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現如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開展正如火如荼,初中數學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任務和要求,亟需進行全面革新以取得理想教學效果,展現其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谏鲜霰尘?,本文將基于實踐教學經驗,從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注重解題訓練環節、組織開展合作學習三個層面出發,系統地分析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科學方法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優化;提升
數學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基礎課程,課堂則是教師開展各項數學教學活動的基本陣地和主要場所,只有優化并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夠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能力提升和全面發展。所以,廣大的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從根本上提高對課堂教學的關注和重視程度,積極推進課堂教學策略的改革與創新,進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
一、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行為產生的源泉和動機,學生具有強烈的興趣,才能夠具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才會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信息技術教學相較于傳統手段來說更具優勢,可以通過刺激學生的直觀感知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技術水平,善于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來輔助課堂教學,實現抽象數學知識的形象化、直觀化展示,創設出生動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視覺和聽覺層面的感官,優化學生感性認識,讓學生更具新鮮感,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例如,在教授《平行線的性質》時,本節課程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考慮到課程內容的特點,筆者決定結合信息技術展開教學。上課后,筆者先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展示了幾組圖片,通過圖片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同時初步引出平行線的性質,隨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營造直觀的教學氛圍,通過信息技術詳細演示平行線的三條性質與判定區別。不僅如此,筆者還利用信息技術呈現一些問題,讓學生們根據筆者演示的圖形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們的識圖能力。這樣,筆者通過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解題訓練環節,鍛煉學生解題能力
解題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內容,因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去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形成知識運用與解題的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轉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和傾向,適當減少課堂教學中知識講解的時間,積極調整課堂教學的側重點,嘗試依據理論性的內容來設計具有層次性、發散性的數學習題,以推進解題訓練教學的開展和實施,促使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多層面展開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分析和探究,實現理論知識的靈活巧妙運用,最終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解題能力。
例如,在教授《有理數的除法》時,本節課程的內容主要以解題訓練為主,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都忽視了對學生們解題過程的監督,導致學生們在解題訓練中形成了錯誤的解題思想。所以,筆者對學生們的解題過程進行了優化。如,筆者先為學生們布置相應的解題內容,讓學生們獨立對問題進行分析,在學生們解題的過程中,筆者則會關注學生們的解題方法,在發現學生們出現錯誤時,筆者會及時指導,幫助學生們完善解題的技巧。這樣,筆者通過注重解題訓練環節,鍛煉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組織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交流互動
合作是新課程改革所強調和倡導的一種創新方法,能夠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局面,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并直接引領學生互幫互助、共同發展。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地組織開展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首先,教師應建立對班級內學生的整體認知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來進行科學合理的小組分配,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其次,教師需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鼓勵并引導學生展開組內的溝通、討論、互動與交流,分享各自的觀點與看法,實現思維碰撞和優勢互補,最終取得理想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從實際問題到方程》時,本節課程筆者實施了小組合作探究法展開教學,在課程開始前,筆者將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小組成員劃分好后,筆者再正式開展教學。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筆者會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任務,引導小組討論,同時,筆者會在學生們討論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們鼓勵,促進學生們的交流。這樣,筆者通過組織開展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的交流互動。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是基本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同時也是現階段推進新課程改革、發展素質教育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所以說,廣大的初中數學教師應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職責和歷史使命,牢牢把握課程改革發展和變化的趨勢,并結合數學學科特性來展開積極思考和探索,以實現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注重解題訓練環節、組織開展合作學習等策略的實踐運用,進而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激發學生的能動意識,讓整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沈睿娜.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才智,2017(17):13.
[2]方敏.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建議與對策[J].科技展望,2016,26(11):213.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黃丹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