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思敏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面臨著顛覆性沖擊,管理會計在促進各個領域事業發展與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方面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因此會計工作逐步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過渡轉型。在此趨勢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面臨著新要求,需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構建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新模式。鑒于此,從社會經濟發展角度出發,思考分析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然性,結合國內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探析其中存在的不足的問題,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基于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科學培養思路。
關鍵詞:高職教育;會計專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8-0110-02
企業管理和社會進步發展中,會計人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傳統財務會計工作模式下,會計工作內容局限于日常記賬上,忽略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充分參與到企業管理各個環節,難以與時俱進滿足現代企業對會計崗位的工作需求。此外,自互聯網時代到來后,各個工作崗位、工作方式依托互聯網技術與計算機技術不斷改革創新,會計崗位也不例外。然而傳統財務會計理念和方式方法所開展的會計工作,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建設體現財務管理職責,無法給企業做出正確管理決策、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獲取市場核心競爭優勢提供可靠依據與大力支持,可見社會發展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工作上要加強研究與實踐探索,構建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增強辦學實力,向社會輸送優秀會計人才。
一、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財務會計轉型管理會計的必然性
多年來,相較于一些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處于較低狀態,國家實施改革開放國策后,加快了經濟發展腳步。同時對于會計崗位工作也提出了新機遇與新要求,過去以報賬、算賬、記賬為主要內容的財務會計工作形式和社會發展脫節,不能通過會計工作完善企業現代化制度建設,影響了企業管理的改革升級,不利于提高企業創造力和競爭力。從宏觀角度來講,分析世界經濟局勢不難發現,目前已經進入到競爭加劇、結構轉型、增速減緩的新經濟時期。在此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面對著調整結構、換擋增長速度、消化前期經濟刺激政策的嚴峻局勢,做好管理會計轉型工作,可利用管理會計職責的充分應用,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同時加強先進科學技術與管理會計職責的充分結合,進一步滿足企業轉型與社會經濟轉型的現實需求。由此可見,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勢在必行。
二、國內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概述
整體上來看,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我國高職院校整體辦學實力與辦學質量呈現不斷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在為各個領域的事業、促進國家經濟實力增長方面培養了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所設置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以及開展的教育教學工作,隨之不斷提升優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升[1]。但不可否認的是,眼下國內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方面還普遍存在著一些不足,特別是尚未構建起健全、成熟、完善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管理會計人才過程中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突出問題。
1.生源復雜,素質相對較低。最近幾年,國內各大高職院校生源擴招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錄取分數的降低和擴招政策實施,導致生源數量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復雜,素質相對較低,會計專業學生由于自身自制力不強,學習意識較弱,基礎知識不足,嚴重影響了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加大了管理人才培養難度。
2.課程設置問題。很多高職院校現行的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仍舊偏于財務會計崗位工作,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從管理會計方向出發,完善了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不過從整體上來看,偏向財務會計的趨勢依舊十分明顯。所開展的稅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基礎會計等專業課程涉及管理會計內容非常淺顯,普遍為一些常見管理會計理論方法,課程設置問題直接影響了管理會計人才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容易令學生出現不重視管理會計的錯誤觀念和行為習慣。
3.實踐教學問題。一些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過程中,所開展的實訓教學存在不足,主要局限于稅務核算申報實訓、財務記賬實訓方面,缺少管理會計的實訓教學和相關實踐活動,造成學生的管理會計能力提升只能表現在理論知識獲取和掌握上,不能通過實際運用加以消化吸收以及延伸發展。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對管理會計知識的掌握無法做到系統、全面[2]。
4.教師隊伍問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大部分沒有在企業會計崗位頂崗實踐的工作經驗,缺少與管理會計工作的實際接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無法與時俱進地滲透現代企業的管理會計崗位具體要求,不能以職業為導向,傳授可靠豐富的管理會計工作經驗,教學專業水平受限,影響了給學生帶來的教學服務質量。
三、基于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科學培養思路
1.以學生為本,準確定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現代高職院校在推動管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改革創新過程中,面對生源復雜、素質不高的實際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做好學情分析工作,在擴招階段,通過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全面評價、科學考核掌握學生基本學情,根據學情準確定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將學生培養成怎樣的會計人才。順應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過渡趨勢,逐漸增加管理會計培養工作,減少財務會計不必要課程,修訂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使管理會計教學內容與財務會計教學內容比例適宜,能夠共同構建起健全完整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保證課程教學與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時刻相符,有助于促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革新改進。從生本教育理念出發,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制定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目標、基本原則和正確方向。
2.革新教材,促進課程內容和設置重構。教材對于任何一個專業人才的培養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在改革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需重視教材的革新和科學編制,意識到以傳統財務會計為主的教材局限性,通過引入新教材、聘請行業專家參與教材編制等策略,依托新教材促進會計專業課程內容和設置的重構。注意突出管理會計在課程體系中的主要地位,將管理會計課程內容納入專業體系教材建設中,采取單獨開設管理會計課程的方法,配合責任會計、預算實務、成本會計等相關課程設置,構建健全可行的管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教材體系[3]。此外,考慮到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等相關課程存在內容交叉問題,要通過適當刪減避免課程教學重復。例如,管理會計課程與財務管理課程均涉及銷售預測和資金預測內容,如果教師在管理會計課程中開展了教學講授,就需要刪減財務管理課程重復內容,既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也大大增強了管理會計課程教材與教學的針對性。
3.重視實踐,打造穩定長期的實踐教學基地。高職學校在培養管理會計人才過程中,要積極組織開展管理會計實踐教學活動。一方面,通過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穩定長期的管理會計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能夠在企業頂崗實習過程中,汲取管理會計工作實踐經驗,了解現代企業對管理會計崗位工作人員的具體要求,彌補理論教學不足之處,使學生真正重視管理會計工作。另一方面,在校內會計實訓室增加管理會計實訓設備設施,給在校會計專業學生創設管理會計工作虛擬操作機會。例如,學校會計實訓室定期升級用友管理會計軟件,結合對該軟件的針對性講解和實訓培訓,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會計崗位上熟練應用管理會計軟件發揮管理會計職責。
4.加強師資培養,建立“雙師型”會計教師團隊。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工作在與企業建立合作過程中,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到企業頂崗實訓的機會,也要給教師提供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機會。同時加大對會計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著手建立雙師型會計教師團隊,增強師資力量,使教師能夠將自己在管理會計工作以及培訓中的所思所得融入到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中[4]。此外,學校可聘請企業管理會計專家,來校定期進行教學指導,參與科研工作,組建新型會計專業教學團隊,進一步開闊學校管理會計教學視野,提高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能力。
總而言之,新經濟形勢下推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十分必要,其既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滿足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需從實際出發,重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結合目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挖掘其中存在的問題,從中獲取正確科學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制定并實施相應培養策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梁晨曦,王曉亮,楊瑞平.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創新[J].商業會計,2020,(1):113-116.
[2]? 厲霞.財務共享機制下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策略[J].經營者,2020,(1):214.
[3]? 李汀.中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1):208-209.
[4]? 陳瓊薇.管理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中職會計教學實踐[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9,(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