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祺
摘要:在名著導讀教學中,“導”是教學手段,“讀”則是教學目的和指向。初中階段開展名著導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健全學生的閱讀個性,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各種問題,本文立足于課堂教學本身,從教學設計層面探討名著導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1-0203-01
良好的教學設計能提升整堂課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知識和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課前準備充分,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教材的編寫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1 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的基礎,是教學活動發展的方向。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相對模糊,導致經典閱讀指導教學的實施。筆者認為,要確立準確、合理的名著閱讀指導教學目標,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明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找到教學目標的依據。根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閱讀科技作品也要注意理解作品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理解文本的意義,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可見,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科普作品的內容,體驗科普作品中的科學理念和科學精神。
二是了解學生的認知狀態。根據學生目前的年級特點,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閱讀能力進行了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審美體驗和審美感知能力,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和看法。借助輔助教材,教師可以充分認識到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細致的觀察,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進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三是分析教材特點,結合名著導讀的五個教學模塊進行研究,梳理教學目標的要點。《儒林外史》是部編本教材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的必讀名著。《儒林外史》為譴責小說的發展開辟了新道路,作品中的諷刺筆法為后代文人所借鑒,繼而出現了許多新的優秀作品,如古典小說《官場現形記》等。閱讀這類諷刺作品時,應該從文本特點著手,分析人物性格,梳理故事情節。聯系現實深入理解,欣賞諷刺作品的筆法,從而把握作品主題。
2 豐富教學方式
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又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他們要跟上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和業務素質。在名著導讀教學中,應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主動閱讀名著,促進整本書閱讀。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利用影視資源,激發閱讀興趣。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而影視資源也因其豐富、生動的畫面而成為一種流行的放松方式。中學生的大部分業余時間都花在看電視和電影上。他們并沒有真正靜下心來讀整本書。如果教師能將影視資源運用到名著教學中,讓學生觀看與文學名著相關的視頻片段,既能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經典的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2.2構建閱讀圖式,理解作品內容。圖式是由知識和經驗構成的一種知識結構。例如,當學生看到文學體裁時,他們會想到小說、詩歌、散文和戲劇。他的大腦中也有一種關于文學體裁的特定的圖式。架構可以展開。例如,散文可以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學散文。當讀者能夠熟練地將圖式運用到作品閱讀中,文本就更容易理解。在名著導讀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新穎的閱讀圖式快速獲取與人物相關的重要信息,從而更容易理解人物,加深對人物形象和主題的理解。同時,閱讀速度也會加快,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2.3利用群文閱讀,拓展課外知識。群文閱讀是指教師圍繞一個話題選取一組思想內容相近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對話,逐步建構文本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能力。這種方式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知識意義的建構,是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之間的橋梁。它不僅可以實現學習知識的轉移,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且有助于名著閱讀課程的推進。在使用這種閱讀方式時,要注意在短時間內引導閱讀一組文章。要明確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重點閱讀項目與自主閱讀項目相結合,實現從單篇文章到多篇文章的拓展。
3 具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作為經典閱讀指導教學的引導者,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律,找準教學突破口,注重啟發和引導,突破教學難點。
一是教學內容的系統整合。由于教學的功利目的,有的教師只講作者的生平、作品的主要內容和技法、人物形象。教師應打破傳統思維,根據課程目標、學生實際情況和自身教學水平,增加或刪除經典閱讀指導內容。充分利用報紙、雜志、影視、圖書館等各類教育資源,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內容。
二是制定完整的閱讀計劃。課前,教師要根據名著輔導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制定閱讀計劃,明確學習范圍,合理安排時間。以駱駝祥子為例。這部小說有24章,約22萬字。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任務每周閱讀兩到三章,然后寫下閱讀筆記。然后分兩節課時間開展經典閱讀教學,通過專題探究、比較閱讀等方式深入解讀文本,提高文本解讀能力。
三是指導閱讀方法。部編教材設置了閱讀方法指導模塊,針對不同風格和類型的名著推薦不同的閱讀方法。這些閱讀方法可以靈活運用。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提供的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學會運用閱讀方法,將“導讀”變為“自主閱讀”,把名著閱讀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參考文獻:
[1]路廷俊.《基于整本書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