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講故事比賽是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能賽項之一,目的是運用口語表達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考查選手的語言表現力。筆者觀摩了2019年山東省高職組技能大賽,在講故事比賽中出現了故事不完整;角色聲音模擬不到位;轉換語言不及時;故事創編增刪無度;缺少詞匯含義深層理解和描摹;態勢語不豐富等諸多問題。在今后備賽過程中需要通過找出角色,厘清畫面;模擬聲音,轉換到位;增刪有法,恰當過渡;摩詞品句,把握語氣;身手眼步,表情達意的方法予以規避,以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目的。
關鍵詞:學前教育;技能大賽;講故事;問題;規避方法
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能”分A、B、C選手項目,其中A選手負責“幼兒故事講述、幼兒歌曲彈唱與歌唱表演”,作為選手亮相的第一項賽事——幼兒故事講述,講述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評委對選手的第一印象,也會影響選手下一賽項的狀態。筆者多年從事幼兒故事指導工作,就以2019年幼兒故事講述比賽作品為例,梳理幼兒故事講述比賽的問題及規避方法,和讀者交流。
比賽賦分要求如下:
此次大賽選取的故事文本是美國的卡蘿爾·羅斯《換個地方睡覺的故事》,故事雖然生動有趣,但角色眾多,情節復雜,在比賽中,各位參賽選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但是也出現了以下問題:
一、 問題清單
(一)內容不完整,有忘詞現象
(二)角色聲音模擬不到位,轉換語言不及時
(三)故事創編增刪無度,加工不合理
(四)缺少詞匯含義深層理解和描摹
(五)態勢語不豐富
二、 規避方法
(一)找出角色,厘清畫面
受比賽準備時間所限,選手拿到故事后的首先要快速瀏覽故事,找出故事角色。這個故事共有5個角色:小兔子、小松鼠、臭鼬、小刺猬、貓頭鷹。首先記住他們的名字。接下來要仔細梳理各個場景:小兔子在家孤獨、小兔子找小松鼠一起睡覺、小兔子找臭鼬一起睡覺、小兔子找貓頭鷹一起睡覺、小兔子回家睡覺。脫稿講述時,就可以準確記住角色并把場景變成一幅幅的動態圖畫,有助于把握故事脈絡,保證故事的完整性,不至于出現忘詞甚至整個場景缺失的情況發生。
(二)模擬聲音,轉換到位
語氣、語調符合角色形象,這是本次大賽在表現力部分的要求。對角色聲音的描摹有的選手不重視,聲音塑造十分隨意。角色聲音到位,才可能繪聲繪色,讓聽者如見其面。描摹動物角色語言時的原則是根據人類對動物的印象及在故事中的表現量身打造,多個動物角色的語言設計可以通過音色的粗細、語速的快慢等手段表現。小兔子、小松鼠、小刺猬體型較小,但是小松鼠行動敏捷,能在樹上蹦來蹦去,吃起松子也是速度極快,所以小松鼠可以語速快些,聲音上細些。小刺猬爬行,速度較慢,聲音可以像個語速較慢的小男孩。而小白兔是本篇故事貫穿始終的主角,所以聲音盡可能是講故事者在本色聲音基礎上的中速柔弱版,不至于在整個故事中拿捏地不到位。臭鼬則可以用粗啞的男聲,而貓頭鷹在現實中叫的聲音響亮,可以用又高又尖的音色來表現。
角色語言選準后要固定下來,在角色語言之間的轉換以及角色語言與敘述語言的轉換是要記準音色的差別。敘述語言可以用最自然親切的聲音,娓娓道來,有親和力,而角色語言根據動物特點各具特色,這樣才能生動逼真地還原故事,讓小朋友聽起來津津有味,如臨其境。
(三)增刪有法,恰當過渡
比賽中要求有故事創編內容,所以在重視原作的基礎上要適當增刪。一是對文章內容的提煉。可以放在開頭句引領或放在結束句啟發。比如這個故事就可以在開場時這樣說“小朋友們,你們換了地方能睡好覺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兔子能不能,好不好呀?”也可以在結束句說“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兔子在哪里睡覺最舒服了嗎?”二是添加語氣詞、擬聲詞或過渡句。比如小白兔去找小松鼠時,可以添加敲門的聲音“咚咚咚”,熊晚上睡覺打呼嚕時可以添加擬聲詞“呼——呼”,在小松鼠家睡不著時,可以添加小兔子的語言“唉!我還是去找臭鼬吧!”等等。
