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 王妙香
摘 要: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的第二體育課堂。然而,形式單一、內容單調使大課間活動索然無趣,失去了其賦予的價值與意義。本文結合學校以“合作”“律動”“趣味”等元素為抓手創(chuàng)設的“趣動”籃球操的系統(tǒng)性構建、一體化實施以及取得成效,作為經驗介紹,以期對一線教師一體化開展大課間活動能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籃球大課間;合作;律動;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10-00-02
學校在創(chuàng)編大課間活動過程中,以合作為基調,律動為統(tǒng)領,趣味為主線,著力營造充滿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將以“球”健體、以“球”啟智、以“球”育德的功能得到體現(xiàn)。
一、“趣動”籃球操大課間活動的系統(tǒng)性構建
因地制宜設計活動場地和行進路線是活動井然有序的前提,巧妙設計分發(fā)和回收籃球是活動整齊劃一的關鍵,科學合理的運動負荷是活動卓有成效的保證。
(一)以合作為基調,導引學生勠力同心
學校場地小,學生數(shù)多,人均活動空間不足的情況下開展籃球操,同時兼顧運動負荷實在令人束手無策。針對此問題,學校設計了兩人一球、四人兩球的合作輪換練習,同時加入跳躍和跑動來提高運動負荷。學校為每個學生打標志點,如此學生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距離變得固定。活動時,學生變換位置更有目標性,場面縱橫整齊交互,解決了有限空間內相互干擾的問題。此外,利用合作也能解決球的輪轉使用的系列難題。通過巧妙設計發(fā)、收球比賽,學生在極短時間內高效地解決球的發(fā)、收問題。合作學習的運用,不但提高了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還能讓學生在共學、互學、協(xié)作中增強戮力同心的合作意識,發(fā)展身體素質。
(二)以律動為統(tǒng)領,指引學生應節(jié)合拍
“趣動”籃球操要做到整齊有序,挑選極具籃球節(jié)奏的律動音樂必不可少。在極具律動音樂《絕地求生》(DJ版)統(tǒng)領下,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練習。然而,在球操的實施過程中,有球的學生進行各種球類的練習,無球的同伴做的是蹲、跑、跳躍等練習,如不加以明晰的指令,學生之間無法合乎節(jié)拍地輪換練習。學校在《絕地求生》(DJ版)中嵌入明晰的節(jié)拍化口令,使每個節(jié)拍都有其相對應的動作,學生便能應節(jié)合拍地練習。如“四人逆時針運球、傳接球”美化為“‘籃上加‘籃”。口令下達后,規(guī)定有球的學生行進間運球三拍到達同伴位置后,第四拍轉身,第五拍將球回傳給同伴,第六至第八拍進行原地徒手運球三次;無球的同伴是跑三步之后,第四拍轉身準備接球,第五拍接球后原地運球三次。口令化的律動音樂使活動內容導引化、明確化,原本混亂不堪的畫面變得整齊有序,動態(tài)中提高了運動負荷。
(三)以趣味為主線,引領學生歡欣踴躍
學校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fā),安排了各種籃球熟悉球性、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等基本技能作為籃球操的內容,由易到難地串聯(lián)動作。在錄制口令化音樂時,因動作名稱長短不一,打亂了音樂節(jié)拍的串聯(lián)。學校以各種克服困“難”為切入點,美化成“發(fā)球、迎‘籃而上、臨‘籃不避、棄易求‘籃、知‘籃而行、先‘籃后獲、‘籃上加‘籃、‘籃舍‘籃分、青出于‘籃、排除萬‘籃、收球”等環(huán)節(jié)。籃球操內容的美化,使原本拖沓的動作名稱變得有節(jié)奏性、趣味性和一致性。籃球操音樂一結束,女生組統(tǒng)一右轉至前面,男生組右轉至后面,兩路縱隊簡單的變換,瞬間形成首尾相連的“O”形隊伍,在音樂律動下學生歡欣踴躍地參與體能性練習。
二、“趣動”籃球操大課間活動的一體化實施
學校籃球大課間采用踏步進場、趣動籃球操、“O”形跑操、調整放松走、拉伸操、踏步退場相結合寓教于樂的形式,進行了一體化實施。
(一)進場有序化
各班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男生組和女生組。下課鈴聲響起,班級四個器材小管理員將兩袋籃球搬至指定位置后迅速返回,其余人員在班級走廊成兩路縱隊等候出場。進場的音樂響起,班主任、副班主任一前一后帶領學生按照指定的路線進場。到位之后,班主任站于球袋前,副班主任站于另一側球袋后面,形成前后呼應觀察學生踏步,等候其他班級的落位。
(二)收發(fā)球自動化
快速收發(fā)球是提高活動質量的關鍵。方法是每班發(fā)放兩個大球袋(每袋能裝15個左右的籃球),將女生組一分為二,每隊伍中間的兩個學生為發(fā)球終點,由前至后為前組,由后往前傳球為后組,在球袋放好本組所需球的數(shù)量,并貼好標簽,如二年(1)班前,二年(1)班后,這些細節(jié)為日常活動的進行打下基礎。當發(fā)球音樂響起時,班主任與副班主任迅速將球袋移動到女生組的兩側。在音樂的伴奏下,女生前組由前向后傳,后組由后向前傳,直至人手一球,統(tǒng)一左手持球于腰間,男生組同時轉向女生組。同理,收球音樂響起時,位于中間的兩名女生迅速將球往兩側回傳至球袋。傳完之后,女生組轉至班主任,男生組轉至副班主任方向。如此一來,兩路縱隊就自動形成了“O”形站位。班主任、副班主任將球移回兩側指定位置形成路障,為接下來的跑操做好了鋪墊。30秒收發(fā)球自動化,高效地解決了球的易發(fā)放、難回收、苦管理問題的同時又能作為路障進行“O”形跑,體現(xiàn)了一物多用的原則,提高了運動的練習密度。
(三)球操差異化
