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松
摘? 要:燃燒和滅火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現象,其中卻蘊含著大量的化學知識。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概述初中化學教師如何應用多媒體輔助講述《燃燒與滅火》這節內容。
關鍵詞:多媒體;課堂教學;初中化學;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
信息化時代到來之際,很多教師嘗試借助多媒體打造課堂,由此促進學習興趣和效率同步提升。初中化學知識較為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走神的現象。多媒體引入化學課堂后,學生們的主動性明顯增高,注意力也十分集中,獲取化學知識的效率也由此升高。《燃燒和滅火》一節內容雖然與生活有著密切關系,但是其中卻蘊含著大量的化學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方案時將多媒體引入課堂,希望學生們能夠快速突破重難點,并逐步提升化學素養。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多媒體觀察到燃燒現象以及活動探究出燃燒的條件;
(二)借助多媒體探究并了解滅火的真正原理和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借鑒他人方法,知道爆炸發生的原因,了解防爆措施;
(四)結合生活實例認識到燃料燃燒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難點: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應用;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三、教學內容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入主題
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奧運圣火傳遞、深林發生火災、人們利用火做飯等視頻,用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激發他們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在視頻中能夠獲取到哪些有用信息?
生1:火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用處繁多。
生2:火既對人類有利,也會給生活帶來一些災難。
師:你們能夠結合實踐經驗說出正確滅火的方法嗎?
學生們逐步將用水澆滅火、用工具切斷火與可燃物間的聯系、用滅火器滅火等多種滅火方法。當學生們提到一些關鍵點和方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出來,并促使他們思考“采取的這些方法的目的分別是什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能夠結合生活體驗加以解釋,進而從實踐向理論進行升華。教師也根據學生的提示主將降低溫度、隔絕空氣、移走可燃物三個目的總結出來。
(二)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探究主題
教師利用多媒體將一段關于探究物質燃燒條件實驗的微課視頻展示出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師:不管我們采取哪種手段進行滅火都是為了防止燃燒繼續進行下去,而要想探究滅火原理的前提就是先研究燃燒的條件。大家能夠從剛才的微課中得出哪些關于燃燒的條件呢?
生1:研究燃燒的條件需要遵循控制變量原則;
生2:燃燒的前提就是有可燃物,沒有可燃物的情況下不會發生燃燒現象
生3:空氣或者氧氣是燃燒的“加速器”,如果沒有氧氣或者空氣,燃燒也沒辦法持續進行下去。
生4:在一定條件下即使有氧氣、可燃物可能也不會發生燃燒現象,因為物質沒有達到著火點。
經過激烈的討論和探究,學生們將燃燒的條件內容都總結出來。此時,教師將他們提出的三個重要條件書寫在黑板上,并鼓勵他們結合結論進行小組實驗探究,以此加深其對燃燒條件的印象。在團隊合作探究燃燒條件時,學生們分工明確,研究的主題也較為鮮明,課堂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促進了他們課堂學習效率不斷提升。
(三)利用多媒體延伸課堂驗證主題
當學生們掌握了滅火的方法和燃燒的條件后,教師再次借助微課視頻將燃燒的概念呈現出來,促使學生們直觀地了解了燃燒的概念,起到了溫故知新的作用。
緊接著,教師又利用多媒體將白磷和紅磷燃燒的視頻。
師:白磷的著火點為40攝氏度,紅磷為240攝氏度,你能夠結合前面學習的燃燒的條件知識點并通過視頻中的實驗說一說三塊不同的磷出現的不同現象的原因嗎?
生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的原因是因為紅磷的著火點沒有達到。
生2: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還是因為沒有與空氣接觸,如果通入空氣它會立即燃燒起來。
師:由此可見破壞燃燒的條件才是滅火的根本呀!
教師隨之又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因為一些意外出現火災的短視頻呈現出來,促使學生通過分析視頻中火災的原因以及說出正確的滅火方法。在知識與生活的有效結合情況下,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還實現了知識的升華,對其指導生活提供了有利支撐。
四、教學反思
(一)多媒體工具只是課堂的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利用或者依靠多媒體教學。《燃燒與滅火》這節內容具有一定的探究意義,教師還可在課堂中將對比法、情境法、探究法等手段融入其中,以此促進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二)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成為了當下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在課堂中,教師除了要將基礎的滅火條件和原理等內容講解給學生,還要注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燃燒與滅火》這節知識點是本冊內容最后一單元的第一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前面的知識點滲透到化學課堂中,也可以利用此內容引出后面的“化石燃料的利用”以及“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以此促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化學知識點間的相通性和關聯性。
參考文獻:
[1]陳建,李秀霞.運用探究教學策略糾正認知偏差——九年級"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J].化學教學,2016,000(010):32-35.
[2]邢金,王秋.基于拋錨式教學的《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J].中學化學,2014(2):8-10.
作者單位:四川省內江隆昌市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