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莎莎 黃強
摘要: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小組合作作為主題而開展的教學活動,本文主要是從大學英語教學實際特點出發,結合合作學習理論內涵,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闡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關于合作性學習策略的應用情況,并且著重分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課堂合作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改革發展
教育部在201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并且對于大學教學模式改革進行全新的闡述,希望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確定學生的中心地位,由此開展主動式與個性化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是不斷發展的,通過該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將學生作為中心,開展全新的教學模式,有效地開發學生個人潛能,并且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在大學英語教學,將合作學習加入其中,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
一、合作學習內涵
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因此可知其是一種可行且有效的方式,合作學習主要指的是將異質性學生組合到一起,采用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由此可以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學習過程作為一種自然社會行為,學習者也能建立相互交流關系,因此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的出現主要是起源于美國,并且在當前多個國家得到廣泛應用,因此可知合作學習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策略與教學理論。著名的美國教育學家沃麥特曾經提出過:合作學習的出現,成為近些年來最為成功以及最重要的教學改革模式,所以各國專家也對合作學習概念進行了重新的認識與闡述。在合作學習時所涉及到的概念,包括下述幾個方面:一是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小組活動作為主體來開展的教學活動;二是合作學習主要是同伴之間采用相互幫助的方式來進行活動;三是合作學習將目標作為導向開展活動;四是合作學習能夠保障將每個小組完成目標時所獲得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依據;五是合作學習需要由教師對于教學進程進行控制,并且分配學習任務。
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相關應用
因為合作學習具備相應的特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著其積極意義,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教授學生語篇、提高學生語言理解知識、表達能力,但是有時也需要學習者自身去主動獲得。與此同時,教學效果如何也并不完全取決于教師所具備的教學水平,它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著直接的關系。筆者對某學院開展合作學習策略調查,將調查的時間定為一年,并且選擇了2018級兩個系學生,學生人數共為126人,都是一級班,學生將其編成兩個實驗班,其他班級的學生先不參加此次實驗,這些班級為控制班,隨后將學生入學第二個學期作為開始時間,將學生第一個學期期末英語考試成績作為參數,用于后期比較。在第二個學期開始時,為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第一個調查問卷是用于調查學生在英語學習時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對課堂氛圍的反應。在完成問卷調查后,需要對數據做出統計,后得出下述結論:通過調查問卷我們能夠總結出非常明顯的結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百分之四十八點五的學生在上課時難以集中注意力,經常性出現走神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們當前選擇的自然班人數較多的原因;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并不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來,老師將提問拋給學生時,百分之七十八的學生表示能聽懂教師提問的內容,但是拒絕回答。通過調查問卷我們也能發現,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未能將合作學習加入其中,那么教師仍然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對于學生而言,那么就有百分之八十學生覺得在學習時應當依賴老師與跟隨老師步伐。
與此同時,在第一份問卷當中,教師提出問題后,會使百分之七十四的學生感覺到緊張與焦慮,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學生覺得英語課堂氣氛十分沉悶,自己也沒有更多的生機與活力投入到學習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認為如果教師能夠為其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那么就更有利于自身開展學習。從英語學習目的角度來看,百分之四十一的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應付考試,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能夠使自身擁有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百分之七十五的學生對英語缺乏足夠的興趣,在課堂中也屬于一個自我封閉的狀態,不愿與他人交流,更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在調查過程中筆者還發現有一些學生想盡全力學好英語,也有百分之七十六的學生希望通過有效的改革方式,打破當前以教師作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時就需要將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到課堂上,教師在這時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保證每個小組人數在五到六人左右,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或者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成績等做出分組,并且指定某位同學擔任組長,負責監督活動與組織活動開展。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應當按照組別就座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更有利于開展小組活動。
三、大學英語合作學習需關注的重點教學環節
(一)聽說教學
曾有學者提出:小組活動最主要價值就是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的討論與思考,并且使學生產生主動說英語的行為,因為學生人數較多,教師人數也有限,那么教師如何在有限時間內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說話機會的,這點是十分困難的。該困難的出現,就會導致只有部分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來,而其他學生只能在學習中充當旁觀者角色。所以在這時將小組合作學習加入其中,可以有效彌補大班上課的問題,在口語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的形式展開的活動,包括下述幾種:比如對話表演、小組討論、故事復述、情景描述等。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主動打破在聽力上課時所出現的大班常規性情況,并且注意每組中差生與優生的比例,有效利用他們所存在的信息差,以此可以幫助各組之間相互交流、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得到提高。在設計問題時,教師需要從教材出發,并且了解學生聽力水平差距,由此為其設計出滿足其需求的問題,保證問題具備層次化、多樣化,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求。在聽音之前,每個小組成員都需要對題目做好瀏覽,并且領會其中的意思,在聽完幾遍以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本組答案做好統一,隨后確定學習難點。與此同時,小組成員也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有效縮減彼此之間信息差,彌補自身在聽力過程中所出現的理解不足問題。最后是引導性講解。教師需要對小組學習難點進行歸納與總結,并且采用逐一講解的方式,有效地引導學生能夠理解問題,并且最終解決問題。
