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劉其營鄉李黃莊小學,河北 廊坊 065600)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而體育并沒有在中考范圍內,所以不管是學校還是學生本身對體育教育都不夠重視。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采用放羊式、填鴨式及滿堂灌的形式進行教學,上課鈴聲響起,教師帶學習進行熱身鍛煉,然后開始目標內容講解,講解完畢以后男生開始打球女生開始跳繩,這樣的教學方式太過于落后,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到體育學習帶來的樂趣,嚴重阻礙著小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且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
我國小學體育教師應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但是依據我國相關調查數據表明,有35%左右的教師由于學歷問題不符合教學標準。雖然教育部門也意識到教師教學水平對學生的重要性,但由于學校在招聘教師與培訓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使部分低能力、低水平、低素質的三低人員進入到小學的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水平有限、教學方法落后,使其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存在各種問題,嚴重降低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使學生開始厭倦上體育課,從而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在完善在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下,才能真正提高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小學體育教育的質量。由于我國教育重文化輕體育的教學觀念,使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在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中極其缺乏,雖然部分學校也建立了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但極不完善,在執行方面依然存在各種問題,導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出現各種的問題。因此,學校應加強對體育評價體系的建設,以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創新體育鍛煉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生活,減少小學生在課業中的壓力。我們都知道小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問題,課業壓力自然很重,所以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而且現階段小學化教育逐漸向“中學化”方向發展,學生的課業繁重,他們的生活大多數都是很枯燥的,沒有什么娛樂活動。那么體育運動作為小學必學的一項教學科目,我們應該創新體育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中可以利用體育運動來緩解一下壓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必然要經過教師的引導,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重要聯系。要創新體育教學思想,首先就要重新定位師生關系,明確師生是相互理解、平等合作的新型關系。其主旨就是確立學生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由原來體育教師的“要我做”,改為小學生自己的“我要學”。只有建立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有了被尊重感就會引發參與感,體育教學的各項目標才能順利展開,這是創新體育教學的基礎。以我國現有的教學模式,若創新體育教學,能發揮核心作用的仍將是體育教師,為此,建立教師隊伍專業化則是重中之重。小學體育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想,參加各級各類的教科研活動,努力提高自身職業素質和能力水平。在教學上,體育教師要不斷探索總結新的教學經驗,投身教研,著力加強各個學校之間的橫向交流與合作,相互探討,共同提高。對于體育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應以教學日志的形式加以記錄和總結,這是創新體育教學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模式設定的時候要根據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因材施教。例如,體育老師的備課內容為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課興趣,在教案編制上就要以課程趣味作為設計的立足點,并針對小學生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定制教學流程,使學生真正獲得戶外運動的樂趣。如開展趣味運動游戲,學生趣味合作游戲,學生互助趣味游戲等,使小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體育基礎知識,掌握運動技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團結協作精神,而且對于發展其堅定、果敢的優良品格及良好的人際關系都大有裨益。此外,體育教師也可以通過重組教學組織形式或優化組合教學資源等形式激發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提高學生全面發展能力為基礎,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學習效率。體育教學的創新首要的是體育教學思想的創新,新教學思想的核心就是幫助學生發展體育心理能力和體育運動能力。只有心理能力得到發展小學生堅毅不拔的意志才能提高,克服困難的品格和積極進取的心態;發展體育運動能力就是提高小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和運動實踐能力。而創新體育教學思想的前提基礎是調動學生體育運動參與的熱情,與開展新體育教學內容相互促進,互為表里。
以往的教學評估模式主要是以成績來論成敗,這樣的評價體系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學習能力。進行創新小學體育教學,就要對教學結果進行客觀評估,以便隨時修正教學目標,這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創新能力和教學質量水平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的體育教學評估系統還局限于體育成績達標系統,過分注重學生的體育運動結果。創新小學體育教學的評估系統就是要建立一個包括學生體育成績達標系統在內的,重點對體育教學方案、教學效果及體育教師進行客觀評價的開放式評估系統,以適應當前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