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一男
摘? 要:生物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課程,在教育改革時,這門課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生物學科主要以自然現象的研究為重點,學科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及生產密切相關。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出現了許多科學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生物知識的合理應用。對此,教師需要關注教學方法的調整,真正實現合理教學和針對性的教學,切實提升學科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時期;初中生物;教學再探討
一、引言
生物課程中所包含的知識與生物學知識體系密切相關,教師一方面需要完善學生的知識框架,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剖析生物科學中的心理體驗、態度情感以及特殊價值。對此,初中生物教學的方法調整非常關鍵。
二、新時期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新時期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的變動比較明顯,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和互動非常頻繁。因此,生物學科也需要主動地尋求內容和形式上的突破。但是,有的初中生物教師仍然固步自封,與外界之間的交流較少。首先,在生物教學中,教師無視思想品德的教育。沒有主動將生物知識教學與其他信息融合起來,學生自主實踐的機會較少。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分析不同的社會熱點問題,研究這些問題背后的生物元素。其次,教師沒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師生互動的頻率偏低,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提升速度非常慢。很少有學生能夠在自主驗證和求證中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直接以微觀教學為主。忽略了對各類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生物課堂教學所涉及的教育教學工具和資源比較單一。
三、新時期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一)在生物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滲透
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時期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的新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以人生觀、世界觀、思想政治素質以及道德行為的培養為依據,關注不同教學環節中德育滲透工作的改革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同時也是祖國發展的重要建設者和推動者。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會主動參與到社會生產和生活決策之中,承擔起個人的社會責任。對此,教師需要主動滲透社會教育、技術教育以及科學教育。比如在講解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時,教師需要關注生物知識與其他教學環節之間的有機結合,讓學生真正地意識到生物保護、環境保護以及個人自主實踐的重要性。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諸多機會,鼓勵學生主動接觸各種生活生產相關的熱點問題,讓學生勇于將生物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這一點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交往及共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主動處理好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之間的關系。指引學生主動地參與調研活動以及質疑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充分張揚個人的個性。生物實驗不容忽略,這一點能夠提升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方式。比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時,教師需要切實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鼓勵學生主動整理和搜集數據,得出最終的結論。以往的教學只關注簡單的求證,無視學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這一點導致學生對所學習的生物知識在認知上非常片面,難以意識到定性分析和簡單驗證之間的顯著區別。對此,教師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這一教學板塊的比重,讓學生能夠大膽求證、自主分析。
(三)應用各種信息技術開展生物課堂教學
生物這門學科十分注重實驗工作的大力落實,但是,由于部分實驗受到了外部空間和條件的限制,因此完成率相對偏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主動響應新課改的號召,積極利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微觀分析與宏觀研究融為一體,確保實驗教學的具體化、形象化及生動化。不同生物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較為復雜,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模擬。利用信息技術,積極生動地呈現生物知識。確保化難為易,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
(四)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是新課改之后的全新教育教學要求和教育背景,這一點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對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讓學生能夠獲得均衡的發展機會和學習機會,因此,對新課程改革的踐行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探究式學習的利用頻率比較高,教師需要主動讓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以及課堂觀察中,自主完成線上線下的學習任務。另外,教師還需要主動豐富課程學習資源。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教育資源不夠充分,教師需要想盡辦法提供給學生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在此前提上,教師還需要關注因材施教教育原則的分析,這一原則是教育學之中的基本原則。只有真正落實這一原則,才能夠實現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的思維、興趣、性格和智力水平上的差異,盡量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關注分層教學中的教育教學細節及不同的教育環節,明確分層備課、分層要求、分層練習、分層指導的相關意義,努力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理念。
(五)堅持公正評價和指導
公正評價與指導也是新時期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全新要求,教師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轉變已有的價值評價取向。明確意識到評價對鑒定和篩選人才的相關作用及優勢,關注學生的持續進步和發展要求。學生的特長、基礎和能力差異較大,因此,評價也需要體現一定的多元性。其次,在具體措施上,教師需要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個體評價模式。關注試卷打分、學生作業以及日常教學之間的融合,及時了解學生的進一步信息,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學習進步。將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創新融入教學評價模式的構建之中,更好地加強對學生的成績評價、態度評價和能力發展評價。另外,教師還需要注重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加強定量與定性評價之間的融合,充分利用評價這一有效的杠桿,督促學生主動學習,切實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結束語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促使學生主動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準確把握住自己的學習目標及方向,這一點能夠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教師一方面需要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教學環節的大力革新。以此來更好地體現不同教育教學原則的指導作用以及教育改革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歐燕. 多媒體技術在當代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2).
[2]江麗瓊. 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000(011):P.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