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彪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對普及預防肺結核知識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就診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干預組進行肺結核知識教育,對照組進行一般教育,使用問卷調查法對干預組以及對照組的肺結核知識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在對干預組進行肺結核知識普及之后,知識的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知識普及之前,干預組與對照組的知曉率并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普及預防肺結核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人們對疾病的預防,加強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健康教育;預防肺結核知識;作用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4-129-02
肺結核相對于其他疾病來說,是一種慢性的傳染性病,形成的原因是結核桿菌發生了異化[1]。肺結核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在其感染的過程中,對人體的多個組織器官都會有一定的負作用,主要表現為咳嗽、咳血等,患者易形成空洞的狀態。我國近年來在肺結核治理領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國在世界上仍是發病率較高的國家,肺結核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2]。健康教育在提升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提高人們的預防和治療意識,是一種預防疾病的重要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預防肺結核疾病的傳播和感染,有效提高人們的防治意識。因此,本文通過健康教育對普及預防肺結核知識的作用進行分析,來提高社會大眾提高對肺結核疾病的認識和了解,預防疾病的發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就診的患者選取其中100例,其中男患者45例,女患者55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55.42±5.35)。在選取的100例患者中,本科學歷20人,大專學歷35人,高中學歷20人,初中學歷以及小學文化25人。在選取患者時,要將文盲、精神有問題以及語言溝通存在障礙的患者進行排除。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患者治療前的年齡、性別并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干預組的50例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使用一般教育。主要對干預組進行肺結核預防方法的宣導,以此來加強干預組對肺結核傳染病的認識。首先,對干預組的預防措施進行宣講,減少去人流密集地的次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嚴格規范自己,不隨地吐痰;將肺結核的臨床特征以及病發的原理進行宣講,以便及時發現疾病,降低感染的程度和范圍,及早治療,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對肺結核的病理特征進行重要宣講,其具有可逆性,患者及其家屬要對肺結核的治療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宣講人員要對治療成功的案例進行描述,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當患者發現肺結核疾病的第一時間,要到醫院就診,切忌隱瞞病情,造成自身病情惡化,并且感染他人;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的治療意識,增強治療的信心;患者在進行治療時,要根據醫生的規定進行用藥,按時按量,患者家屬要發揮監督作用,幫助患者及時康復。在對干預組進行健康教育宣講時,要注意飲食方面的描述,患者要有足夠的營養,高脂肪和糖類的食物是很必要的,禁止食用煙酒。
對干預組的患者普及預防肺結核知識,針對不同的患者,選擇合適的宣傳方法,例如宣傳畫、折頁、宣傳單或者開設講座;與干預組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進行一對一的知識講解,對患者不理解的內容及時答疑解惑。定期開設講座,以3個月為期,2次/月,50min/次,并且通過新媒體平臺來講預防肺結核的知識融入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
1.3觀察指標
對干預組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健康教育宣講,使用問卷調查法,對干預組以及對照組進行調查取證,對無效的問卷進行排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對干預組以及對照組的預防肺結核知識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調查的項目主要有發病原因、傳播的途徑、常見的癥狀、預防方法、治療政策、就診的機構以及自我保健能力[3]。對干預組以及對照組的疾病認知率進行比較,對患者的預防能力進行評分,共6項,每項10分,滿分6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預防能力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的結果處理與分析。自我保健能力采用t檢驗,疾病認知度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健康教育之前干預組與對照組評分分布
進行健康教育之前,干預組與對照組對于預防肺結核知識的差異度并不明顯,(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健康教育之后干預組與對照組評分分布
在進行健康教育之后,干預組相比于對照組,預防肺結核知識的知曉率明顯提高,二者差異明顯,(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健康教育之后,干預組與對照組自我保健能力變化
干預組與對照組的得分情況分析可知,干預組的自我保健能力有了顯著提高,與對照組的差異性較為明顯,(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肺結核疾病的形成是由于結核分枝桿菌的異化,從而形成的一種慢性傳染病,肺結核疾病發生之后,對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會產生消極作用,侵入臟器,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肺部結核感染[4]。在健康狀態下的人接觸到肺結核患者的結核菌飛沫,或者咳嗽、噴嚏等,都會造成感染。在被感染之后,人體的第一反應并不會顯示出來,發病的時間也較為緩慢,在人體的抵抗力較弱的情況下,疾病就會產生反應。肺結核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咳嗽、咯血、乏力以及發熱等,在疾病被盡早診斷時,配合醫生的治療,治愈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因此,對人們進行健康教育,普及預防肺結核疾病的知識是極為重要的。通過良好的健康教育,讓人們更好的了解到預防肺結核疾病的重要性,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共同降低我國肺結核病發率。
本文通過對干預組與對照組各50例患者,分別進行一般教育以及健康教育,干預組的知識知曉率獲得了顯著的提高,二者在健康教育之前,認知評分并無顯著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進行健康教育之后,干預組對肺結核知識的知曉率遠遠超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健康教育對肺結核疾病的預防是十分重要的,提高人們對肺結核的認識程度[5]。
在對人們進行健康教育時,要從以下方面入手:宣傳肺結核的預防辦法,增強對肺結核的認知程度,降低去人員密集區域的頻率,時刻注意個人的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6-7]。對肺結核疾病的發病現狀以及表現多做宣傳,保證人們對肺結核的傳播途徑、發病原因、常見癥狀、預防方法、治療政策、就診機構有正確的認知,以便人們在第一時間發現疾病,盡早診斷,有效的進行治療和應對,提高肺結核的治愈效果。
綜上所述,對人們進行肺結核預防的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人們可以提高自身對肺結核疾病的預防能力,樹立疾病預防意識,降低肺結核疾病的發病率和傳染率,從而對我國社會大眾的整體身心健康帶來助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普及預防肺結核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人們對疾病的預防,加強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
參考文獻:
[1]宋海平.非肺結核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對提高肺結核預防知識的效果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8,000(012):36-37.
[2]唐新娥,馬江燕,鄧麗君.在社區非肺結核人群中進行健康教育對于普及預防肺結核知識[J].中國保健營養,2018,028(002):309-310.
[3]次白.結核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在學校結核病控制中的作用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87):141+146.
[4]高秀麗,韓虹.社區非肺結核人群中進行健康教育對于普及預防肺結核知識的效果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000(028):4-5.
[5]劉桂枝.健康教育對于普及預防肺結核知識的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06(017):186-187.
[6]吳宏艷,孫云峰.加強肺結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對其病情轉歸及預防并發癥方面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9,029(019):125-126.
[7]謝曉紅.社區非肺結核人群普及預防肺結核知識健康教育的效果[J].大醫生,2018,3(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