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今我國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也越來越重要。 而我國高校教育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更是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須知發展需和改革并行,只有不斷進行改革,發展才能良性進步,因此我國高校的教學體制改革在其發展中起著彌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就目前現狀來講,我國在高校教學管理中仍存在諸多體制上的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并思考進行改革,仍是現在教學體制健康發展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高校教學體制現狀 問題分析 改革措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不僅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人類社會需要通過教育不斷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進步與創新,而一個國家的教學體制更不能停滯不前,社會在發展,教學體制也要與時俱進,只有和時代同進步共改革,教育才能不落于人后,國家才能長久健康發展。而在新的發展形勢中如何繼續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是值得所有高校共同研究、探索的問題。
一.注重創新意識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中國在國家發展前期提倡集體意識,這對于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現狀是十分有利的,凝聚力的提高對國家發展的推動幫助很大。然而在如今的新時代,中國已經走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前列,再延續以往的集體意識已經行不通了,在新時期中國需要的是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這就對高中的培養模式提出了創新要求。在學生方面,每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要予以引導,在實踐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能一味沿用前人經驗,如果有自己的想法要大膽實踐,及時思考與發表觀點不怕犯錯。在教師方面,對于陳舊的落后體制要大膽變革,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要適應時代發展,不要死板的套用以往模式,學生差異性和時代變化都要考慮在內,教師在授課時更注重的應是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開放式思考,而不是將課本結論強硬灌輸到每個學生身上。
二,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不搞“分數決定論”
在高中教學中,因為面臨升學壓力,考試類型又為應試考試,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會出現“填鴨式”教學,這種統一進行的、單一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創新性、個性化人才的選拔,同時導致了在基礎教育中出現大量的片面知識教育。例如在歷史這一學科中,其教學內容是歷史材料,如果教師只是把各章節的知識逐一灌輸給你,讓你死記硬背,在考試中對號入座,以求高分,不給學生留下自己思考的機會,也沒有自主思考的權力,這種教育培養出的只是千千萬萬的書呆子。而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背景下,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已經被列為教學重點,教育不能是為了成績才做教育,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才會主動舉一反三,主動思考。例如高考從2017年開始執行的“不分文理科”的政策,此舉一經實施就在高校中帶來強烈反響,以往學生選擇文理科只能被動接受被劃分為文理的三門課程,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對三科中的一到兩科感興趣,這就給教學帶來困難,學生沒有主觀能動性,只靠教師督促,很難有學習效率。而在選擇中加大學生自主權,就會給教學帶來方便,學生也會從中受益。同時也拒絕以往分數決定一切的論調,新時代教育提倡的是素質教育,分數不是評判一個人的標準,更不能武斷的直接用“分”把學生分為“好生”“差生”或“重點班”“普通班”,每個學生都是不同個體,有自己的長處短處,作為教師應該廢除這種“門戶之見”,在教育中一視同仁。
三,建立競爭機制,拒絕一潭死水的教學環境
以往教師職業作為老百姓眼中的”鐵飯碗“,考上了就代表自己后路無憂了,因此導致部分教師態度不端正,在教學時散漫不嚴謹,以為自己已經”高枕無憂“便不追求教學質量,致使教學環境一潭死水,教師科研水平停滯不前,對此很多學校已經普遍實行聘請制,教師的任免取決于其教學能力,以促進教師工作的進步。同時將學生對教師的評判納入考量,學生喜愛、學校認可的教師才能繼續教學,在教學工作中增強競爭意識,以提升教師教學素養和科研能力,也在教師中培養創新精神,鼓勵他們發表個人見解,使教學工作始終保持活力。
四.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適應時代需求
目前學校培養人才呈現兩極化,要么學生只懂得課本理論,要么是只會基層操作技術,而我國現在及未來需要的人才是綜合型人才,既不是只會理論不懂下手操作的”理論家“,也不是只會按部就班的基礎操作不懂研究創新的”工匠“,高素質型人才是既廣泛涉獵又對其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中時代,教師就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能只會生搬硬套課本公式理論,自然對學生的評判也不能只靠試卷分數。現在越來越多高中在教學中已經加入了實踐課,動手操作能力也成了學生必備能力。而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發展,及時了解科學發展動態,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更新換代快,不同于以往,一本專業教材能用上十幾年,因此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學方法,確保不被時代淘汰。
沒有任何改革是一路暢通無阻的,困難和失敗是改革道路上無法避免的。我國在發展中極為重視教育工作,而高中作為大學的前跳板在社會中的關注度無疑是最高的,最近幾年我國在高中教學體制上的改革也在社會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在我國現狀難以短時間內改變的情況下,應試教育仍是高中教學的主要方面,但是應試教育的缺陷也愈發明顯,這就要求教師團隊和學校方面要及時進行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教師成長的根本,教師要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并理性進行判斷,將反思后的結果實踐于教學活動中,以此保證教9幣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居安,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
[2]韋云.淺析教學改革對我國教育體制變化的影響[J].中國成人教育,2013,4 (4):16 -17.
作者簡介:李永波(1978年2月一),男,漢族,遼寧建平人,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