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娣
紙藝主要是指通過各類剪、刻、拼、疊、撕等方式制作而成的平面或立體造型的藝術品。而將民間紙藝有效融入初中美術教材當中,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及形式,無論是對于學生的美術學習,還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研究當前的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教材中紙藝的運用情況,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參考借鑒教學成果,總結出如下在教材中提升紙藝運用的方案,與大家一同分享。
中國紙藝文化在民間歷史悠久,與其他民間藝術相比,紙藝的普及范圍更為廣泛。就剪紙而言,由于民間剪紙某些題材樣式作品的相對穩定性和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的差異性,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仍保留著我國古代不同的文化,使現代人能夠充分領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紙藝,廣義指包括造紙藝術在內的所有與紙有關的工藝,狹義指的是以各種紙材質為主要材料,通過剪、刻、撕、拼、疊、操、編織、壓印、裱糊、印刷、裝幀、裝置或者高科技(如激光)等手段,制作而成的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品和紙藝作品。
紙藝的類型很多,常見的表現類型有傳統紙雕、3D免切割立體紙雕、紙藤花、立體刻畫、紙蕾絲、紙藝包裝、折紙、衍紙、紙藝小品等。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對學校教育在民族民間美術資源開發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將中學的美術教學內容分為四個領域,分別是“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其中,紙藝教學屬于“設計·應用”領域中的傳統工藝美術。
紙藝既是一種古老的文化題材,又屬于現代材質的手工藝門類。隨著紙材、工具與應用范圍的更新與變化,紙藝作品輕巧美觀、變幻莫測,疊、折、卷、剪、刻、貼、畫、編織,無所不能,非常適合中小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創造思維、動手操作、立體造型與設計體驗感受。
在選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優秀的中國傳統美術和民間美術,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紙藝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種抒發情感的生命符號,也是一種質樸的造型藝術形式。紙藝課程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與思路,培養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傳承民族文化傳統,需不斷創新,反映出學生對時代審美的所感所思。
學校全力支持紙藝特色教學的開發,希望通過開展這門課程,使學生能夠利用紙進行立體造型的表現,拓展立體造型藝術的教學空間,并融入工藝設計的理念,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為學校特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實踐。
在進行紙藝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提升審美情趣。如在教學《剪紙》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剪紙作品,并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剪紙的美,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進行紙藝教學的時候要充分地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對學生進行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刺激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美術九年級上冊《剪紙》的時候,教師可通過視頻展示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還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和小游戲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體會剪紙藝術的魅力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紙藝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理論,更應該開展實際操作以此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在學習《剪紙》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從制圖開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圖案在作品完成后,教師再進行指導和點評,將好的作品展示出來,并積極鼓勵創造能力一般的學生大膽嘗試,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創作平臺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成就感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1.實踐證明,讓學生在課堂上接觸紙藝,有事可做,完全改變了長期本課程課堂無米之炊和空手道的困擾,使本課成了學生每周都翹首以待的快樂課,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紙藝簡單易行,樣式和技藝變化無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耐心細致、團結合作的良好素質。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涌現出大量創意新穎獨特、技藝精巧的紙藝佳作。
3.通過網絡進行視覺互動,在更大的時空平臺上迅速、高效、形象地展示紙藝教學的鮮活成果、讓學生、家長和老師共同分享,充分顯示出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