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摘 ?要:中職教育學校中的學生在學習主動性和能力上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因而班級作為教學活動高效有序進行的重要支撐角色作用就得以彰顯出來。由此,強化班級建設與管理層面的精細化有助于促使教學質量和效果更上一層樓的同時,建立起一個團結積極的班級。接下來著重從中職教育中對班級精細化管理的具體實踐內容進行簡要的探討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中職學校;班級管理;精細化
管理班級并不是籠統地保證班級內部的秩序和學習情況就可以,實際上是一項難度大、較為復雜繁瑣的工作,因而班主任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關照班級每一名學生的具體個人情況,譬如:生活難題、身體狀況、學業困擾,乃至于心理狀態等層面。因此,有效開展實施精細化班級管理能激發中職教育學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幫助他們全面成長為適應當今社會所迫切需要的人才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和意義。
一、淺談精細化的管理在中職教育班級中的具體實踐措施與策略
第一,確保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有效交流。中職教育班級中的學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往往較為敏感,并且在當前處于身心健康成長、思想觀念和認識塑造的關鍵時期,因而班主任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定期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與溝通,注重雙方間的互動;除此之外還應站在學生的位置去傾聽與思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與學習中的困擾與難題。
第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留給學生適當的個人空間。處在青春成長期的中職學校學生通常會有叛逆的想法和行為表現,如果在這時對其個性進行一味的壓制,就會很容易影響學生健康的身心成長與塑造。因而教師們應給學生留出相應的、自由的個人空間,從而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強化學習自身的技能等來進一步提高對自身的客觀認識與認同感。
第三,采取因人而異的個性化班級管理模式來平衡班級整體成長與進步。中職教育的學生并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具有個性化、差異化的生命,不同的學生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而產生不同的性格、生活習慣和愛好。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精細化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嘗試多樣化策略,更注重于實際開展過程中面對不同學生的靈活和變通性。譬如在課下組織定期的訓練來幫助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為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制定學習時間表并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而幫他們形成優良的學習規律與習慣。
第四,在班級精細化管理中應維持張弛有度的方式特點。順利進行中職學校班級信息化管理的另一影響因素也取決于教師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學有效。將班級中發生的不同狀況、情節后果是否嚴重、事件發生的根源等作為出發點,對班級精細化管理進行客觀的權衡與靈活的變通,進一步聯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并塑造一個班級獨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相關實踐的案例分析
在此處選取我市工程技術學校的H班級為例,簡要對中職教育班級精細化管理的實踐進行探討分析。
首先,以引領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認識作為整個精細化管理的開端。因此首先將A班看作團隊來實施開展一些主題講座、團隊性素質拓展、座談會等集體性活動,進而增進學生的集體歸屬感與榮譽感,形成班級所特有的凝聚氛圍。
其次是中職班級精細化管理過程中的核心環節,即不斷完善健全班級的紀律和規定,在最初思想統一的基礎上,H班的教師與學生一同將本班包含教師在內的全體成員所需遵循的守則制定出來并以書面形式下發,進而能更好地將教師的帶頭作用全面發揮出來,推動中職班級精細化管理的順利有序進行下去。譬如教師每周都要在學生們的監督下至少與其交流三次。
第三是要從班級中挑選學生干部或代表來將班級的規定嚴格執行,因為很多時候都無法保證教師能每時每刻都待在學生身邊。H班的做法是“自我競選——集體舉薦——表決投票”,最后挑選出兼具較強的管理能力與責任心的幾人作為班干部。與此同時,將班級全部學生分成五個組,由班干部兼任組長。教師以設定考核評價體系的方式來激發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與競爭的意識。最后教師通過各組的實際狀況來引導班干部對班級管理工作管理進行有效。
接下來是解決一個班級中少部分難以管理的學生,H班對這一問題并沒有采用嚴格管教的強硬手段,而是通過分析這些學生的愛好、個性特征與特長,將他們適當安排為學校和班級舉辦活動的相關負責人,同時予以指引導向,從內心改變其對于班級管理、維護班級秩序重要性的認識觀念。
最后是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H班通過對各組內進一步細分小組并輪流執行管理工作。教師在每周定期的班會上通報各組分數,同時由影響一組扣分的學生解釋清楚緣由。最后期末評優時率先從分數高的組中挑選學生。
三、結束語
綜上來看可以發現,中職學校的班級運用精細化管理模式能深入地解決一系列問題,推動學生向專業性新型人才之路轉變。各班級的教師應著重從三個層面作為管理的要點:情感、遵守紀律以及對學生自身管理的導向,以此確保精細化管理的質量與成效。
參考文獻:
[1]張俊.淺談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方法及策略[J].職業,2017(15).
[2]黃琴香.中職學校班級精細化管理的策略[J].新課程(下),2018(05).
[3]吳雙,陳維,何浩.教學管理精細化與管理手段信息化改革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