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調查顯示,農村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口語交際能力普遍比城鎮學生弱,嘴巴很“緊”、不善于用口語與他人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膽子小,不善于表達。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利用課前三分鐘這段時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結合農村學校教學實際,積極探討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有效利用的實踐與做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有效利用
“課前三分鐘”,是一節課開始時的前三分鐘。針對當前學生的語言材料貧乏,詞匯量少,學生的傾聽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等問題,課前三分鐘的活動恰恰能彌補這一教學上的不足。在每一堂語文課上,教師利用起初三分鐘的時間,通過讓學生輪流在講臺上以背古詩、講故事、說名言的形式,可有效提高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鍛煉膽魄,充分體現新課程“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這一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具有其它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優化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活動形式
課前三分鐘活動的形式要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如講故事、說笑話、猜謎語、朗誦、說新聞、介紹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讀一篇日記或練筆,寫一個優美的句子。
二、精心設計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內容
第一,讀詞語背句子。每天由科代表領讀每單元后“讀讀寫寫”“讀讀記記”“日積月累”中的詞句,其他學生跟著讀兩遍;或者是領讀前一天所學課文重點語句或優美語句,再讓學生自由背一遍。課前三分鐘,可以引導學生預習,收集優美詞句,通過積累,做好記錄,再與同學分享交流,做到薄積而厚發。
第二,交流故事。故事有寓言故事、名人故事、身邊小事等。如學習《詹天佑》這篇課文,利用課前三分鐘講述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具有熱愛祖國、不怕困難、對工作認真負責、敢于創新的精神品質。通過遷移延伸,今非昔比,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步伐,中國人民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發展到強起來,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第三,科組對答。由科代表等人組織古詩對答,名人名言、歇后語對答或成語對對碰等形式積累知識。如學習《一夜的工作》這課,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鐘講述少年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崇高理想。
第四,范講事例。如課前三分鐘給學生介紹一則新聞:今年全球爆發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直至2020年10月29日止,國內的疫情才得到有效控制,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聯防聯控,戰勝了病魔。國外疫情累計確診44683257例,每天有數以萬計的速度在不斷增長。通過數據對比,說明我們祖國的強大,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第五,欣賞經典散文。如在學習當代作家舒清麗的作品《荷花》這篇課文時,課前三分鐘首先運用猜謎語形式,創設情境,課開始,興趣生。收集分享描寫《荷花》的詩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升華情感,走進自然畫卷,感受荷花之美、大自然之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
第六,開展一個小辯論。開展“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小辯論,克服學生盲目崇拜,屏棄追“星”熱,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引導學生宣揚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宣揚鐘南山、李蘭娟、陳薇等醫學專家、教授的感人故事,傳承正能量,宣揚中國力量,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導向,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強化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技能訓練
第一,培養學生樂于表達和善于表達的能力。“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小學語文教學課前三分鐘,應關愛學生,幫學生樹立信心,提高勇氣。同時張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讓學生有話可說,樂于表達。
第二,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要比我們平常的”聽“更深一個層次,要求能聽得見,聽得準,理解快,記得清。對聽到的內容要有所反應,能夠進行欣賞、理解、辨別、提煉。口頭表達能力是指用口頭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達到與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種能力,口頭語言比書面語言起著更直接的更廣泛的交際作用。
四、開展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實踐成效
第一,學生方面。課前三分鐘的訓練,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發展了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創設口語交際情境,拓展口語交際訓練內容,讓學生通過演講、朗誦、說趣事、講故事等,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我校梁書琴同學在2017年“妙語連珠”成語電視大賽肇慶市決賽中榮獲三等獎;永固鎮中心小學四(2)班被評為肇慶市優秀中隊獎,我校植俊威、植茵瑜、植曉瑩、梁康彬、梁美芳,梁江儀、孔海盈、黃翔8名同學被評為2020年懷集縣“三好學生”。
第二,教師方面。通過研究與實踐,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引領了教師專業成長。課題實驗老師植玉蓮在2018年參加懷集縣第三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植彩娥老師的線上教學微課設計《小小動物園》榮獲2020年懷集縣小學語文優質微課二等獎。課題組成員袁培敬、梁民海、梁家圣論文分別榮獲懷集縣教育學會論文一、二等獎。植秀杰老師的《淺談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的有效利用》榮獲2019年中國教育研究學會論文比賽二等獎。2019年袁培敬老師晉升為小學語文高級教師資格,2019年9月梁民海老師被評為肇慶市優秀教師;2020年9月梁家圣老師被評為懷集縣師德標兵,植秀杰老師被評為肇慶市師德標兵。
第三,學校方面。促進了學校書香校園的建設,學生自主學習,自能讀書,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推動了學校特色文化的發展,引導學生努力踐行“說好話,寫好字,做好人”的宗旨,努力提高人文素養。永固鎮中心小學曾被懷集縣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評為開展“朝陽讀書”活動優秀學校,2019年秋學期永固鎮中心小學教學質量抽檢成績榮獲懷集縣二等獎;2019年永固鎮中心小學被評為懷集縣文明校園。
第四,家庭方面。課前三分鐘促進家校聯系,由課內到課外,得法課內,收益課外,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家長親子行動,推進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傳承國學經典文化。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們停課不停學,在線上學習,課前三分鐘在線上教育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社會方面。永固,懷集永固的“標語”文化歷史悠久,展現出鄉村文化特色。永固“至圣廟”是孔子文化教育基地,永固人民傳承儒雅文化,永固鎮宿安村是紅色村。解放戰爭時期涌現出革命烈士植啟芬與鄧偶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永固鎮宿安村是紅色旅游及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因此,人們為宣講紅色村等故事時,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就會更多。平時的三分鐘演講,可以培養學生能言善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總之,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教師要優化“課前三分鐘”的教學活動內容,以不同的方式及評價進行實踐探索,積極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