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柔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利用優質高效的教學策略活躍課堂,促進學生在音樂課堂更為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從而切實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本文結合具體小學音樂教學情況,介紹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學生進行詩歌學習”“開展配樂詩朗誦活動”“通過教師點評及總結,進一步鞏固教學質量”等四個階段教學策略。利用以上的音樂教學策略,在為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音樂學習體驗基礎上,有效地提升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效果。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探尋出一條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并希望籍以此文,進一步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研究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小學音樂課程對于發展學生的“美育素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引導學生通過更為主動的學習心態開展各項音樂學習訓練活動。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在切實提升學生“美育素養”的基礎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興趣愛好,從而為學生當前的學習以及今后的長遠發展,提供更多的裨益。以下結合小學音樂二年級《大海》一課教學情況,進行相應的音樂教學策略的解讀。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已經成為了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能夠集音像、音樂、文字為一體,為學生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并能夠幫助學生對于音樂課程教學的主題產生直觀的了解,從而確保音樂教學質量實現提升。我們基于小學音樂的課程教學框架,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幫助學生發展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有效獲得了對于課程教學主題的情感認同,為之后的教學環節開展,奠定了可靠的學習基礎。
例如,我們在小學音樂二年級《大海》一課的教學準備階段,首先為學生搜集了有關“大海”的多媒體視頻素材,之后再由教師利用視頻制作軟件,對相關多媒體視頻進行了精簡,并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并對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視頻進行了配樂工作。在《大海》一課的課堂教學導入階段,為學生播放了相應的多媒體視頻,使學生能夠對于“大海”產生更為直觀的認識,并利用師生互動討論的過程,與學生共同探討觀看“大海”多媒體視頻所產生的感想。在具體的師生互動討論環節中,我們充分引導學生基于對于自身觀看“大海”多媒體視頻的體驗,與教師及學生展開交流,并利用教師的有效引導,為學生奠定了良好的課程學習基礎。
二、組織學生進行詩歌學習
詩歌藝術的發展與音樂藝術密不可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詩歌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升華音樂情感素養。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基于詩歌教學的基礎,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詩歌朗誦,并為學生深入解讀相應詩歌中的情感內涵,從而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效。
例如,在小學音樂二年級《大海》一課的教學中,經過多媒體教學導入之后,我們為學生展示了本節課程中的詩歌《大海》,引導學生在熟悉詩歌的過程中,去體會其中的思想情感內涵。詩歌《大海》的具體為:“大海大海,多大多寬,搖呀搖呀,像只搖籃。搖過去呀,點點白帆,搖過來呀,魚蝦滿船。大海呀大海,多大多寬,太陽、月亮也睡在里邊。”在學生初步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由教師為學生進行了相應的詩歌情感分析,有效促使學生深化對于“大海”的感性理解。
三、開展配樂詩朗誦活動
配樂詩朗誦活動是小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活動,通過配樂詩朗誦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藝術情操。我們在小學音樂的配樂詩朗誦活動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師的樂器伴奏,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集體朗誦,從而為學生構建了良好的藝術素養基礎,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小學音樂二年級《大海》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基于學生充分理解詩歌《大海》的思想情感內涵基礎,由教師進行小提琴協奏曲《大海》的伴奏,并引導學生在教師的伴奏下進行集體配樂詩朗誦。教師在伴奏過程中,注重利用對于自身小提琴演奏節奏的控制,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朗誦節奏,并注重對于學生朗誦技巧的指導,幫助學生能夠將自身的朗誦語調、語速、音高,適應集體朗誦的步調,從而切實提升了配樂詩朗誦的教學效果。具體如學生在“搖過去呀,點點白帆,搖過來呀,魚蝦滿船。”一句的朗誦技巧指導之時,引導學生對于“搖過去呀”以及“搖過來呀”加快朗誦節奏,對于“點點白帆”以及“魚蝦滿船”拉長朗誦引導,并對“帆”與“船”加入句末重音,從而有效地提升了配樂詩朗誦的情感表達效果。
四、通過教師點評及總結,進一步鞏固教學質量
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收尾階段,教師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師點評及總結,促進學生鞏固本課獲得的學習知識。我們通過激勵性教師點評的形式,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音樂學習積極性,并且利用客觀的總結,有效總結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為學生指明今后的音樂學習發展目標。
例如,在小學音樂二年級《大海》一課的最后階段,我們基于對本節課程中學生學習表現的觀察,為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師點評。在教師點評的過程中,注重通過點評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利用激勵性點評的形式,進一步促進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升。而在教師總結的環節中,首先肯定了全體學生在本次課程中的學習表現,之后根據對于“大海”相關教學內容的總結、升華,促進學生進一步地提升相應的感性認知素養。通過這樣的教師點評及總結,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了本次課程的學習收益。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的“美育素養”發展,具有關鍵性的教育作用。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利用巧妙的教學策略設計,幫助學生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更好地發展音樂能力,提升審美素養、養成審美情操,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在今后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會不斷基于學生的美育發展需要,積極進行對于音樂課程教學策略的創新,以此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音樂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徐燕妮.小學音樂“課堂轉型”的有效實施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教育,2019(3):38.
[2]柳小芳.增強音樂趣味,培養核心素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探究[J].黃河之聲,2019(5):113.
[3]楊雪瑩,徐佳.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8(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