(二)閱讀教學
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先為學生講解生僻單詞,隨后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對應的問題,通常只有部分學生能夠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其他學生則是處于一個被動聽從講解的狀態。因為師生之間采用傳統交流模式,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時參與課堂活動后,逐漸喪失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與互動的興趣。在合作學習中,應當使小組成員采用彼此合作的方式,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內容與不同知識背景,相互支持開展學習,與此同時,利用評比考、核小組比賽等方式,有利于打造一個濃厚的團體競賽氛圍,以此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其中包括下述幾個環節:首先是預習新課。通過分組方式,幫助學生清除生僻單詞障礙,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講解生僻單詞這一被動局面;其次對課文內容進行探究,需要從文章整體出發,采用分組逐段討論的方式,找到其中的難點疑點重點問題;再者是小組報告。在這時應當采用集中整理問題的方式,隨后將問題報告給全班同學;最后是教師點評。在這一過程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師對問題做好整合,并且采用集中回答的方式,通過這樣一來一回的方式,就能使教師從原有的精講講解中不斷地解脫出來,并且有效地發揮小組學習所具備的功能性。
(三)寫作教學
從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這一角度來看,小組合作交流與討論信息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開闊,并且幫助學生在面對要寫的內容與題材時,能夠使自身的思維得到調動,并且形成記憶框架。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將寫作題目布置給學生,隨后由學生進行自主寫作,這時教師需要對學生所上交的文章做好批改工作。最后在教學課堂上對學生作文做好總評。筆者對這一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后發現,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長期處于中心地位,比如規定字數、劃范圍、自命題、定題材等,都是由教師一人做主,學生長期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被動的接受教師所布置的觀點、內容、題目等,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導致學生在寫作時的創造性與主動性難以被激發起來,同時學生寫作模式出現固定狀態,內容干癟、語言單一、主題單一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英語寫作水平難以得到提高,同時也會對英語寫作缺乏興趣,甚至會出現厭煩心理。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將合作學習加入其中顯得十分重要。筆者通過實踐的方式找到合理的寫作教學模式:一是教師需要給出相關話題,并且為學生提供參考,二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由小組共同列出寫作要點,并且進行討論,三是小組對于討論結果作出匯報,四是小組成員獨立寫作,并且互改互評,五是教師對于小組合作結果進行檢查,并且做出相應的補充。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筆者利用第二份問卷調查來尋找結果。通過調查研究后筆者發現,有百分之八十七的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斷地提高,并且在課堂中也變得更加主動與積極起來,在合作學習開展時,他們通過與同伴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學習興趣,有百分之八十四的學生,十分認同合作學習模式,并且熱衷于與同學進行討論。他們認為教師角色不應該是知識主要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學生在英語學習時焦慮感不斷的降低,并且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來。除此之外,通過調查研究后筆者發現,有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與小組成員合作學習,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學生在學習時更加互敬互愛,互相幫助。通過實踐,學生總體成績還是有所提高的,并且在聽說方面更加突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想要提高學生成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單純通過合作學習就可以解決問題,學生本身還有更多的因素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究與思考。
結語: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為了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將多種教學形式加入其中,從學生學業成績出發,將重點轉向學生學習過程方面。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且在學生與同學相互溝通時,能夠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形成一個互補機制,也能使學生從心理方面得到滿足。合作學習的出現,也能轉變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表達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同時也能展示出自己的愿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也能體現出一個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楊敏.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20(22):106-108.
[2]李志君.“對分+U校園”模式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以華僑大學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7):16-20.
[3]楊雨樺.“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網絡課程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07):49-50.
[4]張修文,丁坤敏,劉瑛,鄒婷.大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7(54):122-125.
[5]雷雪蓮.融入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大學英語聽說實踐研究[J].海外英語,2020(11):6-7+9.
作者簡介:
雷莎莎(1987年一),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2020年度“以學生為中心”課程建設專項研究目“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0ZX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