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紅
摘? 要:面對當下的新課程改革,每一個教師都不可是局外者。本位以“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和探究”著眼,從“情感認知角度入手”“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小學語文基于核心素養之上的教學改革”三方面做了具體的分析和闡釋,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思考
當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文化品質的追求的不斷提升,社會認知普遍越來越重視對語文的學習。這種社會力量,既促進學習群體對語文學習心理和狀態的改變,同時也作為一種助推力反推了一線語文教師的思考和教學行為變革,這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小學語文教學應進行怎樣深入的改革,才可切實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核心素養,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要方向。就具體而微的小學語文教學,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去努力和嘗試。一、從情感認知角度入手,提高學生對語文認同,讓學生學以致用
小學是學生認知覺醒和奠基的一個重要階段,教師要鄭重面對,小心培塑。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認識拼音、漢字,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組詞造句,以句成段,進而以文句傳達見聞和思考。在新的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師要站在塑造學生的一定的高度,幫助學生營造一定的教學情境,加強學生的認知,讓他們能感受到在不同的環境下語言文字的不同色彩,進而培養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能理解在不同的語境下文字所含有的感情色彩,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把學到的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二、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去喚起和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為百科之母,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掌握合適有效的方式,讓學生體驗與感知比讓學生死記硬背重要得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下架子,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在不同的語境和不同的閱讀里加強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幫助學生去學習,引導學生去探索、體驗和思考,甚至是讓學生自己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和審美能力。語文知識博大精深,在語文中有浩瀚的文字、情感和思維的海洋。而這些描述可以讓學生的腦海里有一個個的情景。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欣賞及審美能力,另外也要去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健全學生的品格,特別是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大腦中想象每一句詩描繪的景象,帶領學生去分析和品讀,讓學生對自然及人文碰撞的意境有深刻的認識,進而幫助學生領悟這其中的美好。持之以恒地不斷發揚傳統文化。中國有優秀的歷史文化,語文是一個流動的載體。就一定程度上而言,語文學習就是攀登傳統文化的高山,語文學習就是橫渡傳統文化的大海。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優秀文化的魅力,進而去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此過程中,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感受中華文明的深遠和厚重,培養學生愛國精神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學生有歸屬感,讓他們能自覺承擔繼承及發揚傳統文化的重任。三、小學語文基于核心素養之上的教學改革
新的時代,新的呼喚,必然迎來新的改變,小學語文教學也不能例外。用豐富的情感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是無邊際的情思的海洋,在語文學科中,有各個方面的知識。教師帶領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想象,用聯想和想象去感受文字及人物和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感受不同背景下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但是小學生有自己的特點,由于他們年齡比較小,認知水平有限,所以他們還不能充分體會在浩瀚文字背后體現出來的巨大價值,他們會被無關緊要的事情吸引過去。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背后的語文知識,站在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計讓他們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語文教師要用自己的激情讓小學生受到感染,進而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小學生敢于討論交流實現交流和共享。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直面和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鼓勵小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就某一個問題給小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討論,做問題討論與活動推進的主人。對待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觀點,這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要害怕出錯,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找到論據來支撐自己的想法。在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課堂學生是主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如在給學生講恐龍時,可帶學生參觀“自貢恐龍博物館”;給學生講解新聞體裁和精神時,可帶學生參觀“范長江紀念館”,讓學生身臨其境,尋求一種感同身受。利用這種切近實際的方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感受和認知很多生動具體和可感的知識,并深深烙在腦海里,融在血液中。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把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觀念理解入心、落實于行,用心用情用力。唯有如此,在課程改革轟然前行的進程中,才可能真正讓小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讓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真正愛上語文學習。所謂新課改,才叫落了地,才可能富于成效!
參考文獻:
[1]于欣.教師角色轉變應從備課開始[N].中國教育報,2018,10,11.
[2]錢佳.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J].中華少年,2019(29).
[3]曹玉萍.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19(27).
[4]于廣林.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9(27).
作者單位:四川省內江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