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天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內化于心,更應外化于行。通過生活實例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給學生心靈種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去選擇和建構有道德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在多樣的生活中選擇“好”的生活,從知識道德的培養向生活道德的樹立的轉變。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立德樹人? ?落細落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014-01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宅在家里的“神獸們”也在接受的各項考驗。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更應用生活實例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去選擇和建構有道德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在多種可能的生活方式中選擇“好“的生活,即一種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并通過這樣的生活涵養其德性;引領學生從知識學習到生活建構,從知識道德的培養向生活道德的樹立的轉變。
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3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內化于心,更應外化于行。基于此,教學過程中應把立德樹人任務落小落細,建立青少年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的教學方式,營造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學情景,把德育的內容和目標滲透到教學各個環節,增強“立德樹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堅守課堂,育人無痕
無論新媒體信息技術如何發展,網絡授課遍地開花,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教育,都離不開課堂這個主戰場。教師要用好課堂,守好德育的陣地,教學過程不是簡單地讓孩子熟記教學重難點,或者選擇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受的道德與法治中對人無形的感化與影響,由心而發地去遵守法律、踐行道德。
面對疫情的突發,我們國家的人民能夠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宅在家里,遵守規定,這是為什么?在教學中,老師就可以抓住這個契機,以道德滋養學生的法治精神。例如,講授八下《公民的基本義務》中“遵守憲法法律”的內容,引用疫情爆發肆虐時期,武漢緊急封城,舉國上下宅居在家協調一致的壯舉與意大利人民不顧總理的呼吁,疫情危害,不戴口罩,聚集娛樂,導致政府深深感到無奈的情況形成對比,加深學生的體會與感悟。
同時展示材料:疫情期間,2月5日廣西防城港市一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患者在確診前因拒絕配合隔離治療,并強行離開醫院。警方通報對其立案偵查,該患者已被帶回防城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隔離收治。一系列現實資料在課堂上的展示對比,可引出第一個問題: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權利,那么,在家隔離是否侵犯了公民的權利?為什么?通過視頻和圖片,學生討論得出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要遵守憲法和法律。緊接著可問學生在疫情期間,你是怎么做的?學生有感而發,激發起了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對國家的自信心,對作為一名中國人由衷的自豪,進而提升愛國熱情。這樣,我們通過法治課堂的教學,于細微處落實情感價值目標,做到立德于心。
二、回歸生活,價值引領
初中的學生由于心智不夠成熟,對事物的判斷缺乏理性,這一學情決定了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引導教育需要從生活入手,讓教材的知識落到實處。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走一條有意義、有價值的道路。
目前,社會在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新的形勢下,強調“立德樹人”尤為重要。道德與法治課如何讓立德樹人走進課堂,如何有效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如何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如何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標準,如何幫助學生把握成長的方向和規律,培養學生的道德品格,把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大力推進和深化“德育”,是新時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20年的中國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國內疫情得到緩解之后,又要面對美國霸權主義對中國經濟的打壓。例如進行九下《創新永無止境》框題教學的時候,引用時政熱點話題,觀看視頻:美國時間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網站發布了對華為的最新制裁,修改了對華為的制裁內容,其制裁內容全面升級,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廠商,向華為提供芯片設計和生產都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而華以“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作為對美國霸權行徑的回應。
同時展示資料:華為總裁給員工的一封信“華為立志,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仍將如此。今后,為實現這一理想,我們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華為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節選)
看完視頻后,結合資料,學生思考討論。
1.從華為人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力量?
2.從華為的夢想中,你體會到創新的目的是什么?
通過上面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感悟面對困難要具備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回顧過往,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回歸現實,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心時政。最后,引出本課知識: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做人做事,做到樹人于行。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應將書本知識和學生的所學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中做到立德于心、樹人于行,引導幫助學生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系,自覺承擔起民族自立、國家富強的責任。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19年度立項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策略研究”(FJJKXB19—444),系三明市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課題2019年度立項課題“立德樹人”融入道德與法治落細落小研究(K201901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12
[2]《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