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藝術學院附屬藝術學校,云南 昆明 650101)
在如今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聲勢律動力度在不斷增強,也越來越得到師生的青睞。第一,有助于訓練學生節奏感。動作本身就具有節奏動力,在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時,通過對動作進行有效挖掘和利用,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節奏潛能,提高學生對節奏的敏感度,并讓學生沉浸在良好的節奏體驗當中,為音樂素質的發展打下基礎。第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在聆聽音樂時,學生會即興做出動作反應,這樣的即興表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自我表達與創作的欲望,讓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得到充分挖掘。而在具備了想象以及創造力后,學生才能更好地用動作展示聲音感知,完善音樂素質。第三,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平衡進步。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這一特殊階段,身心發展要求也顯現出一定的特殊性,普遍不愿意在課堂學習中進行積極表現,從而制約學生自身的身心綜合發展。聲勢律動的融合和應用則能夠活躍教學氛圍,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給學生身心綜合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第四,有助于奠定未來發展基礎。聲勢律動的應用不單單可以讓學生獲得豐富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也能夠為學生接下來更深度的學習,特別是未來對音樂的學習打下基礎,順利達成素質教育目標,提升中職音樂教育改革成效。
中職作為職業院校以具體專業技能和崗位實習教學模式為主,很多教師和學生對音樂教學認識比較狹窄,存在偏見,教學和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偏重于選擇音樂作品,而不是基礎理論。這一現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職業院校教學中對文化課程的忽視,導致學生認為音樂學習只是簡單得聽歌、唱歌,失去了音樂的創作性。因此,在中職音樂課程改革中,教師要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改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認識偏見。
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音樂之前對音樂基礎知識,像簡譜、五線譜沒有準確的認識。再加上中職院校音樂課程資源稀缺,又是輔助課程,學生對音樂學習并沒有太大要求,對自身音樂水平的提升不夠迫切,情緒上比較懈怠。事實上,音樂課程的開設有利于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緩解專業學習壓力,對學習情緒有一定積極作用。作為一名中職音樂教師,要善于尋找當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課程教學的魅力,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強化美育教育。
中職音樂課程任課教師必須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秉承應用型人才培養本位理念,也就是說,中職音樂課程任課教師必須把握好時代發展的特質,以及用人單位對于人力資源的遴選和使用訴求,唯有這樣,方才能夠確保所涉及的教學活動同中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做到精準對接。此外,中職音樂課程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做到教學相長,也就是說,任課教師應當在充分把握和洞悉中職學生音樂知識學習實情的基礎之上,進行科學的教學內容設計以及教學活動安排。舉例而言,在“音樂的節拍、速度”這一節內容時,有條件的教師可以教學生跳交誼舞,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更直觀地體驗和理解音樂的節拍、速度。舞蹈活動也能促進同學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的中心和主體是學生,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為此,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的“教”為核心的課堂模式,而鼓勵學生去自主學習和探索,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體會,堅持學生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教師和學生的素質來精選教法和學法,教學方法要彰顯“情感性、體驗性、形象性、愉悅性”的特點。
音樂歷史是音樂教學固定內容的一部分,對于音樂歷史的了解,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體會到音樂的內涵。每一種音樂風格、每一位音樂作者,以及每一首曲目,都有其歷史背景,學生通過了解音樂歷史,能夠對音樂的魅力有更深刻的認識。為此教師應當將音樂歷史的學習融入項目當中,學生不斷挖掘每首曲目背后的情懷,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音樂發展歷史的了解愈發深刻,在接觸到同一時期、同一作者,或是同一類型的曲目時,便會更快掌握音樂的特征與特色。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學生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逐漸凸顯出來,更加強調對學生的主體性的激發,促進學生有效地主動學習行為的達成。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就是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上落實生本理念,強調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開展。在傳統的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主導課堂,學生是學科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因此,其學習主動性根本得不到調動。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中職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中職音樂教師,要對音樂教學有科學、合理的認識,善于利用方法挖掘其中蘊含的美育元素,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拓展音樂專業知識,激發學習主動性,調動學習情緒,培養學習能力,促進音樂素養的滲透,向社會培育具有藝術細胞的應用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