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煉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是主要的教學材料,是教師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基礎。閱讀教學課在教學中占據的比例較大,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聚焦語言文字運用,發揮課文的核心教學價值,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感受課文遣詞造句的巧妙,學習作者謀篇布局的技巧,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把握,掌握更多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技巧。
[關鍵詞]語用能力;小學語文;教學途徑
語文學科是一門以語言文字學習與運用為主體的實踐性、綜合性的課程,是學生開展數學、英語等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落實語言文字運用(簡稱“語用”)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當前,語用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聚焦文本中的語言形式,通過深入解讀、挖掘與提煉課文蘊含的核心語用價值,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和訓練點,將語用教學落到實處。教師應立足教材,重視語用,靈活開展相應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語用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和影響,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用教學存在較多的問題。教師一般都將教學重點和精力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掌握課文上,要學生了解課文寫了什么,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寫的,對課文是如何遣詞造句及謀篇布局的,不重視課文所要表達的義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開展的詞句訓練脫離了課文內容的實際情境,使教學和練習之間出現分離、脫節的現象,未能有效地做到優化整合,導致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未能深入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寫作上的提醒、啟發、點撥等,使學生讀完課文后不能很好地進行拓展與延伸,影響了學生對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的掌握。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在課文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語用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重視語文課本上的語言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對語言文字進行推敲、品味和運用,帶領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引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學習中深入了解文字的內涵,在實踐中鍛煉語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二、語用教學的途徑
(一)充分把握文體特點,重點突出語用特點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通過讓學生熟練掌握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來實現教學目標,但實際的教學內容與課文內容有時候又有差別。教師在教學中應熟練掌握課文內容、編者意圖、學段目標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等,真正做到了解教材的核心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的文體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不同的文體,語用教學的切入點及教學設計也不相同。教師在綜合考慮各種教學情況的基礎上,始終保持著文體區分意識,結合不同的文體特點做好不同的教學設計,確定好相應的教學內容,從根本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開展小說類文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具體環境描寫進行學習。以《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例,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小說故事情節的開始、發展、高潮、結局等幾個階段進行梳理、學習,從湯姆和朋友約好去冒險到看到真相、說出真相、發現金幣等故事情節,對文章的脈絡進行梳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小說主人公湯姆的行為進行討論,讓學生以交流互動的方式總結出人物的形象特點,樹立典型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展開深入學習,重點關注人物說話時的語氣、環境、表達方式及內容等,加深學生對主人公的了解,突出文章體現出的語用特點,強化學生對人物形象刻畫的語用能力。
(二)充分把握學段特點,突出語用的層次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改變研讀文本的傳統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新穎的教學內容及模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在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及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層次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對不同學段的學生開展語言文字方面的教學。
低學段的學生應強化識字、寫字、閱讀課文、理解少量重點詞匯的能力,教師要帶領學生認識和感受規范的、好的語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不同構詞方式的詞語,并要求學生通過兩個句子之間的比較來掌握準確的表達方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文本信息或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仿寫、改寫、編寫及續寫等練習,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和句式,形成良好的語感。教師要結合相應的文本內容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文本內容進行概括,對一段話的表達順序進行明確,把握段落之間的聯系,揣摩段落構成的方法。在這一階段,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深入體會學習關鍵詞句的情感表達,初步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與意義,體會其中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把握文本的整體性特點,強化學生篇章意識,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詳細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與順序,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重視學生思維發展,提高語用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應在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前提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因此,教師應多創造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用水平。教師可以從文本內容、情感表達和表現形式出發,尋找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中內涵豐富的句子、段落等,提高學生從文本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強化學生對語用的掌握與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緊扣教學主題,把握課文的文體特征,充分把握學段特點,突出小學語文的語用特點,重視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促進語用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戴蔥.聚焦語用,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7(2):17-18.
[2]曹燕玲.立足文本提升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用能力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7(33):177.
[3]劉萍.“語用”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8(1):14.
[4]馮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質增效策略淺談[J].教育界,2015(14):100.
[5]莊梅霞.聚焦語用,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略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三化”[J].考試周刊,2015(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