校而言,很多中職學校底子薄、基礎差,管理不規范,社會影響力不足,大的企業看不上學校,小的企業合作的規模小、層次低,造成了校企合作調門高,而實效性差強人意的現實窘境。筆者認為:校企合作的方向本身沒有問題,存在一些問題也在所難免。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作為職教工作者自身,我們不能苛求企業付出什么,需要從自身做起,把脈校企合作存在的“病根”,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破解合作的瓶頸和障礙,找準對接的切入點。中職學校不必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要主動作為,放下身段,在與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中職學校需要注意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注意堅守誠信本色,忌虛頭巴腦。誠實守信是規范企業立身發展的法寶和條件,是企業必須恪守的法則。所以,在與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中職學校也要遵守這一原則,恪守雙方的約定和合同。很難想象,企業愿意和一個說話不算,辦事不牢的學校合作;同樣學校也不會與一個擅長欺上瞞下、坑蒙拐騙的企業愉快合作。與企業面對市場的標準一樣,中職學校面對企業也一定要重合同、守信用,讓企業信得過,放心滿意。這樣,企業才會放棄戒心,敞開心扉,樂意與學校交往,愿意增進彼此之間進一步交流合作的愿望。
二是注意優勢互補,揚長避短。企業有企業的優勢,學校有自身的長處。為什么有的時候,中職學校和企業聯不起手,背道而馳呢?筆者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能夠發揮彼此的優勢,找到彼此的交集和合作的契合點。誠然,企業的經營宗旨和學校的辦學理念勢必會產生偏差:一個是經商逐利,另一個是教書育人,好像是沒有什么結合和聯系可言的。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二者之間不是完全割裂、不能兩全的。企業可以學習學校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學校可以學習企業的文化和市場化運作。校企結合起來,就可以揚長避短,查漏補缺,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三是注意互惠互利,避免零和游戲。企業的追求和目標是利益和利潤的最大化,這無可厚非。為什么很多校企合作做不下去,就是因為大家各想各的事,各走各的道,各自只顧考慮自身的利益和得失,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其實,我們的思路可以創新一點,眼光可以放遠一些。中職學校和企業之間不是零和游戲,完全可以做到互利雙贏,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找到結合點,實現共贏,兩全其美。實際操作中,中職學校可以在尋求教書育人目標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舍得放棄局部利潤,向企業讓利,滿足企業追逐利潤的愿望和需求,使企業嘗到合作的甜頭,增強長期深度合作的意愿。
四是注意定期交流、常來常往。老百姓都懂得一個理:即使是至親,也需要常來常往,融洽感情。即便曾經熱絡,總也不走動,感情也會變得生疏淡漠。人與人這樣,學校和企業的關系也是如此。既然結成了“親家”,就應該多走動、勤來往,加強聯誼和交往,讓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熟絡親近,使校企雙方做到心中有“你”。感情深了,彼此熟悉了,很多事情做起來就會方便順暢,得心應手。
五是注意實際效果,不搞紙上談兵。校企合作不是葉公好龍般的擺設和幌子。離開了扎實的合作效果,合作本身就是無根之木、無源死水。企業是講究實效和質量的。所以,中職學校需要注意與企業合作的實效性原則,對于合作的形式、內容、方法、措施都應言之有物,行之有效,既要“好看”,又要“好吃”,既要轟轟烈烈,更要扎扎實實。實效不是一時之需、應一時之急,需要雙方坐下來,研究、制定、實施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這個機制要突出“實用、需用、夠用、好用”的理念,制定切實有效的合作方案,明確目標和標準,落實人財物等實施措施。在方案實施中,要不斷反思、診斷合作進程,監測、預警、改進實施中發現的問題,不斷學習、創新,采取必要激勵措施,努力完成設定目標。在原有目標完成后,雙方重新制定和完善新的合作發展愿景,開展新一輪的合作實踐。在新的基礎上,實現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有效化的高水平、高質量的合作。
六是注意統一管理,步調協調。校企合作是育人的雙主體,也是人才培養的有機統一體。所以,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責任應該統一協調、步調一致。中職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應該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檢查考評。只有堅持這五個統一,才能實現企業師傅與學校徒弟之間教與學的很好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很好結合,理論知識與企業技術需要的很好結合,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應用的很好結合。在“四個結合”的基礎上,校企合作才有可能深度拓展,才能有效促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實現校企之間良性互動,產教融合。
堅持以上六項原則,我們就會發現中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其實并不難,企業家也并不難于打交道,合作的途徑會流暢清晰,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