刪減的語言必須是不影響文意的句子,比如開頭的“他獨自坐在自己的小床上”等無關緊要的句子。但是如果是文中重復的句子,“我今天晚上能和你一起睡覺嗎?”“謝謝你這么熱情地讓我住下來,但是你的……讓我睡不著覺呀!”類似反復出現的句子,實則是對幼兒的一種語言灌輸教育,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多次重復的故事講述中就可以習得,這類句子不可刪減。再有文中一些重要的動詞,小兔子被臭鼬的屁“熏醒”,比如小兔子在家很“冷清”等,在故事中學詞匯也是幼兒詞匯豐富的良好渠道。
(四)摩詞品句,把握語氣
故事文本由詞匯組合而成,能仔細揣摩詞匯,通過聲音表現詞匯,故事講述就成功了一半。其中要特別注重形容詞和動詞的描摹。作品中出現了“孤單”“沉重”“迷迷糊糊”“安安靜靜”這樣的形容詞,在講述時“孤單”就要用略帶傷感的聲音,體現出小兔子的孤獨寂寞,一個人很冷清。“沉重”的聲音就應該低沉,字字下壓,真的感到身體又累又重。“迷迷糊糊”四個字讀起來眼睛要半閉,語氣上也要有迷糊的狀態,讀得可略含混些,可以更好地讓幼兒體會到昏昏欲睡,半夢半醒的小兔子的狀態。“安安靜靜”講述時是則要輕輕地發聲,讀出沒有外界干擾的清幽、舒適。
動詞,特別是表現角色聲音狀態的,諸如“叫起來”“嚷嚷著”“歡呼著”“尖叫起來”“大叫”,這些實際上就是提示語,接下來角色怎么去模擬,就要根據這些詞去表達,“叫”就是普通的叫喊,而尖叫時要突出因驚恐而突然發出的尖銳刺耳的聲音,“大叫”則重在發出大聲的叫喊或呼叫,表示出貓頭鷹看書燈光太刺眼給他帶來的強烈的痛苦感情。“嚷嚷”是吵吵鬧鬧的意思,這篇故事里有不滿的意思在其中。“歡呼”則是歡樂地呼喊,語調要高,語氣上一定要把興奮的情緒帶出才好。
(五)身手眼步,表情達意
講故事重在“講”字,但現場比賽則一定不能缺失態勢語。態勢語能有效地配合有聲語言傳遞信息,起到補充和強化有聲語言的作用。
表情:通常情況下面帶微笑,表情平和,但不可千篇一律,要依據語氣、語速、場合、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比如開頭寫小兔子“他獨自坐在自己的小床上,覺得好孤單”表情上可以蹙眉,不悅;而講到“他可高興了,因為現在終于不是自己一個人睡覺了”時,則要面帶笑容笑著說,以達到與文本中“高興”一致。“但是,沒過多久又出現情況了。小兔子被一股難聞的味道熏醒了。”因為不好的情況出現了,所以表情應當由剛才的微笑轉為凝重、不開心,當講到“難聞”時也要蹙眉,表現氣味的刺鼻。
體態:講故事比賽是選手綜合能力的大比拼,其呈現出的精神狀態必須是昂揚的,積極向上的,一舉手一投足就可以把聽眾引入故事中,進而產生共鳴。有的選手一直大幅度彎腰來講,這是不可取的,彎腰適度以示與幼兒的主動溝通,大多數時間還是要依據身姿挺拔、自信。
動作:故事中表示動作的一定要呈現故事內容,“他蹦蹦跳跳地去找他的好朋友小松鼠”。選手可以模仿小兔子,伸出剪刀手放在頭頂,蹲下來蹦跳著向前,言行一致,說“蹦蹦跳跳”的同時做出動作,這樣就會潛移默化地進行語言熏陶。“小兔子被一股難聞的味道熏醒了。”可以做出用手在鼻子前扇風的動作,同時輔以痛苦的表情。“嗷——噢!”小兔子尖叫起來。“你的床上有什么呀?”可以一邊高聲尖叫一邊驚恐地蹦離原地。“他一邊叫一邊四腳朝天地躺在了床上。”可以舉起雙臂向后仰做一個慵懶的打哈欠的動作,表現出小兔子此刻躺在床上的舒坦。
目光:在面部傳達信息的過程中,眼睛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最具穿透力。當故事講述者達到深層境界時,眼睛應當真誠流露,富有神采,視線專注,似乎在和每一人交流,又像是只一個人交流。切忌游移不定,或直直盯著某人,或一直向上或向下看,而要將自己置身故事情境中,化身故事中的角色人物,眼神中的歡喜憂傷,根據內容表現。故事中小兔子歡喜時眼中含笑,驚恐時要瞪大雙眼;困倦時要眼皮耷拉,抬不起的感覺;表達歉意是要低頭眼睛看著腳下……
“幼有所育,學有所成”,幼教專業學生要利用好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能大賽,在發現問題、規避改正問題中不斷成長進步。如此方可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改”的目的,推動整個學前教育專業師資培養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專業成長。
作者簡介:
王小紅,山東省東營市,山東東營職業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