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要】構建親子閱讀共同體,能有效地促進與推廣學校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保證持續閱讀的有力輔助手段。本文將從學校現狀分析、存在問題探討、親子閱讀活動有效策略的實施等方面進行探究,增強學生讀名著、學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名著閱讀;親子共同體;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235-02
一、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7-9年級學段學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并且能“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讀書活動,拓寬學生的讀書的空間”。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主導著學生閱讀任務的落實,閱讀興趣的培養與閱讀行為的持續。而家庭資源的挖掘利用,給予學生強大的助力和保障,保證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與語文核心素養提升有效實現,并能形成由學校到家庭“人人愛讀書”的良好的閱讀生態。為此,筆者對親子閱讀共同體構建策略進行探究。
二、親子閱讀共同體構建的意義及現狀分析
“親子閱讀共同體”是家長與孩子共讀的生態,構建要啟動一系列做法,從鋪墊計劃、活動實踐到評價分享,直至任務完成,形成的自主、愉悅、互助的家庭閱讀生態環境。
為了推進廣州市南沙**中學“親子閱讀共同體構建”的研究,筆者在全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全校學生703人,成功收上來的問卷有585份,調查報告主要反饋如下問題:
1.家長文化水平不高
筆者所任教的學校,家長大專學歷以上僅16.93%;“孩子讀書的動力”65.13%來自自己,來自父母的只占6.15%。從數據可見,家長學歷水平普遍不高,因而其讀書經歷、讀書習慣以及對孩子讀書的指導不能期望過高,親子閱讀開展的形式不宜過于復雜。
2.親子閱讀活動方式單一
調查反映父母對子女閱讀的關心,“常關心詢問我讀什么書”占53.16%,“陪我逛書店、圖書館”占63.42%,“常與孩子共讀一本書”有20.68%,任何活動都沒參與的有11.97%。可見,我校絕大部分家長沒能從主觀上尋找合適的方法來幫助孩子保持閱讀的興趣,真正學會讀書,這是“親子閱讀共同體構建”的必要性。
3.親子閱讀開展影響
學生“養成愛讀書習慣”有60.85%,“與父母關系融洽了”“更理解對方”在50%左右。可見,親子閱讀共同體構建的完善,有效促進親子關系的融洽。
以上是問卷調查分析的情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筆者力求緊抓優勢加強整合,不足之處想法彌補,研究出更適合本校“親子閱讀共同體構建”的策略,真正實現每一個孩子愛讀書,樂讀書的家校文化氛圍。
三、“親子閱讀共同體構建”的策略探究
“親子共同體”的構建,最根本的主導權和推動力在教師。教師要做到宣傳解讀,多方溝通,制定策略,營造親子共讀的良好生態環境。教師根據課程要求,通過讀前指導、讀中交流、讀后分享的模式,指導每位家長與孩子在共同閱讀、交流激勵、成果共享中,有效完成整本書的閱讀。
1.家長的培訓
家長非專業教師,學歷水平不高,因此對家長培訓必不可少。
早期培訓:利用家長會,解讀初中階段“整本書閱讀”的任務和意義,明確家長的責任,如何協作孩子買書、制定計劃等,讓家長獲得共情,謀而后動。
中期培訓:邀請專家或有經驗的家長代表作讀書專題講座;在家長會上,對書籍選擇、共讀方式、閱讀技巧等進行指導;培訓也可以不著痕跡,在家長群里分享家庭閱讀的趣事、優秀的文字、演繹的精彩的對白等,讓其它家長獲知而模仿。
2.共讀計劃的制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做好了,心中有譜,遇事不慌。遇到意外,也能快速調整計劃、思路,制定應對措施。
下面所列舉的計劃是筆者在2018年暑假前為初三學生制定的,通過紙質書單、微信群向學生布置閱讀任務,給暑假期間的“親子共讀”以清楚的指引。
附2019學年九年級第一學期推薦必讀的名著及閱讀時間進度計劃。
暑假購買《水滸傳》、《簡愛》(商務印書館),完成閱讀任務。
一、《水滸傳》指導閱讀的時間安排
1.2018學年暑假期間完成《水滸傳》整本書的閱讀,每天3回,完成十篇讀書筆記。暑假期間,聯合家長對學生閱讀的進度作了解與督促,利用家長群作匯報,加強學生的緊迫感與責任心;
