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
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環境應運而生,其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的同時也影響著我國檔案文化建設,并為檔案文化建設事業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主要針對我國新媒體環境下我國檔案文化建設的特點及作用,進行思考,以便更好的完善檔案文化建設。
關鍵詞:新媒體;檔案文化;文化建設;思考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064
檔案是記載和如實反映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載體,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階梯,檔案文化建設在弘揚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以新媒體視角探尋檔案文化的特點與作用,不僅可以有效的推動檔案文化的宣傳工作,同時也能加快檔案文化建設的步伐,推動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
1 新媒體環境下檔案文化建設的特點
1.1 開放性與共享性
檔案文化的建設,不僅需要與外界進行交流,同時也要吸收外界的優秀成果,這就要求在檔案文化建設方面要實現檔案信息的開放與共享。在新媒體環境下,由于新媒體傳播的廣泛性以及開放性,其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因此,檔案文化建設借助新媒體環境下蓬勃發展,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使其信息被廣泛共享,群眾參與廣泛增強,從而使我國檔案文化建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1.2 延續性與動態性
新媒體背景下的檔案文化建設的形式多種多樣并且具有延續性的特點。隨著檔案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其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從而呈現出動態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檔案文化建設要把握這一特征,積極開發檔案文化資源,發掘檔案文化價值,以保證檔案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1.3 創新性與多樣性
新媒體環境下檔案文化建設的創新性多樣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其載體的多樣性,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檔案文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其傳播的渠道以及形式也變得多樣,其傳播的渠道與形式不僅僅是實地的參觀,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微博等新興的形式開展檔案文化建設工作,因此也就隨之形成了多種類型的檔案文化產品。檔案文化建設的渠道與形式不同所產生的檔案文化產品種類也不相同,由此形成了檔案文化建設的多樣性;其次,新媒體環境下的檔案文化建設是經過對檔案系統的、專業的研究,對檔案價值進行深入的價值挖掘,從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并不是簡單的文化的累加,其目的是在于文化的傳承,為檔案利用者提供多種形式的檔案服務。
1.4 增值性
檔案文化建設的增值性主要體現在檔案的利用方面。憑借新媒體的優勢,檔案不斷得到傳播,使民眾的檔案意識不斷增強,其在主要體現在檔案的利用上,檔案文化的價值根本上取決于利用,通過檔案的利用使檔案文化得以傳承,以增強檔案文化的建設,這就是檔案文化增值性的體現。
2 新媒體在檔案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2.1 為檔案文化建設提供新的傳播渠道
新媒體環境下的檔案文化建設不僅運用了科學技術作為指導,其通過媒體宣傳、加強了檔案文化建設的宣傳工作、為檔案文化建設提供新的傳播渠道的同時也拓展了檔案文化的受眾面,使社會公眾通過新媒體這一信息傳播媒介,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檔案的文化價值。如北京衛視的《檔案》節目,采用故事的形式對歷史事件進行敘述,通過電視及網絡等媒體的傳播渠道,讓社會公眾真切的了解了真實的歷史,在豐富社會公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真切的感受到檔案的文化價值。透過新媒體這一新的傳播渠道,使我國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的同時也有效的推進了我國檔案文化建設。
2.2 改變了檔案文化建設的方式方法
檔案是人類社會真實的歷史記錄,是傳承中華文明、延續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加強檔案文化建設不僅可以繼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其在檔案文化價值的傳播、構建社會文化的同時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傳遞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有助于推動檔案事業的建設。檔案文化建設的傳統途徑即實地觀看、查閱,其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由于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檔案文化建設同意過新媒體環境,通過互聯網、微博等新興的形式開展檔案文化建設工作,不僅可以形多種多樣的檔案文化產品同時也擴大了檔案文化傳播的范圍,使檔案文化價值得以傳播,對我國檔案文化建設具有重大的作用。
2.3 傳播檔案的社會文化價值
檔案作為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原始記錄,其在傳承中華文明、延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新媒體傳播的主動性以及傳播的快捷性,使社會公眾更愿意接受檔案文化產品的宣傳,而對于檔案文化建設來說,透過新媒體,加強檔案文化的宣傳工作,將檔案文化產品以新的渠道及形式為社會公眾所利用,使社會公眾真切的感受檔案文化價值,在傳播檔案的社會文化價值的同時加強了我國檔案文化的建設。
3 新媒體環境下加強檔案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新媒體環境下檔案文化建設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透過新媒體環境的優勢創造出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檔案文化產品,不斷推動檔案文化建設工作是當前必須重視的問題。
3.1 利用新媒體環境,主動提供多樣化的檔案文化產品
主動提供多樣化的檔案文化產品是新媒體環境下檔案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編纂或創造具有檔案文化特色的檔案文化產品,借助新媒體的傳播渠道,把多樣化的檔案文化產品讓社會公眾所熟知,為推動檔案文化建設提供檔案信息支撐。如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清宮秘檔》,北京衛視推出的《檔案》等欄目以及紀錄片、訪談交流等檔案文化產品,透過新媒體的傳播渠道,采用故事的形式,以事件為主題對歷史進行講述,使社會公眾更真切的了解歷史文化與檔案文化,讓社會公眾透過新媒體的渠道喜愛檔案文化產品,在利用檔案史料、宣傳和傳播檔案文化產品的同時展現檔案的文化價值,豐富社會公眾的精神生活,推動我國檔案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3.2 加強檔案資源開發,促進檔案文化的深入發展
加強檔案資源的開發,不僅要開發社會公眾所關心、感興趣的檔案史料同時也要開發符合當今社會文化的檔案資料,使新媒體環境下的檔案文化建設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以適應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從而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及點擊率,提升節目的知名度,加快檔案文化的宣傳與傳播,推動檔案文化建設,促進檔案文化的深入發展。
3.3 建立檔案文化產品的審核制度
為了確保通過新媒體所傳播的檔案文化產品的真實性,應建立專門的檔案文化產品審核制度,媒體部門應在創造檔案文化產品的同時,向檔案部門或者組織提交相應的證明性材料,由檔案部門或者相關組織負責其真實性、準確性的審核,如若發現存在虛假、變造、歪曲檔案真實記錄的檔案文化產品不得對其進行傳播,加強檔案文化建設的監督,確保檔案文化產品的可靠性與真實性。
綜上所述,只有對新媒體環境下檔案文化建設予以高度的重視,將檔案文化建設與新媒體緊密聯系在一起,明確新媒體環境下檔案文化建設的意義,才能使檔案文化得以更好的發展。檔案文化建設不僅可以繼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其在檔案文化價值的傳播、構建社會文化的同時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所以我們要努力發揮新媒體環境下檔案文化建設的作用,為檔案文化建設提供輿論導向和新的傳播渠道,更好地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開創檔案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倪麗娟,曹玉.信息文明時代檔案文化建設現狀反思[J].檔案管理,2013(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