發(fā)球音樂結束過后,學生在口令化音樂中合作體驗“趣動”籃球操。在實施過程中,基于學生年齡特點,學校在活動中進行了差異化的調整。如一、二年級學生手掌小,使用的是“5”號籃球,其余年級使用“6”號籃球。此外,根據(jù)個體差異采用了降低難度的練習。如高抬腿繞球練習,球性好的學生要求雙腿依次繞過,球性較弱的學生繞單腿;傳球時,高年級學生采用的是雙手胸前傳接球,低年級采用拋接球,動作的差異化開展使活動更符合學生身心特點,顯示出良好的鍛煉效果。
(四)跑操模塊化
體能是所有運動的基礎,學生體能增強運動水平也就隨之提高。籃球操更多是運動技能的學習,雖然加入一些行進間、蹲、跳動作,但運動負荷仍顯不足,需要補充下肢體能練習。因學生年齡的差異,體能不能安排“齊步走”的活動量。學校以遞進式的模塊化設計年級分層跑,體育教師每人負責一個年段,把控“O”形慢跑節(jié)奏,班主任、副班主任根據(jù)音樂律動給出鼓勵性的手勢,觀察學生的體征,勸導跑步出現(xiàn)“極點”的學生至籃球袋前進行調整;帶跑教師控制跑速使跑操呈現(xiàn)模塊化趨勢,跑動距離隨年段遞升。經測試,跑動距離從一年級的525米逐漸增加至六年級的1050米。同一時間內的分層跑動距離體現(xiàn)活動的科學化、合理化和安全化。
(五)放松針對化
科學而針對性的放松運動能減輕疲勞感,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到活動前的心率,為后面的課程學習做好了準備。學校在跑操后采用一分鐘繞跑動路線的放松走,領跑教師在舒緩而俏皮的音樂聲中,引領學生大步走回自己的位置,進行原地踏步調整身心,為拉伸活動做好準備。在緩慢的音樂聲中,設置六節(jié)四個八拍的上肢、下肢的針對性放松拉伸活動后,踏步回到班級,學生心率緩緩地恢復至活動前水平。
(六)推進同步化
一套完整的大課間活動需要不斷調整和修訂方能盡善盡美。籃球操動作多樣,方向不一,動作上雖然統(tǒng)一要求,但教學時同一個動作任課教師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不一,導致在合練過程中出現(xiàn)動作方向、音樂節(jié)拍融合的紊亂。體育組協(xié)同班主任事先將籃球操的動作方法、動作節(jié)拍和注意事項逐班開展教學,出現(xiàn)問題開展教研交流,同一個年段進行同步教學和訓練,最后全校集中進行配樂和調整。細節(jié)活動的同步化推進,使大課間活動井然有序。
(七)活動評比化
有效的活動離不開高效的管理。學校德育處將大課間活動得分情況作為班級每周流動紅旗的一項重要指標,將每學期的大課間評比活動作為評選優(yōu)秀班級的重要依據(jù)。德育處組織少先隊員從各樓梯口、轉角處、班級做操位置等進行評分。評分從隊容、候場、進場、籃球操、跑操、拉伸操、退場、教師指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細致培訓,確保評價的全面性與合理性,并對活動的權重進行了調整,如籃球操、跑操各占20%,保證了方案的科學性和綜合性的同時,確保了活動的質量。
三、“趣動”籃球操大課間活動實施成效
(一)為學生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指明了道路
“趣動”籃球操活動共計26分11秒,運動密度達到了88.46%,運動平均心率遵循逐漸提高后逐漸降低至活動前心率的運動規(guī)律。2016年至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提升。2019年,學生標準體重達到75.96%,肥胖率降至6.06%,綜合評定合格率達到99.42%,優(yōu)良率達到69.97%,比2017年提升了8.57%。在思明區(qū)小學五年級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監(jiān)測中,行進間繞桿運球參與測試的學生,體能優(yōu)良率達到100%,技能優(yōu)良率達到93%。經過大課間活動的洗禮,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的同時,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得到增強,學生更陽光地面對校園生活。
(二)為教師提高凝聚力構建了平臺
大課間的一體化實施,學校合理分工,自上而下形成體系:校長統(tǒng)籌安排,副校長協(xié)調銜接,德育部門開展教育、落實評比,體育組長收集意見、調整方案,體育教師分年段開展教學,班主任做好溝通、管理,副班主任協(xié)助指導、配合訓練。大課間活動,使教師之間聯(lián)系密切,對體育賦予的認識變廣了,參與活動的意識更強了,女教師們紛紛脫掉高跟鞋一起跑進了大課間,玩起了籃球。教師們在鍛煉中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在活動中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三)為“健康廈門”提供了案例典范
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的重要工作。2019年3月26日公布了《思明區(qū)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評比方案》,在此活動中,學校積極推進活動進程,制定出了與課堂學習密切聯(lián)系的大課間籃球活動方案、設計場地安排表、拍攝完整活動視頻、采集相關運動負荷數(shù)據(jù)等資料,高分獲得了“廈門市思明區(qū)首屆大課間示范學校”稱號。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教授在她的“素言體育”中專稿表揚了思明區(qū)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具有時代性和引領性,值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而作為思明區(qū)大課間評比活動的佼佼者,以合作貫徹大課間的“趣動”籃球操一體化實施,無疑為籃球校本教材的進一步開發(fā)與實施提供了實踐經驗,為“健康廈門”提供了思明經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