2.2019學年第一個月對未完成《水滸傳》閱讀的同學作盤點與督促,力求全體完成,要求通讀全書,粗略感知大概內容,每天完成讀書筆記。
3.對宋江、吳用、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燕青、孫二娘、扈三娘等核心人物形象及相關情節作精讀,完成人物介紹的讀書卡,并選出兩人各寫一篇小傳;
4.期中考前引導學生開展深層的閱讀與探究,并作成果分享與展示,如小傳、人物介紹讀書卡的展示、《品李逵,明主題》的成果匯報課。
二、期中考后閱讀《簡愛》
1.用兩個月時間完成全書閱讀;
2.每周完成5個讀書卡;(家長簽名)
3.用思維導圖解讀簡愛形象,并結合相關情節概括簡愛性格;
4.給簡愛寫一人物小傳及人物評論,與家長分享。
在閱讀總計劃下,親子合作制訂適合家庭特色的閱讀計劃,“整本書閱讀”在統籌、監督、交流如期推進,實現了假期+閱讀效果的最大化。
3.親子共同體閱讀實施策略
3.1營造寧靜的閱讀空間,保證固定的閱讀時長。
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學生每天閱讀時長不夠充裕,1小時以上的才占50.77%,絕大部分同學閱讀時長在“半小時以內”,甚至更少,只草草應付讀書任務,難以達到思考與批注摘錄的閱讀狀態。因此親子須共商,設置固定的時間,設定安靜的讀書角,作為全家閱讀的時空保障。
3.2探究不同的共讀的模式,開展有意義的讀書活動
A.設計閱讀進度表,記錄每天的閱讀軌跡,家長作反饋評價;
B.用“讀書沙龍”“家庭朗讀者”“全家圓桌共閱”“讀書卡的制作”等共讀活動,推進閱讀進度;
如親子閱讀互動的活動案例:
(1)《水滸傳》的故事流傳了幾百年,書中的許多故事情節已經深入人心,婦孺皆知。請與家中長輩作一次交談,聽聽他們口中的水滸英雄的故事,并選一個人物記錄下來。
(2)舉辦家庭辯論比賽,辯題:《水滸傳》中的英雄應守法還是不守法?
C.把逛書店、圖書館作為家庭常規活動;多參與機構舉辦的讀書會、羊城購書節等讀書活動,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常駐,并推陳出新,不斷的充實擴大閱讀的寬度。
D.建立家校微信群、QQ群或博客群,適時上傳親子共讀“我的讀書角”“愛讀書的一家子”的視頻或圖片;優秀家長帶頭人可定期拋出孩子或自己在閱讀時遇到的疑問,引發討論,或者進行成功經驗交流,營造閱讀的氣氛。
E.“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生可擇伴聯結成家庭閱讀小組,課余或周末定期組團開展讀書活動,結伴而致遠。
在各種活動的推動下,學生自然而然地浸潤于閱讀活動中,營造班級親子共讀氣氛,對學生思維發展、思考能力、表達水平均有不同的提升。
四、親子閱讀共同體構建取得的成效
1.有效完成了12本書必讀名著及推薦名家經典書籍的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得到把控,學生的閱讀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均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形成、提升、積累沉淀,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2.親子關系更融洽
初中階段的孩子情緒敏感、個性獨立、看問題偏頗而容易激發矛盾,牢固的親子閱讀關系,避免了來自生活、交往的沖突,又或者,書籍給予我們緩解矛盾沖突的智慧,讓親子關系得到緩和,促進了親子情感的溝通。
讀《水滸傳》期間,**家長反映那段日子常在飯點談武松、說李逵,講江湖軼事,談兄弟情義,一改日常沒話可說的局面,孩子也談及了勇氣與擔當,那段日子太美好了!
“親子閱讀共同體構建”,讓家長知道孩子讀什么、怎么讀,家長理解孩子思想精神世界的建構,對孩子會有更正面的支持與評價,能正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價值觀,讓青春期順利著陸。
五、結語
在教師倡議下,構建親子閱讀共同體,開展親子共讀,讓學習走進家門,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建立一種尊重、自主、平等、共生的學習型閱讀生態,父母從閱讀中讀懂孩子,也成就了智慧家長。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名著閱讀共同體的構建與策略實施——以南沙橫瀝中學為例”成果(課題編號:GDXKT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