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
摘 要:小學中國畫教學應該充分體現趣味性,引導學生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感受中國畫的筆情墨趣、筆墨韻味,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培養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在小學中國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展開教學:創設水墨意蘊,培養學生興趣;進行課堂展示,培養觀察能力;創造繪畫機會,指導臨摹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多媒體和豐富的中國畫教學資源,降低繪畫難度,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筆情墨趣 小學美術 中國畫教學 策略
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繪畫和美術學科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蘊含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在近年來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很多學校越來越重視中國畫的教學,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存在很多問題。由于中國畫以水墨畫為主,對于用筆、調墨的要求比較高,如果教育教學方式不當,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該結合中國畫教學的具體內容,改革和優化教學策略。
一、創設水墨意蘊,培養學生興趣
小學美術開展中國畫教學,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主要內涵、表達方式、風格特點、藝術規律和情感內涵等,通過創設水墨意蘊,培養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這樣才能進一步開展具體的中國畫教學。
由于中國畫主要以水墨畫為主,所以注重對筆和墨的運用。根據繪畫主題選用合適的毛筆,在宣紙上通過輕重緩急、有淺有深、有粗有細的運筆,可以描繪出不同動態、氣勢、節奏的線條,從而體現出不同意蘊。教師可以結合中國畫所用的工具和材料,運用多媒體創設水墨意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準備各種毛筆以及宣紙、水、墨汁等材料和工具,運用多媒體介紹它們的主要作用,同時結合實物,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效果,以及對于表達不同意蘊的作用。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中國畫中的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比如趙之謙的《牡丹花》、黃賓虹的《山居煙雨》、李可染的《牧牛圖》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此創設獨特的水墨意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進行課堂展示,培養觀察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中國畫,首先應該進行課堂演示,如此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學習中國畫的基本繪畫方式和繪畫技巧,從而為學生實際臨摹打好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毛筆、宣紙和墨汁等工具和繪畫材料,演示握筆方法和運筆方法,演示如何在宣紙上點染出想要表達的水墨線條,演示如何通過調色進行繪畫。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例如,在蘇少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的“水墨畫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繪畫教學材料和工具,比如毛筆、墨汁、調色盒、宣紙、國畫顏料等,同時可以準備一些關于鳥的攝影作品和視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展示著名畫家陳子莊和朱耷的兩幅作品,指導學生欣賞這些作品的風格和用色等。接著,教師可以繼續利用多媒體展示關于鳥的攝影作品和視頻,讓學生自主觀察鳥的飛行姿態、站立姿勢、眼神等。最后,教師利用以上材料演示鳥的繪畫方法,通過運用水墨的點、線、面和墨色的濃淡變化,讓學生感受運用筆墨繪畫的獨特趣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對水墨畫的審美和對中國畫的熱愛之情,而不必過分強調用筆和用墨的方法。
三、創造繪畫機會,指導臨摹作品
教師開展中國畫的教學,還應該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與時間,引導學生利用中國畫的繪畫材料和工具大膽繪畫,將自己對中國畫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表達出來。由于藝術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布置一些繪畫任務,指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去創作。由于臨摹對于中國畫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臨摹經典作品。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盡可能選擇學生容易理解、容易上手的繪畫作品,讓學生思考畫家是如何將生活中的事物表現在紙上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例如,在蘇少版四年級下冊“水墨變體畫”的教學中,主要教學目標是根據水墨畫的基礎技法,欣賞和嘗試用水墨畫的形式臨摹以及改編經典名畫,從而讓學生借助名畫畫出自己對于生活的獨特感受,培養學生利用技法和色彩的變化創造變體畫的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引入齊白石的《蝦》、石濤的《石頭》、張大千的《壽桃》等經典中國畫,先指導學生臨摹這些作品,比如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這些畫的內容是什么?這些畫都運用了哪些色彩?畫面中的線條和色彩搭配有哪些?這些畫都運用了哪些中國畫的技法?學生回答之后,再具體指導他們臨摹。在臨摹之前,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臨摹一些靜態事物,比如在臨摹齊白石的《蝦》之前,可以先指導學生臨摹靜止狀態下的蝦。之后讓學生認真觀察具體的畫作,引導學生參照畫家的原作,發揮想象力,自由地創作。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美術中的中國畫教學,教師應該結合中國畫的主要內容,以及小學美術的教學目標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創設水墨意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進行課堂展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創造繪畫機會,指導學生臨摹經典作品。在此過程中提高中國畫的教學效果,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 劉岳云《傳統文化弘揚下小學中國畫教學的策略》,《美術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2] 劉憲敬《試談小學美術課中國畫欣賞教學策略》,《遼寧教育》2020年第1期。
[3] 劉婭萍《論中國畫論課中的體驗式教學策略》,《美術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